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監鋒
摘 要: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在化學教學中通過規范實驗操作、創新常規實驗、學會正確處理廢物等是培養學生環保意識,滲透環保教育的常規教學方法,因此化學教師要在化學實驗中起潛移默化的作用。
關鍵詞:實驗操作 創新實驗 環保意識 環保教育
中圖分類號:G616.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6(a)-0151-01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在化學教學中滲透環保教育是每個化學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化學教師要在化學實驗中起潛移默化的作用,要遵循保護法的要求,保護環境,避免實驗室污染,因此,在化學實驗中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對可持續發展有重要作用,那么在初中化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呢?該文將對此問題進行分析。
1 規范實驗操作,學生初具環保常識
初中化學教學中的實驗操作是學生理解理論知識的關鍵、是學生掌握初級基礎化學實驗技能的重點、是學生培養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過程。社會學家班杜拉曾指出:“學生的個性品質是在觀察過程和模仿過程中完善起來的”。從某種意義上說,教師是“導演”,教給學生怎樣做人,教師又是“演員”,給學生以活的形象,教師的言行舉止無時無刻不被學生看在眼里,記在心里。例如,在演示實驗中,教師如果不注意操作時藥品的用量或實驗操作隨意,亂放藥品,不僅造成藥品污染,還造成藥品浪費,這些都會對學生造成一定的影響。又如,有些學生在分組實驗中總是以玩的思想去做實驗,糊亂添加藥品,不按正確步驟做實驗,這樣不僅完成不了實驗,而且會造成不必要的浪費。因此規范實驗操作是進行環保教育的關鍵。
2 創新常規實驗,提高學生環保認識
某些化學實驗具有一定的危險性、對做實驗的教師和學生的身體有一定的危害,對環境有一定的污染等缺點,通過對實驗的進一步改變創新,可以避免或減少這一些危害。例如上冊第三單元探究分子在不斷運動的實驗中要用到氨水,氨水易揮發出一種具有強烈刺激性氣味的氣體氨氣,人吸入一定量的氨氣會造成對呼吸道產生一定的傷害,我在2013年12月代表學校參加中山市第一屆初中化學創新實驗大賽時,將該實驗裝置進一步改進,利用自制的橡膠塞將一個礦泉水瓶和一支小試管連接成封閉式的實驗裝置,該實驗只取用了少量的氨水,而且現象非常明顯,該實驗由開放式轉變為封閉式,以減少氨氣對師生的傷害,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因此,化學實驗要力求減少試劑,獲取最佳效果,提高學生的保護意識,我們在初中的實驗教學都是驗證實驗,只要能夠證明相應的實驗就可以了,因此,我們使用藥時候要懂得節約。例如,我們在做酸堿溶液對酸堿指示劑作用時,取用稀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時,可只取1~2 mL的量。又如在探究金屬活動性順序分組實驗時,取用的稀鹽酸和稀疏酸,也只需要少量就可以了。在灌輸環保知識時可以結合汽車、飛機等運輸工具排放廢氣污染空氣而形成光化學煙霧的實例,對學生進行環境意識教育,以提高學生的環保認識。
3 正確處理廢物,樹立學生環保意識
一個化學實驗可以說就是一污染源,特別是對于學校而言,化學實驗室是最大的污染源,在化學試驗中要讓學生不僅不要浪費,而且有的廢棄物是可以變為寶物。如我們學校化學科組在學生分組實驗中明確規定,實驗員在準備實驗時必須在學生實驗臺上放好貼好標簽裝廢物的大燒杯,任課教師在實驗中必須要求學生實驗后不能將藥品隨意傾倒,應將實驗中的廢液倒入指定的容器中,這樣可以減少實驗用品對環境的污染,如果在實驗中分別把廢酸、廢堿都收集起來,既減少了對下水道的腐蝕,又能減少對河流的污染,甚至某些藥品又能充分回收利用。例如在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實驗中,可回收利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的殘留固體(含有二氧化錳),可以用于氯酸鉀分解制取氧氣的催化劑,最終的殘余物可以通過溶解過濾的方法回收利用,也可以用于花草、樹木的營養肥料;又如我們科組在第八單元金屬活動性順序實驗中明確規定金屬鐵片和銅片必須回收,硝酸銀溶液的用量也明確規定為2 mL以內。另外在演示實驗中不忘在這方面留下示范,安排學生有目的回收實驗藥品,鼓勵學生學會利用廢物,處理廢物,引導學生不可因事小而不為,這樣做是一種精神文明的行為,教師持之以恒,必有成效,使學生在化學實驗中養成自覺保護環境的習慣。
4 綜合實驗教學,達成實驗環保共識
化學實驗是化學課中最使學生感興趣的一個環節。我們應充分利用實驗手段與加強環境意識結合在一起,讓學生從自我動手中構思、設計環保裝置,讓學生從接受環保教育階段上升到動手保護環境的自覺境界。做實驗的時候,不可避免會遇到操作性復雜一些的實驗,教材上實驗裝置連接的儀器也比較多,首要缺點就是其氣密性不好控制,還會延長實驗時間,產生不必要的副產物。這時,可以對原有的裝置進行改進,使這些實驗復雜操作變得簡單,提高實驗的成功率。如在第七單元燃燒條件的學習中,讓學生知道白磷燃燒產生的五氧化二磷白煙是有毒的,所以設計實驗時可考慮改變裝置,以減少白煙對人的傷害,我在教學中利用了封閉式的實驗裝置,利用水將實驗中五氧化二磷白煙吸收掉,學生通過參加活動,在環保意識上有了一定的提升。為此,在化學實驗教學中,教師不能只注重化學實驗與化學知識的結合,更應注重環保知識的教育,將化學知識、化學實驗與環保知識充分結合起來,把實際生產中防潮、治污的化學方法利用到化學實驗教學中去,利用化學實驗研討實際生產中的三廢防治,從而使學生在學習掌握化學知識的同時學習環保知識,理論聯系實際,提高學生利用化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尤其是化學實驗中產生有毒氣體的實驗,完全可以采取封閉體系進行,防止有毒氣體泄漏污染空氣,危害師生健康,或者對實驗中產生的以及實驗后殘留的有毒物質進行適當處理,消除危害。通過結合科學的實驗教學,讓師生達成實驗要環保的共識。
所以在化學實驗教學中滲透環保教育是十分可行的。它有利于理論聯系實際,鞏固化學知識,了解環保知識,使之相互滲透,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而且在化學教學中滲透環境保護教育是我國環境保護事業迅速發展的需要,對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實驗稿)[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 高劍南,王祖浩.化學教育展望[M].上海:華東教育出版社,2001.
[3] 劉知新.化學教學論[M].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4] 陸真,楊靜.美國環境教育理念與中學化學教材編號[J].課程·教法,2004(1).
[5] 吳星,沈怡文.給化學教師的101條建議[M].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