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臣
摘 要:信息技術課程是一門新課程,它對于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學生對信息社會的適應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義。然而,信息技術課程與信息技術發展的嚴重脫節,信息技術不斷更新,為保證我們的學生學到的不再是陳舊的知識。我們必須讓學生了解學習信息技術的目的就是為了能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更好地學習,必須讓學生了解信息技術是一門比語文數學更基礎的一門課程。
關鍵詞:信息技術;創新意識;自主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21-321-01
學生必須擁有學習的主動權,教師不斷地挑戰和激勵學生前進。如何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下面談談自己幾點初淺的認識:
一、以學生為主體,喚醒學生創新意識
創新是永恒的主題,“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民族發展的不竭動力。”信息技術就是要鼓勵學生創新,要做到與眾不同,發展學生的愛好和興趣,培養學生的個性。信息技術中留給學生創造的空間有許許多多,如“畫圖”中的自由創作、“Word、PowerPoint”中的電子作品創作……這些都是學生進行創新的范圍。在教學中教師要切記千萬別要求統一,在評價時也要靈活多樣,注重能力方面的評價。
不同年齡段的學生,甚至同一年齡段的學生,他們接受知識的能力往往會有很大的差異。教師進行教學任務設計時,要從學生實際出發,充分考慮學生現有的文化知識、認知能力、年齡、興趣等特點,遵循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漸進等原則。實踐證明,學生在完成一個與他們的實際生活與學習密切相關而且比較有趣的學習任務時,他們會非常專心致志、樂此不疲,例如:在學習Windows畫圖時,教師首先教會學生基本操作,然后給學生布置“任務”,完成一幅作品,這一作品為學生自選,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自由創作,完成作品很有特色。在這次任務完成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體現,同時還給了學生一個創新的空間。
二、創設真實的情境,誘發創新意識
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可以利用媒體來創設、優化教學場景,借助美好的事物的演示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和動手操作的欲望,使學生在學習情景中產生探究學習的動機,引導學生進入最佳學習狀態,使學生感到學習也是一種樂趣,從而更加積極主動地進行探究。
如在Word軟件中進行《插入圖片》教學時,設計了這樣一個導入的過程:我首先利用廣播讓學生欣賞一些以前學生制作的圖文并茂的作品,有精美的賀卡、詩配畫。學生看后,便小聲地討論起來:“真漂亮!”“怎么才能做出這么好看的賀卡呢?”……他們的眼中流露出求知的欲望。我抓住時機告訴學生:“這些作品是在Word中制作出來的。”并激勵學生:“只要開動你們的大腦,發揮自由的想象,你們同樣可以做到,而且還可以比他們做的更好。”學生個個都迫不及待地開始動手操作起來。這樣導入,創設一個寬松的學習情景,真正調動了學生的激情,為下一步自主探究奠定了扎實的情感基礎。
三、協作學習、探究新知、解決問題
當學生在學習中遇到任務設計中涉及到的具體問題時,問題的解決可以通過學生自己探究、分組討論或借助教師的引導、點播和講解,學生通過探索解決了,他會有成就感,可以增強信心,而借助教師解決的,將是學生最需要的,可進一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例如在講到E-MAIL的申請和收發時,學生第一欲望就是想擁有自己的電子信箱,教師此時開通網絡,引導學生申請,信箱申請成功后的反應,當然是要收發信件了,他們可以相互發信,達到學習新知識的目的。這時并沒有結束任務,老師在這最活躍的時候提出可不可以給自己發和同時給多人發的問題,通過學生的嘗試發現均可以,在這過程中老師僅點播給多人發信的格式問題就可以了,從而也達到了向教材外和延伸和拓展。
四、適時評價,提高創新激情
評價是對學生能力的客觀評價,有利于學生個性的發展。適當、及時、激勵性的評價,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創新激情[7]。根據信息技術課的特點,對學生的評價不應過多地看重學生所獲取知識的對與錯,更應關注學生參與教學過程的態度,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造性,以及獲取知識的經驗與教訓。在具體的教學中,當每個學生完成一個任務時,都進行交流展示,將做的好的作品展示出來,大家一起點評,有利于提高作品的質量,進一步激發學生想象力;對于那些能創造性完成任務的同學要進行表揚,同時提出一些建設性的建議,以提高他們的創造激情,也激發其他同學的創造積極性。將操作能力較弱者所做的進步加以表揚,可以增強學生的信心。
總之,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需要教師精心營造教學情境,精心進行教學設計,吸引住所有的孩子,仿佛他們就是情境中的人物,讓他們在一個溫馨的、舒適的情境中學習,在玩中學、在學中練,使課堂真正成為學生創造的舞臺。
參考文獻
[1] 王 欣.運用信息技術 培養學生自主創新能力 [J].今日科苑.2006(12):97
[2] 嚴德良,如何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 [N].中國電腦教育報,2003:12
[3] 季相林.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與學生主體性[J].浙江萬里學院學報,2003(1)
[4] 何克抗.現代信息技術與教育[J].電化教育研究,2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