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純 張克聲
(1貴州理工學院 圖書館;2貴州理工學院 信息工程學院,貴州 貴陽 550003)
為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社會發展需要的新型復合型人才,越來越多的高校開設了口才訓練課程,該類課程在各院校開設的具體情況有所不同,但其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主要都集中在普通話口語表達能力的訓練與提高上。普通話口語表達能力的訓練主要包括:1.日常口才訓練,使學生在生活中表達自如,并借此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如自我介紹、交談、邀請等;2.一般口才訓練,使學生在特定場合中能有效表達,包括朗誦、演講、辯論等;3.職業口才訓練,根據職業需求,使學生在職業場景中表達流利、溝通順暢,如主持、談判等。
口才培養離不開有效的訓練方法,在高校口才訓練課程的教學中,有效的練習活動對于引導學生參與表達訓練、提升口才水平顯得尤為重要。眾多訓練方法中,即興口語表達活動不僅符合日常表達和職業表達臨時性、即興性特征,而且可以最大限度地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與臨場話語組織能力,因此被越來越多地應用于口才訓練課程。
“即興口語表達”,也叫“即興說話”,是表達者事先未做準備,臨場因時而發、因事而發、因景而發、因情而發的一種言語表達方式[1]。無論是生活中還是職場上,很多時候口頭表達與言語交流都要靠臨場發揮,如親朋好友間的談話、新職員第一天上班的自我介紹,以及接電話、說服、爭辯、道歉、邀請、拒絕等言語行為,都是表達者根據當時當地的情況隨興而發的言語表達,都屬于即興表達。即興的語言急智,最能體現人的口語表達能力、智力程度和應變能力[2]。即興口語表達能力是真實語言能力最直接的體現,在口才訓練課程中設計適量的即興口語表達活動,能在一定程度上模擬真實的交際情景,最大限度地訓練學生的思辨能力與口頭表達能力。
即興口語表達的特點[1]可從以下四個方面看:(1)隨興而發,針對性強。即興口語表達往往無法事先準備,現場思考時間短,表達者須思維敏捷、臨場引發、快速組話。(2)形式自然,靈活多變。即興口語表達有時無明確的中心,只是自然而任意地表述各種話題;有時有中心,但可能因時間、地點和交談對象的變化而改變話題的中心。(3)相互制約,聽說并進。即興口語表達多半是現場有感而發,靈感常來自聽眾或交談的對象,因此表達時必須使自己的表達與對方的表達相呼應,否則就會導致交談的失敗。(4)語言精練,達意為上。即興說話是臨場之作,不宜過長,應簡明精要、表意準確,否則繁雜啰唆而顯得言語拖沓。
總之,即興口語表達因“即興”而有一定難度,但表達者應當能切合特定語境,做到反應迅速、表意準確、話語得體。
高校口才訓練課程中的即興口語表達活動 (以下簡稱活動),是指教師模擬真實生活情景或真實職業場景,設置特定的表達語境(時間、地點、交談者身份、事件等各種因素),明確表達目標和表達要求,引導學生在短時間內根據設定的情景和語境,作出符合目標和要求的口語表達的一種口才訓練形式。
1.與學生的實際體驗相聯系。大學生已具有一定的生活閱歷與體驗,設計活動時應考慮這一特點,盡量聯系學生的生活體驗與學生感興趣的社會時事熱點話題,這樣不但可以提高學生參與和表達的熱情,而且增強了活動的趣味性與時代感,使學生容易產生共鳴并樂意主動地參與活動。
如:即興表達活動一:即興講話(根據場景進行主題鮮明、言語流暢的表達,時間3-5分鐘)
場景一:同學聚餐,作為主辦人在開餐前講話;場景二:爺爺八十大壽,在壽宴上代表孫輩向爺爺表達祝福;場景三:班級朗誦比賽第一名,上臺面向全班同學發表獲獎感言。
以上是“即興講話”的即興口語表達活動設計,“即興講話”是指在特定語言環境中,在未做充分準備的情況下,為滿足表達意愿或現場需要而臨時進行的講話。由于其臨場性、即興性和靈活性特點非常鮮明突出,被稱為口語表達的“最高形式”。利用這種最普遍的口語表達形式,聯系學生的經歷與體驗,讓其就熟悉和感興趣的主題進行口語表達練習,有助于增強語言的現場感,培養學生思維的敏捷性,提高學生“現想現說”的能力和語言應變能力[3]。
2.與學生的專業特點相聯系。大學生口才訓練課程并不限定專業,但如能在活動內容上體現一定的專業性,則可以為學生今后的職場表達打下一定基礎,如針對師范類的學生,可聯系教師這一職業特點設計以下主題的即興表達活動。
即興表達活動二:談話(批評教育)
表達情景:學生甲上課屢次玩手機,作為任課老師,對其進行批評教育;練習形式:兩人一組,分別擔任學生甲與老師,設計對話,談話時間3分鐘左右。
即興表達活動三:談話(家訪)
表達情景:班主任去學生乙家里家訪,與其母親(父親)進行交談;練習形式:兩人一組,自由設計家訪主題,分別擔任老師與學生乙家長,談話時間4分鐘左右。
