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明明+張艷艷+林日陽+王俊填
一、實施背景
地處粵東潮汕平原西緣的普寧,是全國著名僑鄉、重要商埠、輕工業基地,以紡織服裝業最具規模。其基本現狀如下:(1)服裝產業規模龐大,實力較強。普寧紡織服裝企業有2000多家,從業人員11萬多人,企業資產總值達到了73億多元。(2)產業配套,門類齊全。已形成紡紗、織布、印染、輔料、配件、設計、生產、銷售環環相扣的產業鏈。(3)產業聚集,特點鮮明。(4)名牌薈萃,知名度高。“普寧襯衫”已于“虎門時裝”、“南海內衣”、“沙溪休閑裝”等并駕齊驅。(5)技術領先,注重升級。(6)營銷順暢,拓展功能。2008年10月,普寧被授予廣東省第三批 “紡織服裝產業集群升級示范區”稱號。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在具有濃厚普教特征的學科課程體系下培養出來的職業學校的畢業生,缺乏必要的工作能力,對企業所需人才來說僅僅是個半成品。這是目前企業對職業院校不滿意的一個主要原因。想要讓企業對職業教育的質量滿意,職業院校畢業生應當具備一定的工作能力和基本經驗,其前提是能在校學習期間系統化地完成過一些典型的工作任務;加強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的培養既是保證學生實現當前的就業需要,也是奠定學生持久職業生涯發展的基礎。這就要求學校在現代化職業教育的理念、思想和方法指導下,建設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編制相應的人才培養方案。
二、主要目標
普寧職業技術學校遵從職業素養與職業能力并重的教育原則,打造產、學、研齊備的真實教學環境,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快樂教學模式,培養具有較強社會適應能力和精湛技藝的高技能人才,實現畢業生與企業的無縫對接。為實現校企無縫對接,學校實行了“四共享”校企合作機制,如圖1所示。
三、工作過程
1. 深入企業,走訪調查,與企業開展座談了解企業人才需求。
2. 應用科學的職業資格研究方法進行職業分析。(具體如圖2所示)
3. 尋求知名企業,引企進校。
四、操作流程(見圖3)
(一)研制課程體系
1. 成立課程開發小組。
2. 邀請企業一線技術人員研究、論證開發課程體系。
3. 構建基于“崗位職業能力+核心技術能力+拓展能力”的思路架構課程體系。如圖4所示。
(二)實施企業化課堂管理
1. 按班組進行管理。
2. 引入企業管理、6S理念。(見圖5)
3. 現場管理、行為規范管理。
4. 學生成為車間的“準員工”。
五、條件保障(見圖6)
1. 領導的作用,全員參與。
2. 平臺管理,完善的管理制度。
3. 得到地方以及企業的大力支持。
4. 資金支持。
六、實際成效
1. 今年來畢業生“雙證率”達98%,就業率達90%,人才質量不斷提高。
2. 校企深度合作,開設“精益生產班”,與產品親密接觸。
3. 參加全國中職服裝技能大賽榮獲二、三等獎佳績。
4. 輻射學校其它專業,與服裝合作企業開創“電子商務創業園”。
七、體會與思考
采用一體化教學模式,學生學習積極性非常高,興趣濃厚,但是學生專業知識的理論體系相對薄弱,如何更好設計典型工作任務,如何在典型工作任務中更好貫穿專業理論知識和技能,這不是集一個學校的力量所能解決的問題,需要集全國職業院校和行業、企業的智慧,不斷持續改進。
(作者單位:普寧職業技術學校)
一、實施背景
地處粵東潮汕平原西緣的普寧,是全國著名僑鄉、重要商埠、輕工業基地,以紡織服裝業最具規模。其基本現狀如下:(1)服裝產業規模龐大,實力較強。普寧紡織服裝企業有2000多家,從業人員11萬多人,企業資產總值達到了73億多元。(2)產業配套,門類齊全。已形成紡紗、織布、印染、輔料、配件、設計、生產、銷售環環相扣的產業鏈。(3)產業聚集,特點鮮明。(4)名牌薈萃,知名度高。“普寧襯衫”已于“虎門時裝”、“南海內衣”、“沙溪休閑裝”等并駕齊驅。(5)技術領先,注重升級。(6)營銷順暢,拓展功能。2008年10月,普寧被授予廣東省第三批 “紡織服裝產業集群升級示范區”稱號。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在具有濃厚普教特征的學科課程體系下培養出來的職業學校的畢業生,缺乏必要的工作能力,對企業所需人才來說僅僅是個半成品。這是目前企業對職業院校不滿意的一個主要原因。想要讓企業對職業教育的質量滿意,職業院校畢業生應當具備一定的工作能力和基本經驗,其前提是能在校學習期間系統化地完成過一些典型的工作任務;加強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的培養既是保證學生實現當前的就業需要,也是奠定學生持久職業生涯發展的基礎。這就要求學校在現代化職業教育的理念、思想和方法指導下,建設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編制相應的人才培養方案。
二、主要目標
