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旭升+李功旭
基金項目:黑龍江省高等教育綜合改革試點專項項目(GJZ201301053)黑龍江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項目(JG2013010288)黑龍江省高教學會項目(HGJXHB2110543)黑龍江省高教學會項目(14G001)
摘 ? 要:高校學生作為互聯網經濟中最為活躍的群體,通過電子商務進行創業人數有不斷增加趨勢,針對高校學生電子商務創業在自身素質、運營經驗、企業影響力存在的問題,從強化團隊建設、改進教學模式和創業孵化方面提出教學改革對策。
關鍵詞:高校學生;電子商務;創業
隨著互聯網功能不斷加強和運營成本下降,我國互聯網使用人群有著不斷增加的趨勢,從2012年的占總人口比例39.9%迅速增加到2014年的46.8%, 2014年上網使用設備方面有較大變化,使用手機上網人群首次超過和家用電腦成為最受歡迎的網絡終端,這些不斷增加的網絡使用人群成為企業競爭中不可忽視的人口因素。2014年9月20日阿里巴巴的火爆上市,標志著中國電子商務時代的真正來到。高校學生對電子商務的熟悉程度和依賴性較高,較為充裕的時間和強烈的創業夢想使高校學生電子商務創業團隊不斷涌現,但市場激烈的競爭使多數高校學生創業過程中途中斷,明確電子商務創業過程中高校學生主要的問題并提出對策,是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關鍵。
一、高校學生電子商務創業存在的主要問題
1.高校學生缺乏持之以恒的創業素質
在課堂中接觸到的新理念和新技術、寬松的人文環境、活躍的社團活動使得高校學生不乏新穎的創意,而較小的工作生活壓力使得高校學生成為個性張揚、樂于探索具有活力的人群。電子商務中網店、游戲、服務中心等不同類型的經營方式,使得高校學生有較大的選擇空間,不需要過多的場地、設備投入使得創業項目準入門檻較低,電子商務創業成為多數高校學生首選的創業方式。在創業實踐中多數高校學生在初創階段是依靠興趣與好的點子開始其創業過程,對于創業中可能遇到的問題與困難沒有充分估計,對于創業風險的預防與規避基本沒有做出相應的預案,隨著創業中團隊成員出現分歧、產品進貨渠道中斷、經營時間與課程安排沖突等一系列問題的出現,不僅需要管理者在短時間解決問題,同時還需要面臨不同方面挑戰,大多數創業者在經歷創業種種困難之后,其創業動力在被逐漸減弱,使得創業過程難以為繼。
2.高校學生缺乏企業日常運營經驗
企業經營的主要收益得益于不同價值鏈環節的逐次積累,高校學生在創業中主要的企業運營經驗來自于課程的講授和自己的摸索,而我國在電子商務等相關課程教學過程中,所介紹的大多是西方成熟的管理理念,其適用對象是具有一定規模的大、中型企業,創業者在企業初創時期由于人員較少,導致課堂上學習的經營管理方法難以適用于自己的企業管理。沒有形成相應的管理層級,日常經營主要依靠團隊的自覺合作,企業運營中財務、生產、營銷制度更多是由管理者臨時制定,使得高校學生創業企業經營管理不規范,經營環節存在明顯漏洞。在開始階段生存下來高校學生電子商務創業團隊,面臨的首要問題就是經營環節的重構和優化,以網店為例要求經營者在日常在線接待、店鋪設計裝修、營銷策略制定、供應商選擇、物流配送成本控制等多方面形成互相協同的系統,細節的缺陷往往會影響整個企業的發展,高校學生在網店創業時往往只具有某一方面優勢,運營經驗的缺乏是制約企業發展的瓶頸。
3.高校學生創業企業難以形成品牌效應
自2005年政府提倡高校學生通過互聯網創業,使得從事電子商務創業的高校學生數量大幅度增加,不少高校學生在阿里巴巴等電子商務平臺上注冊了店鋪,其店鋪比例在電子商務平臺中比例較高,在專門從事海外代購業務的易趣網中最高可以占到五分之二,雖然高校學生電子商務創業數量眾多,但在數以百萬的網店中能形成品牌的企業卻寥寥無幾,創業項目類型單一、自行設計開發能力低、沒有穩定的供應渠道等都成為影響企業形成核心競爭力的原因。高校學生創業為節約成本主要采用代售方式,較低的產品價格降低了網店的資金投入,但同時帶來了盈利成本低,企業發展過度依賴供貨企業。創業者在形成穩定收入后往往將主要精力投入的日常在線溝通、網店維護、營銷推廣等短期見效的方面,進行自我設計由于投入時間精力較大、收益時間長、具有一定的風險,并不受管理者重視,這種短視行為使具有創業激情的創業者,逐漸變成滿足現狀的日常經營者,長時間的缺乏突破、規模上沒有明顯提升使得創業企業不能形成難以復制的競爭力,只能作為其他品牌的零售渠道存在。
