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燕+郭江山



存款和存款量化
在我國當前的銀行制度、結算制度下,貨幣供給可分為四個層次:M0、M1、M2、M3。其中,M0為流通中現金;M1=M0+單位活期存款;M2=M1+單位定期存款+個人的儲蓄存款+非銀行金融機構存款;M3=M2+具有高流動性的證券和其他資產。各層次的劃分是根據流動性來劃分的,M1和M2分別被稱為狹義貨幣和廣義貨幣。
存款定義
商業銀行關心的存款主要是與M2緊密相關的存款,二者是動態的相關與統一:一方面,商業銀行新的存款形式會因對M2的影響增大而被人民銀行納入M2的統計范圍。如2011年11月,由于商業銀行資金業務創新,非銀行機構類同業存款被全額納入M2管理。另一方面,商業銀行也會因某項存款較大的派生能力,即對M2較大的影響力而加大對該類存款的考核。最后,人民銀行的統計數據也會影響商業銀行對本行市場份額的判斷,而影響商業銀行對某一類存款的關注。
當前各商業銀行關注的存款,從構成上主要包括:單位活期存款、單位定期存款、個人儲蓄存款和其他存款(其他存款包括信托存款、委托存款、證券公司客戶保證金等等)。2011年10月起,人民銀行將非存款類金融機構在存款類金融機構的存款和住房公積金存款納入廣義貨幣供應量(M2)統計范圍。以上四類存款是人民銀行存款性公司概覽的重要統計內容,是通常所說之“一般性存款”。具有流動性較高、派生能力較強的特點。反之,派生能力較差的存款,包括商業銀行代收代存的需上存中央銀行的部分財政性存款、商業銀行之間的同業存放不在此范圍。
存款量化
計算上述存款一般有兩種方法。第一,直接法:單位活期存款、單位定期存款、個人儲蓄存款和其他存款的加總,這四項數據可從人民銀行金融機構收支表提取。第二,間接法:即M2與M0的差額,這兩項數據可從人民銀行貨幣概覽提取。本文以下所指“存款”,除另加說明外,在數量上均為“M2-M0”,在構成上均為單位活期、單位定期、個人儲蓄和其他存款之和。
存款總量分析
本文對存款的分析主要分為兩個層次:一是存款整體上的增長情況。二是分析存款之間的流動及其形成的分布局面。下面根據存款整體情況(總量)、存款分布情況(存款人)和存款機構內部之間占比情況的邏輯順序進行闡述。
全國存款總量情況
我國存款總量(即M2-M0)從2006年的318505億元增至2014年3月末的1102358億元,其中增速最快的年份為2009年,我國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所采取的寬松的貨幣政策導致存款高達29.72%的年度增幅,從2011年開始,貨幣政策逐漸轉為溫和到從緊,存款增幅也開始出現較大幅度的回落。
四大行存款總量情況
一般性存款增速下滑態勢明顯,四大行增速明顯落后于全國平均增速。從近年的數據看,四大國有商業銀行一般性存款增速總體下滑的趨勢明顯。2013年更是進一步跌至9.22%,屬近十年來最低水平。
小結
從總量來看,存款增速與我國宏觀經濟緊密相關,體現了我國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結果,整體在人民銀行控制范圍內。但四大行的存款增速明顯弱于全國存款增速,導致四大行“存款”壓力凸顯。
存款結構分布
存款分布向“其他存款”流動
2010年以來我國存款分布趨勢的變化較為明朗,個人儲蓄存款與單位定期存款有所波動,但整體未呈現方向性變化。而單位活期存款基本呈現確定的下行趨勢,由2010年1月32%下降至2014年3月的24%,相應的,其他存款占比較大幅度提高(圖1),至2014年3月末,其他存款占比升至7.42%。
成因分析
單位活期存款減少與“三個辦法一個指引”有較大關聯。2010年執行的“三個辦法一個指引”對貸款客戶的“提款”時間有了較為明確的約束,這使得資金從銀行到“居民(包括企業和個人)”受到一定限制,導致派生能力有一定下降。在單位活期存款上表現尤為突出,直接減少了單位活期存款。同時,近年來,各單位明顯加大了對資金使用效率的管理,從企業內部驅動上也是活期存款較大幅度降低的原因之一。
其他存款的上升為金融創新導致的存款關系的變化所致。根據人民銀行的口徑,其他存款是指“其他存款公司”,即除人民銀行外的存款公司對“其他金融性公司負債”,含在M2中的數額為其中計入廣義貨幣的存款,即非銀行金融機構在銀行的各類存款,包括信托存款、委托存款、證券公司保證金存款、小額貸款公司存款、擔保公司存款等等,還應包括以銀行名義進行的理財產品資金存放。這個問題可以從保險公司、信托公司、證券公司、小額貸款公司等各類機構的銀行存款規模、投資規模這個角度來進行驗證。截至2014年3月末,信托公司信托資產已達11.73萬億元,保險公司銀行存款2.5萬億元,投資5.72萬億元。小額貸款公司2014年3月末放貸余額為8444億元。
其他存款占比的迅速上升與中國宏觀經濟的變化、金融市場的變化、居民消費需求的變化等等緊密相關。
首先,與中國的金融創新緊密相關。以各類理財產品(包括銀行系和非銀行系)為代表的金融創新在近年來已經從小規模、試點到各類市場主體積極參與的巨量階段。此類創新的特點均為將民間的資金匯集,通過“信托”、“委托”的方式,交予各類金融機構進行投資,“其他類存款”在這種背景下,自然會發生較大額的增長,這一增長大到使得人民銀行將此類存款全部列入M2,以重視其對貨幣供給的影響。
