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麗
【摘 要】探究式教學方式作為一種創新型的教學方法,在目前的課程教育中得到了廣泛的認可。本文解釋了探究式教學方式的基本含義,表明了探究式教學過程中教師以及學生的主要地位和作用,最后詳細介紹了探究式教學方式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運用及重要意義。
【關鍵詞】探究式教學;小學;英語教學
隨著教育事業的發展,課程的教育方式應該注重學生基本素質的提高,提倡獨立自主的學習方式。因此探究式的教學方式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得到了廣泛的運用,這不僅活躍了課堂教學的氛圍,還有效地提高了學生對英語學習的濃厚興趣。
一、探究式教學的基本含義
探究式教學的基本含義是:以探究為主要手段的教學方式,即指在教師的帶領下讓學生通過自己的閱讀、思考、實驗、討論等途徑進行獨立的探索,然后自覺的發現并掌握其中規律或是結論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探究式教學的主要指導思想是:在老師的指引下,以學生為教學的主體,讓學生獨立自主的探究,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發現事物發展的內在規律,最終形成自己的意識規律。由此可見,在探究式的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獨立思考、主觀能動性等都得到了有效的加強,可以很好的引導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為學生獨立自主的學習提供了扎實的基礎。毋庸置疑,這樣的教學方法,學生對理論知識理解將會更透徹、對知識的掌握也更加牢固。
二、探究式教學過程中學生及老師的基本任務
在探究式教學過程中,教師是課堂教學的引導者,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調動課堂的氛圍,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善于引導學生對問題的發現、分析能力,并能夠在老師的點撥之下獨立的解決問題。此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具體的教學目標,結合各種不同教學方法的優勢,對英語課程教學方案進行合理的設計,使課堂教學更加生動、有意義,同時還能有效地提高學生對課堂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在學習中充分發揮自身的學習潛能。
然而,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應該根據教師所給予的學習任務,明確自己所探索的學習目標,認真的思考討論所探究的主要問題,從中掌握科學有效的探究方法,最后要善于積極交流自己的研究方法及結果,使自己在有限的時間中掌握更多的知識。
三、探究式的教學方法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一)根據實際情況,科學開拓學生的探究能力
所謂探究性的教學方法,并不是毫無根據的讓學生對老師所提出的任務進行探究,而應該是老師根據學生自身對知識的掌握情況以及學生的經驗,實行探究式的教學方式,實現學生自身獨立自主學習、獨立思考能力的發展。小學生正處于思維日益發展的關鍵時期,他們對新事物的好奇心很強,喜歡利用新的理論知識來推進自身的實踐活動。在這個階段,學生的思維方式變化很快、探究能力的發展也相當迅速,對于自身所面臨的問題,他們勇于獨立的去思考,能夠大膽的提出質疑,并且善于對自己所遇到的問題盤根究底。例如我們知道小學生比較喜歡玩游戲,老師可以就游戲向同學提問“why do you like playing game ?”“from the game what do you learn”“how do you help other play game?”這樣通過一步步的追問使學生學到更多的英語知識。
(二)設置形象生動的探究情景,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
對認識的需要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動力,然而英語教學是一門語言教學,通過創建情景,可以很好的把學生的思維帶入到學習的氛圍中去,讓學生意識到學習是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從而使學生更快的理解教學的含義,方便學生快速記憶和很好的應用自己所學的知識。我們知道,小學生是比較積極好動的,所以生動形象的情景設置在英語教學中是很有必要的。例如可以利用表情、行為動作、視頻等創設必要的情景,賦予枯燥乏味的語言教學形象化、具體化,從而激起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即在學習有關描繪人物心情的詞匯時,老師可以通過自身多變的行為表情,這時學生可用“happy”“sad”“cafard”“lovely”等詞來描繪。
根據學生好學、好問的心理特性,激起學生求學的強烈欲望,使學生善于思考,敢于提出疑問。并且通過對疑問的探索得到解決問題的方案以及對理論知識的掌握。例如老師向同學提問“Where are you come from?”這時部分同學會回答“I am from Guangxi”也有部分同學回答“I come from Guangxi ”或許有同學回答“I am come from Guangxi”,為什么會有不同的回答方式,為什么最后一種回答方式是不對的,對于相同的問題,每個同學都有自己的看法,在質疑和討論后,不僅能夠使學生正確的掌握有關的語法規則,還能使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所在,并且能使學生養成善于思考、獨立學習的好習慣。
(三)發揮團隊合作精神的積極作用
在學習過程中,團隊合作主要有如下三種形式:一是同桌雙方之間的合作,雙方之間各自發揮自身的學習優勢,對問題提出自己的質疑,并且在不斷地探究中尋找問題的解決方案;二是小組成員之間的合作,通過小組成員的積極討論,發揮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能力;另外是班集體之間的合作,即在把握問題中心的前提下,讓學生就問題提出自己的看法,從而解決問題的疑點和難點。例如在學習比較級的相關知識點時,老師可以要求學生利用比較級來介紹小組的成員,此時學生就會回答到“you are taller than me ”“your hair is longer than mine”“you study more seriously than me ”等等,使學生更快的掌握比較級的知識。
在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應該在老師的幫助下,對于同樣的問題,學生首先說出自己對問題的解決情況,即使自己所準備的內容是不全面的,甚至是錯誤的都無關緊要,隨后在經過討論及老師的補充下得到正確、全面的答案。這樣經過思考和討論后有利于學生對知識更快地理解和更好地掌握,同時有效地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孫菲菲.英語課堂怎樣導課[J].教育教學論壇,2011,4(18):97-98
[2]白景輝.淺談中學英語中如何實施體驗式教學[J].科技信息,2011,7(08):145-146
[3]王淑敏.指導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的課堂教學[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2010,5(07):77-78
[4]萬小琴.學生有效地“學”,才是有效的“教學”——小議初中英語教學[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1,4(08):113-114
[5]陳軍.探究式教學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運用[J].考試周刊,2010,8(08):67-68
(作者單位:江蘇省鹽城市日月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