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巖
【摘 要】目前很多數學課堂是學生圍著教師轉,教師牽著學生走,這種傳統的“填鴨式”數學課堂教學模式不利于以知識為本的教育觀的改變,也不能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思想。
本文以數學“自主學習”教學模式構想為題,具體闡述如何將自主學習相關理論應用到數學課堂教學實踐中,如何在課堂中培養學生數學自主學習能力,對高中數學自主學習課堂教學模式做了進一步的研究和具體的策略構想,并具體展示了數學自主學習課堂的操作程序。希望本文的一些思考能和試圖改變傳統教學模式的同行們產生共鳴,并給我今后的教學帶來更大的收獲。
【關鍵詞】學習自主性;自主學習;課堂教學模式
我國制定了新的數學課程標準,標準中把“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放在了首位。那么如何實現新課標中提出的這些構想?如何形成適合自己的教學模式?結合教學實踐,并針對我地區的教學現狀和學生特點,我對于“自主學習”教學模式提出以下幾點構想。
一、以學習目標為引導,設定具體情境教學,從而提高學習興趣
教師把具體教學目標內化為學生的學習目標,采取提問質疑,體驗激趣,設立情景,假設懸念,故事引入的方法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具體操作如下:
1.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目標:在課前讓學生明確一節課或一個教學內容的總目標,通過預習讓學生明確所要學習的知識內容,引導他們發現問題,鼓勵學生提出不同層次和各個方面問題,各個小組獨立解決問題,使學生自主學習、自主討論和探究,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自主性,使其對知識的理解更深刻,對知識的應用更充分。
2.設立學習情境:需要教師精心準備,設計恰當的教學過程,在課堂教學中構建與教學內容相關的、盡可能真實的情境,使學習能在和現實情況基本一致或相類似的情境中發生。以此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學習活動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及趣味性,更能體現數學的應用價值,把數學融入生活,并為學習新知識做好鋪墊,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二、激發學生主動探索的精神,鼓勵他們積極參與和親自體驗
在教學過程中要為學生的主動參與創造條件,為他們思維的發展提供機會,設計一些有趣的或與現實生活有關的、具有探索性、開放性的問題,讓學生愿意參與討論,鼓勵學生動腦思考、動手操作、動口表達,讓每個人都有參與和表達的時間和空間,使其外部活動逐漸轉化為自身內部的智力活動,從而以更積極的狀態自主參與學習活動。
三、同學互助協作,師生平等民主,營造輕松課堂氛圍
教學實踐中,教師不是高高在上的“真理的化身”,而是學生的“學習顧問”,以完全平等的姿態與學生一起查閱報刊文獻資料和借助網絡搜索相關信息,尋求問題的答案。因此應樹立民主、平等的教學作風,創設輕松民主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快樂而又緊張的投入到問題中,培養學生自主、自信、自強的心理素質。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學習的嚴謹性,使學生敢想,敢說,敢問,敢做,敢于展現自我和肯定自我,使主動探究活動高效的進行。
四、對過程進行反思評價,完成學習自主建構
“在評價、反思中實現自主建構性學習”就是在教學中,教師通過導向性評價、激勵性評價等策略和學生互評、師生同評等方法,幫助學生在學的過程中,反思自己的學習活動,從而使學習主體產生對知識的深刻理解,及時調整當前的學習目標、方法、策略等,形成自我認知的建構能力。
五、利用多樣性練習,發展學生創新能力
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為學生設計同步、有層次、有梯度的練習題,幫助學生自主解題并自覺檢驗,鼓勵發散思維;同時培養學生思維的流暢性、多變性和獨創性,要特別關注解決問題的探究過程,關注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六、模式化教學程序,強化自主學習意識
為了把更多的探究權、話語權、發現權讓給學生,使學生能全方位參與學習活動,經過實驗,總結出以下操作模式更有利于學生自主發展。
1.自學新課,寫出體會
老師在課前讓學生先自學新課,并把自學后的體會以及不懂的問題寫下來。這種方式有利于學生梳理知識、歸納學習方法、總結規律,為學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機會。
2.組內交流,形成共識
把學生分組,按照“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可根據男女性別、個性差異,程度水平、能力強弱等狀況進行合理搭配分組,組內成員分工明確,哪些人負責資料查找,哪些人負責資料分類整理,哪些人負責結論的形成和展示。成員之間相互交流,組內互相提問相互解答,相互補充,對有爭議的問題通過查找資料等方式解決,最后形成組內成員的共識。
3.集體交流,解惑釋疑
各小組之間可以相互解答、相互討論,將本組的成果與其他組共享,互相之間補充質疑,完善本組的結論。討論也可以在學生與教師之間展開,讓學生在討論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基本完成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同時教師要對教學內容根據具體情況進行提煉歸納,幫助學生理清知識脈絡,達到融會貫通的目的。
4.師生互評,共同發展
評價不僅僅是教師評價學生,學生應成為評價自己、評價同伴、評價老師的主人,學生不僅要客觀公正地評價別人,評價教師,更要對自己學習活動進行反思和評價,對自己的進步和優點,要敢于肯定,同時要比照別人的長處從而發現自己的不足。教學中,教師不僅要給學生提供探究發現的機會,還要讓學生去反思、去體驗探究發現的“過程”。
七、結束語
最后我想強調的是,提倡自主學習,并不意味著數學課堂由老師“包辦”變成由學生“包辦”,老師變成不相關的“看客”,當“甩手掌柜的”,而應該是教師主控和學生自控下的自主學習。每位教師應結合教學實踐,探索出適宜于本人、本班、本校、本地區的自主學習教學模式。以上是對自主學習理論進行學習和探究的幾點體會。由于水平有限,難免有謬誤與不妥,請老師和同學批評指正!
【參考文獻】
[1] 程世宏.試論影響自主學習能力形成的因素——基礎研究教育,2002.4:24—26
[2] 龐維國.自主學習——學與教的原理與策略——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作者單位:遼寧省鞍山二十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