其次,與居民的金融資產分布習慣相關。2007年以來,理財產品、信托理財、證券、基金的大發展導致了此類金融機構管理資產的爆發式增長。因此,此類機構的資產在商業銀行形成的存款大幅增長,導致其他存款占比出現方向性的上揚。但儲蓄存款并未發生較大的比例的降低,究其原因,第一,個人儲蓄存款基數非常大,其相對變化程度不夠突出;第二,個人儲蓄存款上下波幅較大且較為頻繁。
上述兩個原因共同造成存款關系的變化:即原先的資金持有人與銀行之間的直接關系被打破,變成資金持有人—資產管理業務提供方(包括信托公司、保險公司、基金公司、證券公司等)—銀行存放的一個三方資金流向關系。這種關系的轉變,就將原先直接的儲蓄存款、工商企業存款,轉變為各類金融機構存款,包括托管業務形成的一般性存款和各類專戶形成的一般性存款等。
小結
近年來,存款人的分布出現的明確變化,是多個原因綜合所致,但從整體來看,監管機構的政策變化和金融創新導致的存款關系的變化對存款人的分布趨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存款性金融機構情況
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存款占比持續下落,相對市場份額較為穩定。由于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增速弱于全國平均增速,近年來四大行總體占比逐年減小,2009年至2014年下降了6個百分點。
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的這種表現可以從兩個方面加以解釋:第一,城商行加大發展,對存款造成一定分流。第二,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在存款、資金業務的創新上弱于股份制銀行。在整體占比下降的同時工農中建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相對市場份額近年來表現的比較穩定,這說明近年來,從整體國有商業銀行的角度來看,各大商業銀行的同質化依然較為嚴重,均未打破原有四行間的競爭格局。
中小銀行同業存款(非銀行金融機構存款)大幅增長。2013年,上市銀行同業存款余額9.11萬億元,負增長0.7%。其中非銀行金融機構同業存款余額4.8萬億元,增速19.9%,同比提高11.6個百分點,多增4885億元。其中,大型銀行增速相對較慢,中型銀行非銀行金融機構同業存款迅猛增加,平均增速高達49.3%,中信、興業增速均超過80%,華夏、招行均超過60%。
小結
在存款性金融機構之間的存款分布,近年來也出現了方向性的變化。一方面是金融深化、中小銀行發展的必然趨勢。另一方面,不能忽視的是中小銀行的創新導致的其存款的派生能力的提高,如同業資金業務的大發展,使得中小銀行加大了“泛資產業務”的發展,實現了“中小銀行信用”—“同業資金借用”—中小銀行客戶貸款—中小銀行客戶存款的持續派生。
結論及建議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認為有兩個結論值得我們重視。第一,當前銀行的各項創新會綜合影響存款創造的能力,并進一步影響存款的發展。如同業業務、“大資產業務”等,且由于存款復雜的派生能力,這類創新造成的具體影響難以估量。第二,存款關系的變化造成的存款間的流動和轉化,影響吸存的效果。由此,結合存款派生及其之后的存款流動兩個階段,我們建議:
從存款派生角度來看,銀行應加大存款的派生能力。存款的派生,即M2的創造能力,對單位存款的影響較為直接。銀行一方面應對貸款規模加以充分運用,發揮存款—貸款—存款的派生能力;另一方面,作為商業銀行,應在監管允許的范圍內,加大創新,通過“大資產”業務實現“資金—融資—存款”的派生能力。
從存款派生之后的存款流動來看,應在三個方面加強吸存能力。第一,順應存款的流動,減少存款流動的負面影響。加大與行內、外資產管理機構的全方位合作,形成商業銀行與資管機構的合力。以余額寶為例,存款從個人儲蓄存款流動變為天弘基金在某家銀行的存款,銀行應順應此潮流,積極成為“天弘基金”們的托管銀行。第二,阻礙存款的流動。所謂阻礙存款的流動,是積極的“阻礙”。一方面,通過產品創新,迅速在金融創新中達到新的平衡。即銀行通過產品創新滿足更多的客戶的金融資產管理需求,使得客戶現金資產與其他金融資產這之間的流動發生在銀行內部的產品之間(如存款和理財)。另一方面,重視客戶體驗,為客戶進行一攬子資產管理服務,提前為客戶進行資產的連續性的安排,以連續性、整體安排抵御、降低客戶因單次的較高收益的資產流動。第三,重視客戶體驗。首先針對資產分配上的保守客戶,注重以服務換信任。從廣大農村、鄉鎮來看,有為數眾多的客戶還愿意將資產主要分布在存款上,這時客戶體驗對于此類客戶來講就極其重要。好的體驗會影響他們的銀行選擇。其次針對移動互聯客戶,注重客戶體驗優化。時下手機銀行、超級網銀使得跨行轉賬、歸集變得非常方便,因此客戶體驗——包括線上和線下——都對客戶選擇歸集行起到了關鍵作用,客戶體驗的優化對此類客戶的主辦銀行的選擇也影響巨大。
基金項目:中國傳媒產業發展的實證分析,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項目,(編號:10YJC790155)、河北省文化產業與國民經濟協調發展的研究,河北省自然基金項目,(編號G2011210034)。
(作者單位:中國建設銀行河北省分行投資銀行業務部,河北銀行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