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蓮
摘 要:在信息技術高度應用的今天,為很多行業注入了新的力量。教育行業也不例外,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都受到了很大的影響。
關鍵詞:信息技術;數學課堂;興趣;精彩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21-332-01
信息技術被越來越多的教師采用于課堂教學中。那么,我們如何合力地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發揮其優越性,優化數學課堂教學呢?為此,筆者在教學中進行了探索,并嘗試構建了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信息技術為渠道的教學模式。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凡是富有成效的學習,學生必須對要學習的材料具有深厚的興趣。”興趣是學生獲取知識、拓寬眼界、豐富心理活動的最主要的推動力。因此,教學中把數學知識放在一個生動、活潑、有趣的情境中讓學生去學習,更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多媒體信息技術具有圖、文、聲、像并茂的特點,能創設各種教學情境,符合小學生的認知規律,可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例如在教學《生活中的推理》時,筆者在大屏幕上出示了一張柯南的照片,大部分的孩子都認識他,特別是男生,對柯南佩服地五體投地,所以大家都很興奮,當說到為什么喜歡他時,孩子們描述地非常仔細,說柯南很善于觀察,總能觀察到一些細小的東西,推理能力很強。筆者小結到:也就是說柯南善于觀察,能夠具有一定的推理能力,所以在破案方面非常厲害。那你們想不想像柯南一樣成為非常厲害的小偵探?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些推理知識……雖然,在大屏幕上只出現了一張簡單的照片,但它把學生們帶到了這部電視劇的情境中,激發了學生想成為小偵探的學習積極性,為后面的學習做好了情緒鋪墊。
二、利用直觀,突破重難點
在平時教學中,有些重點和難點學生往往不容易理解,不容易突破,主要是學生的思維正處在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時期,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能夠成功地實現由具體形象向抽象思維的過渡。運用信息技術能直觀形象地把整個過程顯示出來,可以給學生身臨其境的感覺,當教師使用信息技術教學的時候,學生的心情往往非常愉快,興致也很高,他們被屏幕中優美的動畫、先進的教學設計所吸引。教師將這種興趣及時引導到教學內容上來,教師難以講清、學生難以聽懂的內容很快就能解決,從而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例如在教學《圓形的周長》時,因為周長的公式推導是個難點,推導過程涉及到不完全歸納法,筆者在課件中是這樣設計的:縣出示直徑分別是8厘米、10厘米、12厘米的圓,然后將其一次在一條線段上滾動,在滾動直徑的1倍、2倍、3倍距離時,依次做上記號,滾完后顯示其滾過路程的距離。演示完后筆者讓學生們觀察圓滾過的路程與圓的直徑的關系,學生有這三個圓滾動的動畫作為依據,主動探究、歸納出了圓的周長是直徑的三倍多一點的結論,突破了難點,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探究精神。
三、巧設練習,鞏固新知
練習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重要環節。知識的掌握、技能的形成、智力的開發、能力的培養,以及良好的學風的養成,必須通過一定量的練習才能實現。但是學生在做數學習題時往往覺得枯燥無味,時間一長,學生極易感到疲倦,很容易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現象,練習效果不好,有效性低。這時如選用恰當的信息技術手段來呈現、改變練習的形式,就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思維的動力,從而提高習題練習的有效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例如筆者在教學《認識角》時,當學完角的各部分組成后,筆者在課件中設計了“火眼金睛”這一練習,師設疑:現在孫悟空也來到了我們的課堂,他就躲在角的后面,你猜他躲在哪?《西游記》中的孫悟空對于二年級的小朋友來說還是有一定的吸引力,學生很快地就能找到哪個圖形是角,并能說出孫悟空為什么不躲在其他圖形的后面。通過這樣的練習設計,使學生們在輕松愉悅的狀態下鞏固了“角是有一個頂點兩條直直的邊”這一知識點。又如筆者在教學《確定位置》時,學生學會了用數對在方格紙上表示位置后,筆者設計了一幅學校附近的地圖,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熟悉的地方在圖中用數對表示位置,學生們興趣盎然,注意力非常地集中,激發了學生“樂學樂做”的情感。
四、網絡閱讀,延伸知識
有效的閱讀能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思維,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針對目前數學閱讀方面的書籍比較少,教學中可適當引導學生借助網絡資源收集、閱讀實際中的數學問題并進行研究。實踐證明,此做法是學生最感興趣的學習方式。
如教學《多位數的讀法》一課時筆者引導上網收集我縣的人口、國民生產總值、引進外資等數據,學生不僅學會了大數的讀法,而且形象直觀的感受到了我縣的變化,體會到了數學來源于生活,豐富了學生的知識。又如筆者在教學《百分數的應用(四)》,當筆者講到“年利率由一般銀行規定,每年的年利率可能會有些變化”時,學生們發現書本中出現的年利率是十幾年前的數據,學生們就提出疑問:那今年的年利率會是多少呢?班中有個電腦謎馬上給我們解了難:“上百度搜搜唄!”筆者馬上上網查出了今年的年利率,一兩分鐘里,延伸了學生們知識的同時,學生們也感嘆著網絡時代的神奇!
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的有效整合,將復雜抽象的數學內容變得形象生動,使教材“活”了起來;將傳統的數學課堂變成自主探究、協作學習的教學模式,使課堂“活”起來,提高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發展了學生的“數學素養”;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了教學和學習效率的提高。同時也對教師的整體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只有通過不斷地學習和探索,才能盡快適應這種新型教學模式的需要。同時,教師還要正確處理信息技術教學與其他教學手段的關系,力求在最短的時間里找出最佳途徑,各自發揮特長,優勢互補,才能取得最佳課堂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張 帆.信息技術與數學學科整合淺議[J].上海中學數學.2005(6).
[2] 張艷梅.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中存在的問題及應對策略[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