二、提高高校學生電子商務創業能力的教學改革對策
1.提高高校學生團隊合作能力
在電子商務創業中產品開發、市場機會、盈利能力往往被認為是學生創業團隊首要關心的問題,團隊在初創過程中大多數沒有明確分工,即使在業務劃分上有一定的初步方案,但由于開始階段出現問題和意外情況較多,難免出現分工不均、意見分歧、信息反饋不及時、工作方法不一致等問題,明確團隊成員主要意向、解決小的紛爭、形成成員共識的工作氛圍是團隊能維系發展的關鍵。高校學生大多都為獨生子女,良好的生活條件使他們擁有較多教育資源和開闊的視野,但在創業過程中理解他人、容忍分歧、與其他人分享成果方面卻有明顯不足。在課堂上進行分組研討,可提高學生團隊相互交流機會、強化團隊共同目標能形成和諧的團隊氣氛,增進團隊中成員相互信任,在組織內部逐漸形成具有特點的合作框架和合作方式,利于決策中形成易于執行和客觀的方案。此外,通過評比競爭在團體中強化危機意識,可以利于團隊修正發展方向,形成統一的價值觀與創業目標,較好的應對外部環境變化的挑戰。
2.建立利于形成創業素質的教學模式
高校在學生素質形成過程中,主要是通過培養方案中不同課程的組合來構建學生的知識結構與動手能力,課堂講授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知識獲取能力不無幫助,但課程中訓練側重的是電子商務知識點的熟練掌握,是將理論知識分解為不同要點的過程,而創業過程要求形成一種產品或服務,需要從概念設計、結構規劃、技術采用、成本預算、危險防范等系統角度考慮問題,由于目前這種教學方式對解決實際問題幫助有限,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缺乏主動性,學習過程主要是重復老師的要點。在課堂上通過創業案例對管理與技術問題的應用進行研討;將不同課程的實習內容進行整合,形成為建立最終產品或服務的方案設計過程;與實際工作中從事相關崗位技術人員進行交流,進行經驗介紹與實際操作指導;改變通過試卷進行考核的單一評價方式,通過項目小組匯報、設計產品展示等方式,對學生創業所需技術知識進行考核。這些靈活的教學方法可以提高學生自我學習的動力,在與實際環境相似的學習過程中提高其創業素質。
3.通過項目孵化促進創新團隊成長
對高校學生電子商務創業中較好的項目,可以通過入駐創新中心進行扶持。發達國家創新中心經過近70年的發展,已成為支持中小企業創業、對高技術產品進行保護和支持的重要環節,其支持作用主要包括政策咨詢、提供基礎設施、吸引投資、人員培訓等方面。我國的創新中心則根據自身特點具有不同的支持側重,以高校為核心的創新中心側重利用已有的科技成果和前沿技術,在試驗和樣品基礎上進行產業化過程;以政府規劃為依托的創新中心則側重產業調整和新興產業的支持,電子商務中對區域經濟影響較大的有商務電子平臺開發、商務軟件設計、物流設計等方面。對于具有區域經濟帶動作用的電子商務項目,創業中心其扶植可以縮短項目審批、研發時間,通過政府采購形式降低其市場準入標準。創業團隊可以利用創業中心所提供的便利條件,如對其他區域先進企業的考察、政府科技支持項目立項、企業家的座談等,得以快速提升企業管理模式、增加資金來源、形成特有的領導風格。
參考文獻:
[1]汪景粱,張連峰,張麗.基于信息生態理論的大學生電子商務創業實證研究[J].情報科學,2012,02:271-276+281.
[2]王忠元.企業-渠道-客戶模式下的電子商務網上創業問題探討[J].商業時代,2011,20:39-40.
[3]陳德人.創新創業型交叉學科專業的知識化探索與社會化實踐——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及其規范性研究[J].中國大學教學,2010,01:43-45.
作者簡介:陳旭升(1970- ?),男,黑龍江哈爾濱人,哈爾濱理工大學教授,研究方向:創新管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