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啟光
摘要:新課標對初中生的各項能力培養以及教師的教學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有一項就特別指出要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研究,勤于動手,突破傳統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發展性學習能力和創造性學習能力。其中探究式學習、教學便是提高這些能力很好的一個載體,筆者將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對此進行進一步的探討。
關鍵詞:初中數學;探究合作;意義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21-070-01
新課程改革是一場更為深刻的教育改革,各種先進的教育理念都如潮水一樣涌了出來。探究式教學以其全新的教育理念,和不一樣的教學方式,受到教育專家、學者和一線教師的關注,有關探究式教學的理論研究和實踐研究也如雨后春筍一般冒了出來。這些研究在極大程度上推動了探究式教學在具體教學中的推廣和實踐。
一、什么是探究合作式教學?
探究式教學是學者們以科學探究活動為參照和借鑒,而提出的一種教學新方式,是由著名生物學家、教育家施瓦布最先提出來的,施瓦布認為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應像科學家一樣主動探索,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去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去獲取新的知識,培養能力特別是創造能力,在探究的過程中同時受到科學方法精神價值觀的教育。對于探究式教學的定義,在目前我國的教育界還沒有統一的標準,許多學者認為:探究式教學,是指學生在學習概念和原理時,教師不直接告訴學生結論,而是引導學生通過一些事例和問題,通過閱讀、觀察、實驗、思考、交流等方式進行探索研究,從而發現并掌握相應的原理和結論的一種教學方法。
數學合作探究式教學就是教師指導學生以合作的形式探究以數學問題為主的教學。具體的說,它是指學生在教師的啟發誘導下,以現行數學教材為基本探究內容,以學生周圍世界和生活實際為參照對象,圍繞某個數學問題,以合作探究的方式將自己所學數學知識應用于解決實際問題的一種教學形式。數學合作探究學習有利于培養學生猜想發現、抽象概括、化歸轉化、推理論證等數學思維方式,有利于數學知識和數學學習方法的掌握,同時也有利于學生科學素養的提高,是新課程背景下,數學教學改革一種重要的教學方式。
二、探究合作式教學的重要意義
《數學課程標準》倡導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理念,合作學習作為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已經被廣泛應用在中小學課堂。但是長期以來,課堂上以教師的講授為主,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如何有效地組織學生開展合作學習,促進學習方式的切實改變,已成為當前教育教學理論研究與實踐的一項重大課題,也是新一輪國家課程改革能否取得預期成效的重要因素之一。探究合作學習教學這種教學方式重視了學生的主體性,提高了學生潛能的開發,提升了學生創造力的培養,可以達到社會對人才培養的要求,這些優勢正日益凸顯出探究合作教學的優越性。
1、.探究式教學符合時代發展及課程改革的要求
新時期的人才更加注重團隊協作能力的培養,競爭能否獲得成功的關鍵之所在,合作技能與交往技能的高低是制約個體發展與事業是否成功的重要的因素,有組織才能和合作精神已經成為21世紀的人才所必須具備的基本的素養。2001年頒發的《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中指出:“鼓勵合作學習,以法律的高度確立了合作學習在我國教學改革中的重要地位與作用。《數學課程標準》更是倡導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理念,合作學習作為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已經被廣泛應用在中小學課堂。合作探究學習,主張以學生為主體,在教師的指導和協助下,自己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整個過程都由學生自主操作,教師只承擔組織者和協作者的角色。所以在整個探究過程中,學生是主人翁,是研究者,一切過程都要自己設計,自己操作,所以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這樣,既能增強學生之間的團結,也能增強學生的交際能力和協作能力。
2、探究式教學符合初中數學的學科特點
任何知識的學習都要科學的學習方法,數學也不例外,甚至更加注重科學的學習方法,而探究合作式教學正式提高學習能力的好方法。初中數學有三個顯著的特點:高度抽象性、嚴密邏輯性和廣泛應用性,數學的高度抽象性,決定了其邏輯的嚴密性,同時又保證了其廣泛的應用性。正是由于數學的高度抽象性、邏輯性和嚴密性,導致有許多數學知識對學生個人來說抽象難以理解或理解上有困難,這就需要借助合作學習小組的集體智慧去解決問題;數學活動中有很多需要學生自己去探索和思考的問題,有時候僅靠一個人的力量很難探索和思考全面,這就需要合作學習來幫助;數學問題中有很多問題的答案并不只有一種方法可以得到,例如一題多解,這種情況需要發揮合作學習小組的優勢,使學生互相學習,互相啟發,共同進步。總之,初中數學的學科特點,適合進行合作學習。《初中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中也明確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依賴模仿和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法。”合作探究式教學在初中數學中的實施也具有了充分的現實條件。
3、探究式教學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
要讓學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學生的自主性在于對問題的興趣,激發學生的興趣主要途徑有兩個:其一營造課堂氛圍。通過教師營造課堂氛圍,激發學生因惑質疑,激發學生產生懸念,進入欲罷不能的心理狀態,或在問題中溶入一些趣味,激發學生發現問題和征服問題的欲望。教師只要抓住新舊知識的聯結點,由舊知引新知,由淺入深,層層鋪墊,為學生創設遷移情境,并引導學生對照比較,抓住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系,激活學生的思維使其積極地去探究。其二創設問題情境,通過設計一個問題的模擬發現過程或借助類比聯想等方法,使學生置身于發現問題的境中,進入發現者的角色,從而激發學生生疑質疑,學生就會自主地進行探究與思考,作為這一過程中的組織者和引導者,不能過多地干涉學生的活動。例如講一元二次方程根與系數的關系時,設計情景問題:“下面我們做一個游戲,請同學們寫出一道一元二次方程并解出兩個根,把兩根告訴老師,讓老師猜出你們的方程。”老師根據根與系數的關系可很快說出原方程,學生因此會感到驚訝,就想弄清楚老師的秘密在哪里,從而調動了學生的情緒,激發了興趣和學習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