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10月份,銀行理財產品發行數量和募集資金規模均出現回落。241家商業銀行共發行理財產品5076款,募集資金規模約為3.4萬億元人民幣,環比分別下降5.93%和5.70%。參見圖1。發行數量放緩的原因一方面源于季末因素的消除,另一方面受到國慶假期影響,同時,監管層此前出臺的存款偏離度考核政策,正在削弱銀行理財產品作為沖時點攬儲工具的作用。
從發行機構分布來看,10月統計到241家商業銀行發售銀行理財產品,主要是發售產品農村商業銀行的家數有所增加。10月城市商業銀行的理財產品發行數量超越了國有商業銀行和上市股份制銀行,主要緣于其發行機構數量占優,但受限于單款產品資金規模較低,其總體資金規模遠不及國有商業銀行和上市股份銀行。10月除國有商業銀行外,上市股份制銀行以及中資其他銀行的的發行占比均出現下滑,發行數量占比分別為48%和29%,分別下降1.3%和0.3%。國有商業銀行占比為20%,較上月上升1.6個百分點。
10月,銀行理財產品的平均投資期限為124天,較上月縮短5天。10月的人民幣普通類產品關鍵期限收益率曲線的走勢呈現“頭尾升,中間降”的態勢。3天、7天超短期產品的收益較上月分別上升了7個和3個BP,2年期的產品收益率較上月抬升了9個BP。相較之下,投資期限位于中段的幾個關鍵期限點的收益率水平較9月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14天期產品下降幅度最大,為25個BP。過去的9月份,銀行理財產品市場并未出現預期的高收益產品頻發的現象,存款偏離度考核政策重壓下的9月份市場的人民幣產品收益率總體水平僅比8月份稍有上浮,除去節日效應的影響,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的穩定走勢,一定程度上反映的整個市場資金面充裕程度和收益率水平的市場化。
另外,10月各關鍵期限點的產品數量中,以3個月和6個月期限的產品數量占比較大,但數量較9月有所下降。7天和14天期限產品數量和占比較9月都有所增加。
2014年10月,共統計到108家商業銀行2213款產品到期,未出現零負收益產品,其中人民幣產品有2187款,平均到期收益為5.20%,較9月增加1個BP,總體表現平穩。錄得10月到期最高收益率的產品是南京銀行發售的一款“創富11號VIP型”人民幣理財產品,該款產品為保息浮動收益產品,自2013年10月30日起息,年化到期收益率為10%,100%實現到期收益,但資產具體投向不明。
10月到期收益排名前十的產品的到期收益率水平在7.0%和10.0%之間,其中上市股份制銀行產品有4款,中資其他銀行和國有商業銀行產品各占3款。中資其他銀行的3款產品全部由江蘇銀行發售,理財品牌為聚寶財富穩健系列,到期收益在年化7.3%-7.5%之間,產品投資期為273天,資產投向為銀行間債券及貨幣市場工具。
到期收益表現靠后的產品中,平安銀行發售的兩款掛鉤歐元/美元匯率的結構類產品未實現預期最高收益,投資期內,掛鉤標的突破障礙區間,僅實現0.5%的最低收益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