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海泉+劉星+張雪梅
摘 要:該文通過對鄂爾多斯市設施蔬菜生產、供需、收入等情況進行實地調研,分析生產能力、供需情況、流通情況和農牧民情況等,找出設施蔬菜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進一步發展思路與措施,為本地區設施蔬菜今后發展提供依據。
關鍵詞:設施蔬菜;問題;對策;鄂爾多斯市
中圖分類號 S6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4)22-67-02
近年來,設施蔬菜在鄂爾多斯市取得了較大發展,為企業或農民帶來了一定的效益和實惠,有效地調整和優化了農業產業結構,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農業產業化和現代化的發展,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決問題。因此,探討設施蔬菜進一步思路與措施具有重要的實際意義。
1 設施蔬菜生產現狀
1.1 生產能力 截至2014年10月底,鄂爾多斯市設施農業占地面積4 047.27hm2,可種植面積1 162.47hm2。其中日光溫室可種植面積917hm2(包括10.4hm2智能溫室),塑料大棚可種植面積245.47hm2。2014年實際種植面積880.67hm2,占可種植面積的76%,比2013年提高了11個百分點。主要種植甜瓜、西紅柿、豆角以及芹菜、油菜等大路菜,產量在7.4萬t左右,產值10.4億元,良種覆蓋率達到91%,現有集約化育苗中心18處,育苗能力達到7億株,實際育苗4.5億株,地膜覆蓋面積0.08萬hm2,地膜用量15t,微噴面積140hm2,滴灌面積666.8hm2,遮陽網覆蓋面積146.67hm2,用量150萬m2,防蟲網覆蓋100hm2,用量34萬m2。
鄂爾多斯市有66.67hm2以上園區2家,6.67hm2以上園區39家。全市冬春季生產能力達到5萬t,主要以西紅柿、豆角以及葉菜類為主,全市冬春季消費總量為30萬t左右,缺口很大。
1.2 供需情況 2014年,鄂爾多斯市全市蔬菜需求量在60萬t左右,調出蔬菜量為40萬t左右,主要調出青尖椒和菜心、芥藍等。集中在7~10月份,銷往地區為廣東、河北、山東、北京、天津等省市。調入總量為45萬t左右,主要調入品種為茄果類為主,大部分從山東、北京等省市調入,部分葉菜類從周邊包頭等地調入。目前全市有農產品批發市場42處,大部分以產地批發為主。
1.3 流通情況 目前,全市有蔬菜加工企業5家,主要脫水及番茄醬加工,加工能力1.56萬t/a,實際年加工量在0.86萬t左右,全市現有專業合作社55家,協會26個,注冊品牌產品5個。
1.4 農牧民收入情況 2012年鄂爾多斯市農牧民人均純收入為11 416元,2013年為12 800元,2014年預計13 940元。其中蔬菜人均收入分別為809.1元、1 465.7元、1 134.5元,分別占3a農牧民人均純收入的7.1%、11.5%、8.1%,設施蔬菜收入分別為162.2元、285.3元、349.1元。分別占農牧民人均純收入的1.4%、2.2%、2.5%。
2 設施蔬菜生產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2.1 經營效益低,設施閑置問題嚴重 由于勞動力成本增加、栽培管理技術粗放、種植品種散、規模小、商品銷售環節不能形成合理有效的渠道等原因,造成鄂爾多斯市許多設施農業園區或企業經營效益低。隨之帶來的不良影響是投資主體在前期完成大規?;A設施建設后,在隨后生產經營中“高效益,高回報”并未出現,減少了后續的投入,加之部分企業或個人后期資金投入乏力亦無他人租賃承包,導致許多園區利用率不高或閑置,2013年鄂爾多斯市設施利用率僅為65%。經過采取引進外地種植戶等措施,2014年,全市設施種植率達到76%,提高了11個百分點。
