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琴
(湖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 湖南長沙 410081)
目前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日趨突顯,已經成為制約高校進一步發展“瓶頸”[1]。體育教育專業的大學生面臨專業性強、社會的需求量小的不利因素。這使得體育教育專業畢業生的就業范圍明顯變窄,尤其是近幾年來,我省對體育教育專業畢業生的社會需求量減少,但是體育學院有增無減,學校的培養方式與社會的需求脫軌,導致畢業生就業形勢日趨嚴峻。因此,該文將對湖南師范大學在讀體育教育專業本科生進行調查,就擇業取向方面對其所在學校的就業指導教育、學生家庭環境、自身擇業觀、擇業渠道、擇業傾向等方面進行調查,進而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分析存在問題的原因并提出相應對策,為湖南師范大學體育教育專業大學生如何適應就業市場的需求提供借鑒和參考,對提高體育教育專業學生就業率以及推動體育教育事業的改革也有著一定的現實意義。
從表1中可以看出,體育教育專業的畢業生擇業時考慮的主要因素排在前4位的分別是:經濟收入、工作是否穩定、工作環境、專業是否對口。但受利益觀念的驅使,有近95%的學生把“經濟收入”作為擇業時首要的考慮因素。有86%以上的畢業生選擇“工作環境”和“工作是否穩定”作為擇業考慮的主要因素,說明體育教育專業學生擇業時務實穩定化的心理特征。其中只有19%的學生選擇了“專業是否對口”放在擇業考慮的主要因素,說明體育教育專業的學生擇業專業對口的觀念逐漸淡化。但是從另一方面來說這也緩解了體育教育專業畢業生的就業途徑的單一化。

表1 湖南師范大學體育教育專業大學生擇業的主要因素統計表

表2 湖南師范大學體育教育專業大學生獲取擇業信息的途徑(%)

表3 湖南師范大學體育教育大學生就業傾向情況統計表(%)
畢業生對學校的就業流程和就業政策、形了解應該是常識性的問題,是學生就業的基本準備之一[2]。從表2可知,學生獲取擇業信息的主要途徑是大眾傳媒信息,比例達到了61%。說明在擇業信息的選擇上,畢業生越來越依靠大眾傳媒獲取就業信息。
從表3可以看出體育教育專業的畢業生在其就業時選擇呈多元化趨勢。但從事教師行業仍然是大部分體育教育專業學生的選擇,比重達到了56%,說明體育教育專業的學生還是傾向于與專業相關的工作,同時體育教育專業學生選擇自主創業的只有8%,這也說明體育教育專業學生不能夠大膽嘗試去創業,缺乏自主創業的精神。學校在進行專業人才培養的同時也要加強“一專多能”的培養,增加他們的就業渠道。
從表4中可以看出,體育教育專業學生就業意識淡薄,在大學期間對自身就業情況考慮較少,綜合素質較欠缺。
體育教育專業畢業生期望的月薪的選擇可以從表5中看出,有30%的學生選擇了月薪“3000~4000”,51%的學生選擇了“4000以上”,這一數據說明絕大部分體育教育專業學生對就業期望值過高,在擇業時其價值標準趨向于商業化[3],這也會導致體育教育專業學生在擇業時抱著過高的期望而錯過一些薪金相對較低的職位。
隨著我國高校擴招,大學生人數猛增,在這大眾化教育的背景下,一個顯著的變化就是學生讀大學需要繳納昂貴的學費,在大學4年的學習時間也將花費許多金錢,而由于體育教育專業的特殊性,平常學習花費的金錢可能比一般的專業更多。因此,體育教育專業大學生畢業后能找到合適的就業單位對家庭來說也是相當重要的,父母希望子女在畢業后可以不再給家庭再增加負擔,同時能承擔部分的責任,學以致用。
從2002年高校擴招后,大學生人數不斷增加。據中國教育統計網的數據顯示,2011年我國普通高等教育本專科共招生681.50萬人,2012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規模達680萬人,這就使得高校大學畢業生的就業越來越感到比以往更加嚴峻,擴招所帶來了教學質量和學生的下降,學校在對就業指導教育和相關政策上的教育和宣傳不夠徹底,導致高校師范類的畢業生的就業尤為困難。

表4 湖南師范大學體育教育專業大學生考慮自身就業情況統計表(%)

表5 湖南師范大學體育教育專業大學生期望月薪情況統計表月薪選擇人數百分比(%)
繼美國次貸危機以來,金融市場、市場危機已經從美國向全球蔓延開來,各國受到不同程度的沖擊,導致大批的人失業。然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國也不能置身事外,也感到了各方面的壓力。在這個科技、經濟、文化發展相對較高的今天,每個人都遵循著“優勝劣汰,適者生存”的自然規律,而且每年的大學畢業生不斷地在增多,就業競爭力也不斷增加,也就意味著部分人將被淘汰。而在這群人當中,體育教育專業大學生的形勢更加的嚴峻。
(1)在當前的就業形勢下,由于社會對體育教育專業的大學生的培養規模加大,培養方式又與市場的需求脫軌,加上社會上還存在對體育教育的不重視,甚至是歧視,導致體育教育專業畢業學生的就業難度日趨增大,這就使得學生擇業觀呈現多元化趨勢,專業對口觀念日趨淡化,從而打破了專業的局限,增加了就業機會。但是缺乏自主創業的精神。
(2)體育教育專業畢業生的就業期望值較高,在就業時充分展現了理想和現實的沖突,傾向于工資待遇高、經濟發達的大城市,以及傳統的國家和事業單位。
(3)體育教育專業畢業生的求職準備不足、求職技巧和方法上還存有待提高,加上對當前就業形勢不甚了解,學校的教育培養方式單一,與社會的需求不相一致,導致就業困難。
(4)體育教育專業畢業生就業意識淡薄,在校學習期間沒能主動培養自身綜合能力,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
加強對體育教育專業大學生的就業指導工作,把就業指導工作與學生的入學教育、適應教育、職業教育、世界觀教育、人生觀教育、社會實踐教育等結合起來,貫穿整個大學生教育始終[4]。
(1)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貼近就業現狀。把自己的理想與現實統一起來,把個人的選擇同現實的條件結合起來,這樣才能實現自身的理想。
(2)收集最新的就業信息,走進人才交流市場。畢業生要充分利用每年的就業信息去了解就業狀況,在這個信息化高度發展的時代,要想獲得最新的就業信息就必須要充分利用各種媒體渠道,及時準確的收集到有關大學生就業的信息。同時,大學生可以在招聘會上真實的感受到就業的氛圍與壓力,鍛煉自身面試的能力,樹立就業的信心,挖掘就業渠道。
(3)立足所學專業,增強自身專業能力,提高綜合素質增強就業競爭力。做好大學四年的職業生涯規劃,合理的利用時間提高學習效率,在校期間應該多參加一些學校和社會的實踐活動,以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增強自身在未來就業時的競爭力。
[1]顏驕.對體育教育畢業生擇業取向的調查分析[J].科技信息,2008(8):166-167.
[2]徐杰玲.新時期大學生擇業觀問題分析[J].華東交通大學學報,2007(S1):202-204.
[3]鄒華,趙湘.影響體育院系畢業生就業的因素與對策分析[J].科技信息,2009(15):515-516.
[4]劉獻國.我國高師體育教育專業畢業生就業狀況與對策研究[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2,19(2):97-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