東娟 崔為明
摘 要:本文主要介紹了高職教育的電子專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以培養電子類創新人才為目標,定位于電子領域人才培養和創新理論創新方法的成果轉化,在教育教學方法手段等多個方面進行探索,推動創新人才建設。
關鍵詞:教學方法;教學改革;高職教育;電子類課程
1 引言
《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中強調要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加強職業院校學生實踐能力和職業技能的培養,并且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要提高電子類職業教育的教學質量,優良的教學方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要提高教學質量,首先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還要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在課堂上提供一個活潑的教學氣氛,同時可以帶動大多數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構建一個好的學習氛圍。其次,鍛煉學生們的合作能力,使其各司其職,在合作中體會到學習和創作的樂趣。同時,在合作中不斷的取長補短,互相學習。再次,要引導學生利用網絡進行學習。
要想獲得最優的教學效果,教師就要不斷的努力,通過各種教學方案的選擇和安排,爭取在現有條件下用最少的時間和精力去最大可能地獲得最好的教學效果。
2 高職教育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縱觀國內外教學和創新實踐,制約學生學習發展的主要問題有教育模式落后、教學形式單調、教學內容落后、學生理論基礎知識掌握不扎實、實踐環節薄弱等。以培養創新型應用型人才為目標,在教學內容、方法、手段等方面進行改革,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和創新能力培養,促進教學科研工作,很有必要。為此明確了教改理念和教改目標。
3 高職教育教學方法的改進
3.1 理論與實踐并重, 教學與科研相結合,在實踐中加強創新型人才培養
針對一般高職院校的學生來說,具有程度參差不齊,并且理論基礎水平較薄弱的特點,面對復雜且枯燥的理論推導以及難記的式子,學生往往缺乏學習熱情。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應采用重實踐、輕理論策略,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通過在實踐中掌握理論,在實踐中鞏固理論,用理論指導實踐,從而達到較好掌握知識的目的。
另外,通過實訓、參加科研工作等安排學生參加實踐活動,把實踐性教學與理論教學結合起來,歡迎有創新實踐要求的學生利用課余實踐從事科技活動,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引導學生們自己動手去做一些相關的電子產品,加深他們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同時也可以使他們在將來的工作崗位上可以更快的將所學知識轉化為生產力,為企業及自身盈利。
3.2 采用豐富多彩的課堂教學方式, 激發學生探究性學習的積極性
現代高職教育教學方式下,大多數學校提倡多媒體教學,但是電子類的課程里有很多推理論證,板書是必不可少的,通過板書可以更好的展現推理過程,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整體的教學質量。因而,對于電子類的課程多媒體必須與板書相結合,而且多媒體課件不僅要豐富多彩,還要重點突出,實用性強。對于電子職業教育來說,教師應該將新技術、新產品、新理論加人到多媒體教學中來,將這一切構造成生動有趣又便于接受的知識。因此,要想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一方面,多媒體課件要做好,再一方面是要與板書有機結合。
另外,在課堂上啟發、引導學生學習,也很重要。課堂時間是有限的,教師教給學生的知識也是有限的,因此在課堂上主要教給學生的是一生受用的學習方法。教師在授課過程中用現代化的教學工具、板書及生動的語言去引導學生思考,跟學生一起探討,一起推理。
3.3 良好的教學氛圍是學生能夠更好地接受知識的一個重要條件
在課堂上,教師不能只是一味的講解理論知識,還要結合各種輔助實物進行教學,要給予學生更多的思考空間,及時發問,加強師生間的互動。發現活動有利于激勵學生的好奇心。學生容易受好奇心的驅使,對探究未知的結果表現出興趣。要形成學生的能力動機,就是使學生有一種求得才能的驅力。通過激勵學生提高自己才能的欲求,從而提高學習的效率。針對老師提出的問題,學生自己動手做,然后再到課堂演示,在學生的展示交流過后,針對學生的演示,給學生充分的發表自己的見解,讓不同的學生思考、探究。教師在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后,充分運用自己的教學經驗,感覺那些部分學生還沒有掌握住,在學生疑惑的地方點撥一下,提高學生的掌握能力,并加以鞏固。
3.4 引導學生們合理利用課余時間,進行學習
提倡他們辦一些電子興趣小組,自己去設計一些實用的小電子產品。在學生們的設計中,教師給予適當的引導和點播。激發學生們的創造激情,同時,在制作過程中,有不懂得問題可以通過網絡學習,通過同學們之間的相互討論、合作學習。在產品的制作過程中,一方面可以拓寬學生們的知識面,鞏固課堂上所學的指示。另一方面,也可以鍛煉其團隊合作精神,為將來他們走上電子工程師之路奠定良好的基礎。
為了更好地提高學生們的創造熱情,學校可以與電子廠合作,給學生們提供假期打工實習鍛煉的機會,還可以定期舉辦一些電子類的競賽,或者多組織學生參加省級和國家級的電子競賽。給予學生們更多的創作空間。
4 結束語
電子職業教育的教學隊伍要想在教學中發揮更多的教學優勢,取得更好的教學成果,在做好上述幾個方面還是遠遠不夠的,還需繼續加以探索。對于電子類教師的要求是比較高的,需要教師具有強大的知識體系。針對于電子行業發展快的特點,教師要不斷的更新自己的知識,還要利用假期去工廠進行最新技術的學習,定期請一些企業的高新技術人員來學校舉行一些講座。在此基礎上,還可以組織學生在課余時間進工廠實習,在實踐中,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從而達到培養出適合于社會的實用型、技能型專門人才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吳寶瑞.高等教育學[M].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2009:126-189.
[2]潘懋元.新編高等教育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332-336.
[3]陳文藝,張繼榮.通信工程專業工程技術型人才培養方案探索[J].西安郵電學院學報.2006,11(4):121-123.
[4]李陶深,蘇一丹,宋玲,等.建立適應創新教育的計算機與電子通信類專業的課程體系[J].廣西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29:1-3.
[5]柳永念.創新教育觀下高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模式探討[J].教育與職業.2008,36: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