普寧職業技術學校遵從職業素養與職業能力并重的教育原則,打造產、學、研齊備的真實教學環境,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快樂教學模式,培養具有較強社會適應能力和精湛技藝的高技能人才,實現畢業生與企業的無縫對接。為實現校企無縫對接,學校實行了“四共享”校企合作機制,如圖1所示。
三、工作過程
1. 深入企業,走訪調查,與企業開展座談了解企業人才需求。
2. 應用科學的職業資格研究方法進行職業分析。(具體如圖2所示)
3. 尋求知名企業,引企進校。
四、操作流程(見圖3)
(一)研制課程體系
1. 成立課程開發小組。
2. 邀請企業一線技術人員研究、論證開發課程體系。
3. 構建基于“崗位職業能力+核心技術能力+拓展能力”的思路架構課程體系。如圖4所示。
(二)實施企業化課堂管理
1. 按班組進行管理。
2. 引入企業管理、6S理念。(見圖5)
3. 現場管理、行為規范管理。
4. 學生成為車間的“準員工”。
五、條件保障(見圖6)
1. 領導的作用,全員參與。
2. 平臺管理,完善的管理制度。
3. 得到地方以及企業的大力支持。
4. 資金支持。
六、實際成效
1. 今年來畢業生“雙證率”達98%,就業率達90%,人才質量不斷提高。
2. 校企深度合作,開設“精益生產班”,與產品親密接觸。
3. 參加全國中職服裝技能大賽榮獲二、三等獎佳績。
4. 輻射學校其它專業,與服裝合作企業開創“電子商務創業園”。
七、體會與思考
采用一體化教學模式,學生學習積極性非常高,興趣濃厚,但是學生專業知識的理論體系相對薄弱,如何更好設計典型工作任務,如何在典型工作任務中更好貫穿專業理論知識和技能,這不是集一個學校的力量所能解決的問題,需要集全國職業院校和行業、企業的智慧,不斷持續改進。
(作者單位:普寧職業技術學校)
一、實施背景
地處粵東潮汕平原西緣的普寧,是全國著名僑鄉、重要商埠、輕工業基地,以紡織服裝業最具規模。其基本現狀如下:(1)服裝產業規模龐大,實力較強。普寧紡織服裝企業有2000多家,從業人員11萬多人,企業資產總值達到了73億多元。(2)產業配套,門類齊全。已形成紡紗、織布、印染、輔料、配件、設計、生產、銷售環環相扣的產業鏈。(3)產業聚集,特點鮮明。(4)名牌薈萃,知名度高。“普寧襯衫”已于“虎門時裝”、“南海內衣”、“沙溪休閑裝”等并駕齊驅。(5)技術領先,注重升級。(6)營銷順暢,拓展功能。2008年10月,普寧被授予廣東省第三批 “紡織服裝產業集群升級示范區”稱號。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在具有濃厚普教特征的學科課程體系下培養出來的職業學校的畢業生,缺乏必要的工作能力,對企業所需人才來說僅僅是個半成品。這是目前企業對職業院校不滿意的一個主要原因。想要讓企業對職業教育的質量滿意,職業院校畢業生應當具備一定的工作能力和基本經驗,其前提是能在校學習期間系統化地完成過一些典型的工作任務;加強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的培養既是保證學生實現當前的就業需要,也是奠定學生持久職業生涯發展的基礎。這就要求學校在現代化職業教育的理念、思想和方法指導下,建設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編制相應的人才培養方案。
二、主要目標
普寧職業技術學校遵從職業素養與職業能力并重的教育原則,打造產、學、研齊備的真實教學環境,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快樂教學模式,培養具有較強社會適應能力和精湛技藝的高技能人才,實現畢業生與企業的無縫對接。為實現校企無縫對接,學校實行了“四共享”校企合作機制,如圖1所示。
三、工作過程
1. 深入企業,走訪調查,與企業開展座談了解企業人才需求。
2. 應用科學的職業資格研究方法進行職業分析。(具體如圖2所示)
3. 尋求知名企業,引企進校。
四、操作流程(見圖3)
(一)研制課程體系
1. 成立課程開發小組。
2. 邀請企業一線技術人員研究、論證開發課程體系。
3. 構建基于“崗位職業能力+核心技術能力+拓展能力”的思路架構課程體系。如圖4所示。
(二)實施企業化課堂管理
1. 按班組進行管理。
2. 引入企業管理、6S理念。(見圖5)
3. 現場管理、行為規范管理。
4. 學生成為車間的“準員工”。
五、條件保障(見圖6)
1. 領導的作用,全員參與。
2. 平臺管理,完善的管理制度。
3. 得到地方以及企業的大力支持。
4. 資金支持。
六、實際成效
1. 今年來畢業生“雙證率”達98%,就業率達90%,人才質量不斷提高。
2. 校企深度合作,開設“精益生產班”,與產品親密接觸。
3. 參加全國中職服裝技能大賽榮獲二、三等獎佳績。
4. 輻射學校其它專業,與服裝合作企業開創“電子商務創業園”。
七、體會與思考
采用一體化教學模式,學生學習積極性非常高,興趣濃厚,但是學生專業知識的理論體系相對薄弱,如何更好設計典型工作任務,如何在典型工作任務中更好貫穿專業理論知識和技能,這不是集一個學校的力量所能解決的問題,需要集全國職業院校和行業、企業的智慧,不斷持續改進。
(作者單位:普寧職業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