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傳仙
摘要:開放性閱讀教學,能讓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和體驗,提升知識范疇,并有所感悟和思考,熏陶情感和思想,享受閱讀的樂趣。通過語文閱讀教學的開放,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性和創造性,激起學生學習的活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開放性;閱讀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21-103-01
閱讀是培養小學生學會學習的根本前提,是語文教學中的重點。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因此,實施小學語文教學,必須以學生為主體,全面加強課堂教學的開放性,實行開放型教學,通過改革傳統教學中束縛學生思維的因素,激勵學生積極主動探索語文規律,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那么,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進行多角度的閱讀呢?筆者進行了如下探究。
一、語文教師要具有開放性的教育理念
語文新課程標準強調:“教師應準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應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這就要求閱讀教學要減少原來的繁瑣分析,那種教師講深講透的繁瑣的閱讀過程是要改變的。“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學生對閱讀材料的反應也是多元的,因此,要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不必刻意引導,使所有人有共同的閱讀結果。學生在閱讀教學中的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能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有便于闡發自己獨特的感悟和思考,也更容易受到情感的熏陶,獲得思想的啟迪,享受審美的樂趣。閱讀教學中要重視收集、處理閱讀信息的能力以及整體把握的能力,以便通過閱讀教學切實提高了學生的品味和體驗,也加強了語感的培養、情感的熏陶、個性的發展。
二、多種資源改變傳統課堂閱讀教學
新課標的強調“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已經成為所有教師的共識。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將多種教學資源引入課堂,為學生創建多種不同的教學情境,從而將課堂變成學生自我學習的課堂,變成學生進行知識建構的舞臺。教師可以將多媒體以及計算機網絡技術引入課堂,通過多媒體及計算機網絡技術上豐富多彩的內容給學生展現一個豐富多彩的世界,通過聲光電等手段將知識環境還原于課堂,這樣創設出來的情景必將受到小學生的歡迎,從而有利于引導小學生進入閱讀的情景。例如:在學習駱賓王的《詠鵝》時,我們可以將鵝這種動物的圖片展現在課堂上,而且還可以通過視頻給學生展示鵝在碧波蕩漾的綠水中自由自在游泳的圖像,這樣不但可以快速將學生帶入學習情景,而且還可以通過學生反復閱讀詩歌并觀察圖片和視頻加深對閱讀材料中“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的印象。
三、建立開放而和諧的師生關系
傳統的課堂內,教師與學生是管理與被管理的關系,教師是課堂的主角,教師權威不容侵犯,教師說的就是對的,這種氣氛下的課堂是沉悶和壓抑的,也是教學效果不佳的。在開放性閱讀教學中,教師與學生是平等的關系,教師是課堂的引導者和鼓勵者,教師允許學生在閱讀課文中大膽提出問題,學生可以打斷教師的話,自主站起來發表見解。學生提的問題即便十分可笑和幼稚,教師也不能隨意打斷和指責,要用一些鼓勵性的話語給予學生自信心,激發學生創新欲、表現欲。比如“你真棒,再想一想。”、“我相信你能行!”“這個觀點挺獨特的、值得表揚”等等。在這種課堂氛圍中,學生在閱讀中獲得了快樂體驗,也滿足了學生的求知欲望,這對于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師授課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四、積極開展開放性的閱讀教學活動
開放性教學活動的開展是開放性閱讀教學實現的關鍵,教師在教學中要加強對學生閱讀空間的拓展,充分利用網絡、校圖書館和博物館等資源,豐富閱讀材料。此外,在教學活動的額開展中教師要注重對學生閱讀的引導,堅持課外閱讀與課內閱讀相結合的方式,擴大學生的閱讀范圍,鼓勵他們進行圖書閱讀的自由選擇,充分激發他們的閱讀積極性。在閱讀活動結束后,教師要引導學生對閱讀材料的整理和總結,讓學生在歸納和回顧中提高賞析和感受文章的能力,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五、重視運用開放的閱讀教學評價
傳統的語文課文教學對學生的學習評價已呈現出目標單一、內容簡單、形式單調的特征,往往把豐富復雜的評價內容簡化為認知活動的評價,使個體在學習過程中的多種需要和潛力得不到滿足和發展,往往導致課堂動態交互活動的機械沉悶。閱讀教學中開放的教學評價,教者不再是評價的權威,教學評價可以是學生評、小組評,甚至可以是家長評。評價的目標應當是多元性的,它包括認知的發展、學習活動的內容、語言形式、思維品質、非智力因素等,另外評價的形式也應多樣化,符合不同年齡層次的學生情況。當然,《新課標》所提出的“語文評價應加強形成性評價,提倡采用成長記錄的方式進行評價”,“語文評價要定性和定量評價相結合,更應重視定性評價”。這些理念都體現了閱讀教學中對開放性評價的要求。
總之,開放性閱讀教學是一種新穎的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能夠積極引導學生、啟發學生,并且能夠將社會生活與教育聯系起來,從而讓學生能夠充分利用所有的素材,包括課內的和課外的,對所要學習的內容進行感知與體驗。進而培養學生主動思考、積極創新的能力以及勇于探索的精神,從而提高小學生的素質,發展小學生的個性。小學生正處于心智發展的關鍵時期,開放的教學方式可以很好地激發他們的創新意識,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以此來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提高學生各個方面的能力。
參考文獻:
[1] 鄭林玉.小學語文閱讀開放性教學方法探討[J].現代閱讀.2012(3).
[2] 朱慧琴.開放式教學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學周刊.201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