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白 玲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信息中心)
2014年春節后,有關生鮮乳和奶粉價格下降的消息開始在網絡上傳播,引發了部分媒體的關注。隨后關注度逐漸提高,現將2014年6~7月的輿論關注情況整理如下,供參閱。
據監測,從2014年6月16日至7月16日,“生鮮乳價格下降”網絡相關新聞傳播量共計146 篇次。報道的媒體中,綜合新聞門戶類網站65 篇次;財經類網站33 篇次;地方類網站24 篇次;行業類網站24 篇次(圖1)。新華網、中國新聞網、鳳凰網、新浪網、騰訊網等網絡媒體均對相關信息進行了報道或者轉載。
據監測,從2014年6月16日至7月16日,“奶粉價格下降”網絡相關新聞傳播量共計1047 篇次。報道的媒體中,綜合新聞門戶類網站471 篇次;財經類網站226 篇次;地方類網站221 篇次;行業類網站129 篇次(圖2)。新華網、中國新聞網、鳳凰網、光明網、新浪網等網絡媒體均對相關信息進行了報道或者轉載。

圖1 報道“生鮮乳價格下降”媒體的屬性分析

圖2 報道“奶粉價格下降”媒體屬性分析
2014年7月以來,“生鮮乳價格下降”網絡輿情呈現多次小幅波動。7月3日~4日,阿思達克通訊社報道《6月份生鮮乳價格持續下跌 國內奶源壓力將加大》、《六月份生鮮乳價格持續下跌》,《北京商報》報道《原奶價格暴漲后現急降 殺牛現象恐再度上演》,人民網報道《原奶售價半年下滑近5% 進口原料粉低價傾銷》,引發了部分網絡媒體的關注并轉載,導致新聞量提升,并于7月4日達到峰值(圖3)。此后,輿情逐漸回落,但出現多次小幅震蕩,其中《中華工商時報》11日報道《牛奶價格回歸理性 專家稱殺牛現象或有助行業洗牌》,《中國食品報》14日報道《原奶售價半年直降5% 進口原料粉價位走低》,《青島早報》16日報道《青島本地原奶價走低散戶退市 因受進口奶源影響》均被部分網絡媒體轉載(表1)。
《北京商報》以《原奶價格暴漲后現急降》為題評論指出,剛剛擺脫奶荒困擾不久,國內生鮮乳的產量卻又出現了供過于求的苗頭。業內人士認為,生鮮乳價格的此輪下滑與國內生鮮乳總量供應增加、國外原料粉價格下滑以及國內乳制品消費蕭條有關。因此業內人士擔心,如果生鮮乳價格下半年還將下調,恐怕會引發又一輪的奶荒。同時,有關人士表示:“隨著奶價下跌,奶農的積極性將受挫,牛奶產量下跌也是肯定的。此時若沒有扶持政策,殺牛會再一次上演,過了一段時期奶價一旦回升,奶荒將愈演愈烈。”
《中華工商時報》以《牛奶價格回歸理性 專家稱殺牛現象或有助行業洗牌》為題評論指出,有專家分析認為,當前生鮮乳價格正在回歸理性,奶農利潤空間變薄也是合理的,殺牛現象或有助于行業洗牌。

圖3 “生鮮乳價格下降”網絡媒體新聞輿情走勢
《生活日報》以《濟南鮮奶收購價持續下跌 奶農一斤僅掙2毛》為題指出,今年自春節過后,生鮮乳收購價格持續走低,據業內人士介紹,生鮮乳收購價大約下跌了20%~30%。文章指出,生鮮乳收購價走低,但是飼料等價格卻沒有下降,奶農的利潤空間被不斷壓縮。
《青島早報》以《青島本地原奶價走低散戶退市 因受進口奶源影響》為題報道指出,連日來,青島的生鮮乳價格出現連續下滑,一些奶牛養殖散戶大呼傷不起。記者在全國第二大生鮮乳產地——萊西市多個奶牛場探訪發現,相比2013年,大型牧場生鮮乳價格每千克下降了1.6 元,而一些養殖散戶生鮮乳價格則直接下降了五成多。養殖戶反映,受2013年的高溫天氣影響,生鮮乳產量下滑,青島本地許多乳品企業紛紛從國外進口奶源,造成本地奶源價格持續走低。青島市奶業協會專家分析,生鮮乳價格走低,是受進口原料粉和季節性產量影響,只是暫時性現象,到了天熱時奶產量下降,生鮮乳價格就會上漲。
《三秦都市報》以《牛奶價大跌奶農急 禮泉奶農倒在地里當肥施》為題報道指出,當地此次牛奶銷售難導致的奶農倒奶事件,涉及禮泉縣西張堡鎮、駿馬鄉、馬莊鎮等地一個農業合作社、8 家奶牛散養戶,其中最大的散養戶擁有28 頭奶牛。據業內人士介紹,養奶牛已經進入微利時代,而每年夏季是奶牛產奶的旺季,但由于夏季天氣炎熱,人們除了對冰激凌、奶糕、酸奶有一定的需求,對鮮奶和奶粉的需求較少,奶價下跌難以避免,所以會出現賣奶難的問題。專家和行內人士認為,微利時代,散養戶被市場所淘汰只是早晚的事,到那時,奶賤傷農的悲劇或可徹底避免。

