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建林
摘 要:“還學于生”是新課改改革的一大特點,反復強調了學生自主學習發展和倡導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性,對自主學習的期待溢于言表。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和能力,對學生今后學習以及深造有著深遠的意義。該文結合當前初中數學教學現狀試探討如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關鍵詞:初中數學 自主學習 學教互動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6(a)-0165-01
當今社會是一個飛速發展的社會,需要學習的新知識越來越多,需要了解的新信息也越來越多,在學校教育階段獲得的知識再多,也趕不上知識激增和更新的速度,可以說從某種意義上看,學會自主學習,學會不斷獲取新知識和主動探索,已然成為現代社會要求的基本素質。實施素質教育的核心之一就是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和作用,把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自主性和創造性。因此,要想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就必須堅持面向全體學生,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創造相應的條件,尊重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教育規律,使學生生動活潑、積極主動的去發展,不斷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目前,初中數學教學中仍有許多教師過于重視知識的結論,對知識的形成過程重視不夠,更多的是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往往忽視學生學習方式和學習策略的指導。教學中以教師教為主,學生被動接受知識,學生常常跟著教師轉,這嚴重扼殺了學生主動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忽視了學生自主學習數學的能力和探究創新能力。實踐表明,只有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獲得的知識,才可以較為長久的保持在學生的頭腦中。因此,在初中數學教學要關注學生發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1 自主學習學習教學模式構建的原則
初中數學教學中實施“自主學習”策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是順應素質教育要求,著眼于學生長遠發展,充分展示學生個性發展的體現。自主學習教學模式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學生為中心進行自主學習,課堂教學的活動中心是學生,這與傳統的教學模式有著明顯的差別,因此,在構建“自主學習”教學模式時要遵循以下幾點原則。
1.1 構建學生主體
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也是自我發展的主體。因此,在教學中要構建學生主體,就必須明確和尊重學生主體的地位,還給學生學習的主動權,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多種感官器官及思維活動,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歷經主動探索和創新的過程。
1.2 強調師生互動
教學是一個雙向互動的過程,自主學習自然也離不開師生、生生間的交流,教師要引導學生主動融入和諧的合作氛圍中,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師要完成“傳道、授業、解惑”,學生也要達到“學習、成長、成熟”的目的,真正的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1.3 重視激勵習性評價
激勵性評價能夠促使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促進師生關系和諧發展,更能夠堅定學生自主學習的信心。因此,在數學教學過程中,要對學生自主學習的結果及時進行積極的評價,在學生自主分析、解決問題時所閃現的思維火花及時的予以肯定和鼓勵,這將十分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內部動機和成就動機,促使學生自主性活動不斷增強,創造性得以激發。
2 初中數學教學中自主學習課堂教學模式策略
2.1 以學定教,做好課前學習導向
(1)精心設計“預習案”,為學生做好導向
“預習案”是構建高效自主學習課堂的載體,因此,教師必須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精心設計“預習案”,預設學習目標,讓學生自主學習,有目的、有針對性的進行預習,并通過完成相應配套的練習題,檢驗學生自主預習的效果,給學生提出問題與疑惑的機會,減少學生自主學習過程中的盲目性和隨意性,讓學生不在感覺預習不過是形式,提高學生自主學習效率。
(2)以學定教,二次備課
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對學生的預習成果善加利用,在課前對預習情況進行檢測,檢測方法要靈活,如可以先收“預習案”進行批改、也可以把“預習案”以投影的形式在課堂上展示,或是在課堂上通過提問進行檢測等等,根據檢測的結果及時調整教學活動。講學生最近發展區的東西,講學生仍有疑問或模糊的東西,講重難點、易錯點、易考點,教師的“講”要與學生的“悟”緊緊聯系起來。教學中教師既要承認學生的學習成果,又要承認學生的學習差異,從學生自主學習的實際情況出發,以學定教。
2.2 學教互動,少教多學
(1)鼓勵質疑
自主學習模式課堂教學的一個環節就是質疑展示:學生可以就自己自主學習中遇到的問題進行疑問,其他學生給予解答,教師進行點撥;學生可以展示自主學習中的收獲,其他學生給予補充,教師幫助提升,在這個教學環節中教師也可以適時的進行提問反饋,而且要以后進生為主。主要原因:第一,可以暴露學生學習中的問題,引導學生發現學習誤區,對后進生有促進作用,對優生有培養他們發現問題的能力和求異思維;第二,起到學情反饋的作用,激勵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
(2)合作探究
第二個環節就是合作探究:根據教學內容的重難點、疑點,組織學生進行合作探究,讓課堂教學整合成既是學生自主學習中的問題解決,又是新問題的研討交流,此環節是讓學生在“知其然”的基礎上“知其所以然”,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3)點撥啟思
這是課堂教學的第三個環節,教師要以“夯實基礎和提高能力并舉”為原則,精心選擇例題并進行精講。重在點撥,能不講的不講,能少講的盡量少講,能讓學生講的一定要讓學生講。讓學生進行分析思路,如果正確就及時的肯定,鼓勵繼續深入思考,如果分析不到位,就加以點撥,點在學生思維迷茫出,切中問題要害,撥動學生思維之弦,揭示問題的實質,啟發學生積極思考。
(4)鞏固訓練
此環節主要是為了達到對當堂課堂教學內容進行及時反饋、診斷教學、及時彌補的效果。教師要立足于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設計有效的檢測題,有針對性的進行同步練習,題目要典型,以中等難易度為主。通過練習檢測學生自主學習的情況,對出錯多的問題再次進行研討,找出原因,糾正思路,以此提高學生自主學習效率,彌補教學缺失。
(5)反思小結
學生通過以上的學習已經對所學內容有了較為深刻和全面的理解和掌握,此時要應注意引導學生進行及時反思,對知識進行梳理,總結規律,提煉數學思想方法,從而形成觀點。此外還要重視引導學生把問題的探索和發現延伸到課尾,讓學生提問,以促進學生進一步的探索,進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3 結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實施自主學習課堂教學模式是素質教育的所倡導的,也是促進學生數學學習能力得以提高的重要途徑,學生具備了良好的自主學習能力,才是社會所需要的。因此。作為初中數學教師我們要不斷鉆研,改進教學方法,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 張紅紅.初中數學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J].祖國:建設版,2013(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