2.2 重硬件輕技術 鄂爾多斯市在設施農業發展中投入主要集中在建棚等基礎設施建設“硬環境”上,而對于設施蔬菜新品種、新技術的引進推廣應用、技術人員的培訓與儲備、農戶實用技術的普及等“軟實力”則投入不足。造成目前一流的設施生產不出有競爭力的設施農產品。
2.3 流通體系滯后 鄂爾多斯市設施農產品銷售主要通過農牧民自產自銷、合作社組織銷售和企業訂單銷售等途徑。通過組織化銷售的設施農產品比例不到總量的12%。訂單農業、農超對接等模式還處于摸索階段,產品信息化平臺建設嚴重滯后,這就形成了目前(下轉74頁)(上接67頁)設施蔬菜產品主要依靠自產自銷的方式進行,市場出現“散、亂、小”等現象。雖然鄂爾多斯市在近幾年為平抑物價建設了一批標準化菜市場、二級集貿批發市場和平價便民店,但其主要貨源仍以外部調入為主。
2.4 規模發展后勁不足 目前由于總體經濟環境影響,企業在設施農業建設方面投入減少,而設施建設成本較高對于單個農戶參與設施農業規?;ㄔO資金問題難以承受。加之近年來設施農業比較效益下降、農村勞動力減少等因素使得我市設施蔬菜在規模化發展方面遇到了前所未有困難。
3 設施蔬菜發展對策
3.1 優化生產結構 大力發展露地蔬菜生產,結合露地蔬菜發展大棚蔬菜生產,穩步推進日光溫室蔬菜發展,形成溫室、大棚與露地多形式、錯季栽培的蔬菜生產格局。引導蔬菜生產向品種多樣化、周年生產的方向發展,滿足日益增長的市場需求。
3.2 加強蔬菜標準園建設 按照“規?;N植、標準化生產、商品化處理、品牌化銷售和產業化經營”的要求,進行蔬菜標準化生產基地建設。提升蔬菜綜合生產能力及產品品質,引領蔬菜產業發展。
3.3 啟動閑置溫室、大棚,提高設施農業利用率 一采取“走出去,引進來”的方法,從人多地少、人口密集的設施農業發達地區,引入具有較高技術水平的菜農,在租金、水電費、批發市場進場費等方面給予相應優惠政策,啟動和利用現有閑置設施,帶動當地農戶大力發展設施蔬菜生產。二通過廣泛宣傳、培訓,積極協調變更生產經營主體,引導廣大農戶,特別是返鄉農民投身設施農業建設與生產。
3.4 突出農民的主體地位 瓜果蔬菜產業發展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突出農民生產經營和市場主體地位,依托合作社建設和種植大戶培育,充分調動農民的積極性。特別是在設施農業發展中,一定要抓住鼓勵農民自身投入設施農業建設這個關鍵,使農戶成為利益受益者和責任承擔者,自建自營、自負盈虧,促進設施農業健康發展。
3.5 建立健全蔬菜產業技術服務體系 一聘請省級以上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專家組建專家顧問團隊,對瓜果蔬菜產業發展提供決策咨詢和技術支持;二建立由市、旗、鎮(鄉、蘇木)三級科技人員組成的技術執行團隊,在關鍵生產環節進行巡回技術指導、培訓、監督和協調;三由蔬菜種植企業、合作社聘用區內外蔬菜產業發達地區的科技人員或農民技術員,具體進行蔬菜生產、技術管理。
參考文獻
[1]劉艷梅,張雪梅,趙麗,等.鄂爾多斯市設施農業現狀與發展對策 [J].現代農業科技,2014(13):222-223.
[2]強毅,周愛蘭.論寧夏設施農業制約因素、突破路徑及發展戰略[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0(11):12-14.
[3]張印生,喬金友.黑龍江省設施農業產業建設發展對策研究[J].現代化農業,2010(12):34-35.
[4]滕宏飛,高豫如.南京設施農業發展現狀與對策——以浦口區為例[J].金陵科技學院學報,2008(1):48-52.
[5]程大慶,梁麗芳,胡進亮,等.延慶縣設施農業發展現狀與對策研究[J].北京農業職業學院學報,2011,25(1):11-14.
(責編:徐煥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