交談是人際間最直接、最廣泛、最簡便的言語交往形式[4],是日常口語表達的重要項目,交談的參與者不限于單方,在多方交談的過程中,說話者要隨時根據對方的反應調整自身的言語行為,談話中的言語表達不僅要表意清楚、切合當前話題,而且還要與對方進行有效的溝通。對于師范類的學生,將活動內容與學生要從事的職業需求相聯系,把教師職業場景中常見的“批評教育、家訪”作為主題,可以讓學生提前進行職業體驗,打好職業口語表達的基礎。
口才訓練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教師在設計活動時應當從課程的整體教學目標與階段性訓練目標出發,活動的內容要與每個階段的訓練目標相匹配,在難度上也要做到由易到難,循序漸進。
首先,即興表達活動因其“即時性”會有一定的難度,教師可先引導學生進行難度相對較小的即興表達訓練,如:
即興表達活動四:復述練習(聽音頻或看文字材料后進行復述)
即興表達活動五:描述練習(出示有關于“景、事、物、人”的圖片、視頻、實物等,請學生把看到的景、事、物、人用描述性的語言表達出來。)
以上即興表達練習因為有一定的依托(音頻、文字、視頻等),屬于半即興式,相對來說難度較小,在課堂訓練時,可以將其作為熱身訓練。
其次,同一個即興表達訓練項目,也可以通過分步進行、逐漸增加難度的方式引導學生練習,如在“即興表達活動一:即興講話”中可通過分場景依次練習并逐漸減少準備時間的方式增加練習的難度;再如“即興表達活動四:復述練習”可先簡單復述,再詳細復述,最后有創造、有發揮地復述。
最后,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前期的活動形式以半即興為主,表達的內容以為言語片斷為主,如:
即興表達活動六:畢業后你的選擇是什么?請選擇下列主題,進行表述。
主題一“考公務員的五個理由”;主題二“考研的五個理由”;主題三“出國讀研的五個理由”;主題四“畢業后直接工作的五個理由”。
以上活動對表述的內容要求較簡單,學生只要陳述與主題相應的五點理由即可,可以不用考慮話語之間的連續性的篇章性,相對來說難度不大。在教學的后期階段,活動的內容可慢慢過渡到以篇章為主,如:“即興表達活動一”就是要求學生根據特定場景組織一段完整的、前后連貫且主題鮮明的口語表達。
在活動實施前明確活動要求不僅為練習確立了具體的目標,使學生在練習過程中有所依據,而且為教師評價學生的表現提供了標準,對提高練習的有效性非常關鍵。如:
即興表達活動七:電話交談
活動設計:A與B同住一間宿舍,A外出把手機忘在書桌上,A的媽媽打來電話,B幫A接聽了電話,A的媽媽…… (此處可自由設定情境)。
活動要求:(1)禮貌;(2)語氣積極,精神飽滿;(3)內容明確簡潔(通話時間控制在3分鐘以內);(4)回應及時,忌沉默不語。[5]
以上四點要求,可使學生明確練習目的,并根據目的設計和調整交談內容,因此學生在組織語言時可縮短思考時間,提高表達的準確性和得體性。同時教師可根據要求對學生的表現進行評價,由此提高活動的有效性。
一般來說,表達欲望強、積極的學生參與度較高,而相對不太積極主動的學生參與度較低。針對這一情況,教師首先應盡量把活動設計得精短簡潔 (準備時間短、進行時間短、評價時間短),時間的精簡意味著更多學生的參與;其次在練習時可分小組進行,自由練習時教師隨機指導,再選派一些小組上臺展示;最后,教師應當適當有意識地照顧參與熱情不高的學生。
此外,教師還可通過課前即興說話練習增加學生練習的次數。即每堂課課前教師提供一些話題,學生選擇一個進行即興表達,持續整個學期的課前即興表達訓練為更多學生提供了上臺表達的機會,大大提升了學生的參與度。
練習時學生的表達都是即興的,準備時間短,有時難免會偏離設計初衷,難以達到訓練目標。對此教師必須具有較強的掌控能力和指導能力,即教師本身應當具備較強的口語表達能力,能夠及時發現問題并作出糾正,同時對練習作出有效的評價與指導。
即興活動是一時的,即使在課堂上進行得比較順利,但是要真正達到訓練效果,還需要有不間斷、連續性的訓練,以及訓練之后的總結和反思。對此,教師在活動設計時,應當考慮不同時間段的活動設計在形式和內容上的連續性,并作好及時點評及后續的引導工作。
[1]謝倫浩.即興說話技巧(修訂版)[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1991:4,4-5.
[2]陳博.淺析如何提高即興表達水平[J].民營科技,2008(10):66-67.
[3]賴華強,楊國強.教師口才藝術[M].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05(9):113-114.
[4]蘇錫育,高群,王琴.新編高師口語教程[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6):255.
[5]楊俊,王建國.說話的技巧與藝術[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5):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