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玲玲 尹建國 銀丁山 ( 湖南科技大學藝術學院 湖南湘潭 411201)
年畫吉祥圖案作為一種視覺符號與現代設計有著很多融合和延伸,展現出傳統文化與現代設計之間的巧妙結合。將年畫與現代設計相結合,目前在設計領域取得了一些進展,但更多的是停留在圖形元素的借用,對于傳統年畫的文化底蘊領會不深,同時缺少向三維空間造型完美轉換的作品,且設計作品更多是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角度出發,缺乏從市場角度挖掘新的設計點。
設計是文化的載體,文化是設計的靈魂,其外在形式具有民族特征,內在意蘊民族傳統文化。針對目前年畫在現代設計中的應用現狀,為了更好地將年畫的傳統意蘊融入到現代設計中,我們應該從分析傳統年畫吉祥圖案的符號特性入手。
年畫是我國一種獨特的傳統民間美術形式。“年畫是中國年文化的產物,蘊含和承載著民間哲學、民間信仰、民間倫理道德、民間審美、民間風俗、民間教育、民間娛樂等廣博的內容”1。吉祥圖案是傳承歷史與文明的重要載體,也是人類記錄生活經驗和表達審美意識的一種特殊的語言。從而可知,吉祥圖案是一種非常典型的符號2。
年畫出色的傳播效果與數年的自足發展逐漸形成的一套意義明確的符號系統相關。從皮爾斯符號與指稱對象之間的不同關系將符號分為圖象符號(Icon)、指示符號(Index) 和象征(Symbol)三種類型,這一分類體現了符號的不同表征方式,傳統年畫吉祥圖案經歷了從圖象符號到象征符號的轉變過程。某些自然景物因為它獨特的屬性被人們加以強調,從而成為象征性符號,如在傳統年畫吉祥圖案中有牡丹代表富貴、松鶴預示長壽、石榴象征多子等。在年畫娃娃畫的創作中出現一些與實際比例完全不相符的器物圖案,如花瓶中插戟、戟上掛謦等象征符號寓意的疊加,構成“吉慶平安”的主題3。這些簡單的象征符號經過重新編碼整合出特定的結構性象征符號。
傳播者和接受者的文化程度、審美習慣,凝結成年畫程式化的特點。這一特點在年畫吉祥圖案的構成中尤為突出,蘇珊·朗格說:“一個符號可以是任意一種偶然生成的事物”4,“門神”作為年畫中典型圖案的一種,其所指經歷數千年的積淀基本穩定為納福和驅邪,其能指與所指之間的關系基本明確。傳統年畫中“門神”有坐式的、立式的、徒步的、騎馬的、披袍的等多種造型,這些形態體現了共有的程式化特點,一般為正面和四分之三側面像。且在傳統年畫圖案中左右以同類圖案相對應,多為對稱構圖,這些造型特征更多的體現了年畫構成符號的程式化。
年畫大多是在年節等喜慶的日子張貼,最大特點就是傳播時間上的特殊性。為了適應節日的氣氛表達歡樂情緒的需求,圖案色彩鮮艷明快,這一傳播特性使得傳統年畫吉祥圖案顯現出非常鮮明的娛樂性和世俗性。紅色因其象征著喜慶,在眾多色彩中脫穎而出成為傳統年畫吉祥圖案的主要用色。紅色等鮮艷色彩在吉祥圖案中的應用,形成了其色彩艷麗夸張的符號特性。同時在圖案的色彩搭配上,色相冷暖對比度很強的色彩的運用,顯現出絢麗的色彩效果。
作為民間藝術符號的傳統年畫經過數年的發展,呈現出直觀、明晰的視覺審美,同時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藝術特征。
在現代設計中僅僅將傳統年畫吉祥圖案作為圖形元素的應用,遠遠不能體現出傳統文化的深厚意蘊,也不能真正賦予設計作品的文化意象,而應把傳統年畫吉祥圖案符號的再生形式融合到現代設計中,通過符號的語義性特征來傳達設計的文化意象。文化產品識別的核心在于外觀形態和產品概念所蘊含的獨特文化內涵,產品的識別來自于受眾的個體差異性與生活經驗,其中外觀的符號識別性是產品的外在表現形式5。
傳統年畫作為一種特定的文化原型,在設計過程中首先應在分析原型的基礎上確定設計的主題,從而衍生出不同的設計概念,經由設計形態所表達的外延性符號的特征,構建出現代設計的識別性,形成傳統年畫特征符號識別體系。見圖1。

圖1 傳統年畫特征符號識別體系
現代設計作品根據所表現的內容與主題,通過借用傳統吉祥圖案特定的文化內涵和形式語言,來深化作品的文化底蘊、強化作品的張力。在賦予傳統吉祥寓意的基礎上,延續和拓展設計中的吉祥語匯6。湖南灘頭年畫表現了大量的民間題材,凝結了民間藝術的精華,表達了人們祈禱吉慶,驅兇迎祥的美好心愿。灘頭年畫《和氣致祥》包含了具有典型的吉祥寓意的傳統視覺語言符號,將這些語言符號用特有的形式描繪和組合,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藝術形式,成為灘頭年畫中的特色符號之一。從整體藝術形式上來看,灘頭年畫《和氣致祥》表現出的各種視覺符號具有很強的圖案化效果,以傳統的太極圖作為構圖對稱的基礎,極具形式感和裝飾意味,具有長效的審美價值。

圖2 灘頭年畫《和氣致祥》構圖分析(有改動)7
如將灘頭年畫《和氣致祥》運用到產品設計中,要抓住消費者的心理需求,追求傳統符號的時尚再設計。嘗試與產品的實用功能性和設計形態的審美性相結合。在設計中選擇與這些圖形存在內在邏輯關聯的產品,如借鑒中國傳統玩具不倒翁的結構原理進行設計,實現年畫圖案與產品更為緊密的結合。同時嘗試將二維年畫圖形向三維空間造型轉換,努力實現傳統文化的質的變化、民間藝術的現代轉型。
從傳統民間藝術中尋找創作的靈感,形成真正有中國文化氣韻的設計一直是設計界探索的路徑之一。年畫從某種意義上來看不僅僅只是年節與民俗活動中作為點綴的載體,而是象征了民族信仰與文化傳承的活化石。針對傳統年畫圖案的形式元素加以提煉,繼承和發揚了傳統年畫吉祥圖案的審美特征,用渙然一新的設計理念來詮釋年畫這一古老藝術的現代意義,將有助于進一步推動傳統藝術的傳承和發展。
注釋:
1.向云駒.中國木版年畫的搶救與經驗[J].廣西師范學院學報,2004(03).
2.吳靜.馬大力.中國服飾圖案符號學研究[J].天津工業大學學報,2005(3).
3.何瀅.木板年畫:傳播學的闡釋[J].藝術百家,2011(05).
4.[美]蘇珊·朗格(著),滕守堯.李海榮(譯).藝術問題[M].南京:南京出版社,2006.
5.周海海.產品識別設計策略[D].湖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3.22.
6.雷圭元.雷圭元論圖案藝術[M].杭州:浙江美術學院出版社,1992.
7.張北霞.湖南灘頭木版年畫圖案與色彩藝術形式研究[D].湖南工業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