表1 “生鮮乳價格下降”媒體主要報道和評論
2014年6月16至7月16日,“奶粉價格下降”網絡輿情出現多次明顯波動(圖4)。6月25日~27日,媒體報道量小幅上揚,其中《第一財經日報》報道《奶粉電商價格下調約兩成 渠道成本水分大》,《北京晨報》報道《互聯網思維引爆奶粉降價潮 130 元成行業價拐點》,《新農網》報道《國際奶價大跌 新西蘭2014/15產季產量預計增4-5%》,引發了部分媒體的關注并轉發。7月6日~9日,媒體報道量逐漸增多,其中《成都商報》報道《奶粉集體降價 買三送一、七五折頻現》,《每日經濟新聞》報道《奶粉降價潮意外來襲 是拐點還是漲價前的限時優惠?》,《今日早報》報道《奶粉破“連漲”魔咒,迎來“降價潮”?》均引發了廣泛關注,導致7月9日輿情達到峰值。此后,輿情呈迅速下降趨勢。7月14日,媒體報道量再次出現小幅反彈,其中《人民日報》報道《面對“生死考”乳業咋變局》,《新聞晨報》報道《嬰幼兒奶粉集體“停漲”打折 預計國慶節前后會反彈》,溫州網報道《奶粉行業出現罕見“集體降價”國際奶粉價格降幅超過20%》等引發了部分網絡媒體的關注。

圖4 “奶粉價格下降”網絡媒體新聞輿情走勢圖
多家媒體對“奶粉價格下降”現象給予關注(表2)。媒體重點關注了奶粉價格暴跌、奶粉行業掀起促銷潮等現象。中國新聞網以《史上最嚴乳粉新規出臺滿一年 奶粉價格7月紛現跳水》為題指出,《關于進一步加強嬰幼兒配方乳粉質量安全工作的意見》出臺滿一周年后,自2014年6月底以來,我國奶粉市場出現一次降價熱潮。商家普遍認為個別商家的階段性促銷活動并不能代表未來國內奶粉市場的走勢,未來不可能出現大規模降價。

表2 “奶粉價格下降”媒體主要報道和評論
《北京青年報》以《嬰幼兒奶粉掀促銷熱 專家稱價格正進入下行通道》為題報道指出,多數乳品企業認為當前奶粉價格下降是個別商家的階段性促銷活動,但業內專家認為,嬰幼兒奶粉價格正在進入下行通道,而且預計奶粉價格未來仍有“很大的”下調空間。
新華網以《奶粉行業促銷頻現 未來價格將走向何方?》為題報道指出,業內專家認為奶粉降價所帶來的結果是各國限購政策有望趨緩或取消,同時,伴隨國家加大監管力度以及奶粉價格的理性回歸,消費者“恐慌”心理也將改變,代購風潮或將成為過去式。
《河北日報》以《品牌奶粉齊掀降價潮 高價奶粉時代或將成追憶》為題評論指出,業內人士認為雖然新西蘭恒天然一直是中國市場的奶粉原料供應大戶,然而美國和歐洲兩大產奶大戶也在爭搶中國市場,這或將再推動國內奶價走低。2015年,歐盟將全面放開對該區域生鮮乳產量的限制,屆時增加的供給勢必會進一步沖擊目前國際奶粉價格,國內奶粉也可能因此進一步降價。
據監測,從6月16日至7月16日,“生鮮乳價格下降”微博輿情走勢比較平穩,網民原創帖文數量和評論均較少(圖5)。從個別網民發表的評論看,總體認為生鮮乳價格下降有助于奶粉價格下降,但也有網民擔憂奶農收益下滑。

圖5 “生鮮乳價格下降”微博輿情走勢

圖6 “奶粉價格下降”微博輿情走勢
至7月16日,“奶粉價格下降”微博輿情走勢略有波動,但總體來看,網民原創帖文數量和評論均較少(圖6)。從個別網民發表的評論看,網民普遍認為現在奶粉價格下降反映出以前的高價奶粉是為了獲取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