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實施背景
我國職業教育經過十多年的“跨越、轉型、提升”,已進入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進一步推進體制機制創新的新時期。以市場和社會需求為導向的校企合作辦學運行機制已廣泛實施,成為“職業教育發展的必由之路”。利用學校和企業兩種不同的教育環境和教學資源使校企合作的主題更加明確,而隨著教育信息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推進,使校企合作的平臺和渠道更為廣闊,信息化、網絡化將使校企合作的空間大大拓寬、內容更為豐富。
國家提倡要“建立開放靈活的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對校企合作在數量、覆蓋面、內容、雙贏與長效性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正是互聯網時代,網絡的快速普及,及不斷發展加速的網絡和帶寬,為校企合作資源信息云服務平臺提供了網絡和技術基礎,使學校校企云服務無處不在,江門市第一職業技術學校合作企業與學校通過云平臺把自身資源和優勢通過網絡發布到本校云服務端進行處理和存儲,達到數據的安全與資源的有效共享。
目前,江門一職正在開展“國家示范校”建設工作,校企合作是國家示范校建設的核心內容之一。為了更好地推進校企合作的工作,推動學校、企業、學生、家長之間的互動性,加強對學生頂崗實習管理與過程監控,畢業生信息追蹤等實現工作過程的信息化,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需要開發一套分布式校企合作資源信息云服務平臺。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深入開展建設校企合作信息化平臺,已經成為國家示范校建設的關鍵任務。
二、主要目標
建設的校企合作信息管理云服務平臺是服務于校企合作,工學結合運行機制建設項目,項目的目的是通過信息化手段整合外部資源、暢通內部信息、實現項目策劃及分析,為校內校企合作提供良好的環境與流程化的服務。
校企合作信息管理云服務平臺建設的主要目標是加強職業學校和企業之間的信息溝通,促進學生實訓,實習工作的開展,促進畢業生就業,幫助企業尋求到合適的合作學校,擴展學校尋找合作企業和合作項目的渠道,加深企業參與職業教育和各類職業教育的力度,為企業尋求甚至培養合格的職業人才鋪平道路。
校企合作資源信息云服務平臺的特征是:
1. 開放性。信息化的目的就在于開放性,可以說信息化是利用技術手段實現的開放性。校企合作是建立在互信的基礎上,學校將一部分教育資源向企業開放,企業也將一系列崗位及技術人員或高管向學校開放,為人才培養提供實踐與師資資源。
2. 共建共享性。有效的校企合作信息化需要雙方共同參與建設。企業和學校從利益訴求上來看,存在著不一致性,學校強調的是通過有效的人才培養實現學生的順利、優質就業;企業考慮的側重點則在于市場份額、成本、利潤、資金周轉等問題。當然,兩者在履行社會責任方面還是具有共同性。只有校企共同參與信息化建設,才有可能在兼顧自身利益的同時,在雙方利益中找到交集點。同樣,這樣的信息化載體也會有更高的使用效率,達到共享的目標。
3. 實用性。校企合作信息化建設要真正對學校和企業產生積極作用。就學校而言,信息的共享要真正能為學校的人才培養、專業建設、課程建設、師資隊伍建設、學生實習實訓、畢業生就業等提供信息支撐和人力支持;就企業而言,則能通過信息的共享,挖掘企業所需人才,找到能夠為企業提供智力支持的校內專家,即雙方信息的互通具有較大的實用性。
4. 即時性。校企合作信息化的生命力在于雙方信息交流的即時性。雙方信息只有實現即時并準確無誤的傳遞與反饋,才可能發揮最大的效用,避免信息的不對稱,這就要求雙方在信息的提供與共建過程中要做到及時更新。
三、項目建設工作過程
1. 項目調研及需求采集。2010年開始,自項目立項以來,學校領導高度重視,多次邀請網絡、軟件、校企合作等方面的專家組成專家組,并多次組織學校內部各專業部、示范辦、校企辦、招就辦等部門及合作企業就校企合作信息云服務平臺建設召開研討會議,就學校實際校企合作工作情況提出平臺建設的需求,專家組通過收集分析需求,提出平臺建設重要意見和建議,為平臺的建設提供清晰的思路。
2. 資源平臺框架搭建和功能設置。校企合作信息系統云服務平臺根據前期調研和需求收集,對需求功能進行細分,分析和論證,平臺的框架確定為體現在兩方面,分別是運營管理平臺和資源管理平臺。運營管理平臺功能主要包括:老師實踐管理、學生實習管理、招聘信息管理、學校/企業展示管理、需求匹配管理;資源管理平臺包括:學校資源管理和企業管理資源。最終確定了詳細的方案書,為以后開發與實施作出了明確的方向。
3. 平臺上線運行。前期不斷調研研討,經過多個月開發、測試,資源平臺上線運行。運行期間,平臺先開放給部分與校企合作的企業率先注冊使用,通過運行不斷完善平臺功能與細節操作。
4. 平臺完善與維護。通過試用階段,收集了用戶的使用意見,對功能進行完善。根據學校信息化管理制度未平臺的日常維護制定了《校企合作資源信息云服務平臺管理制度》,使平臺有序正常地運行。
四、項目建設的成效及成果
校企合作資源信息云服務平臺圍繞校企合作新模式的發展,開辟多個空間,設置企業、學校、學生、家長多個入口,以便不同的人群從不同層次、不同視野、不同需求獲得最大的收益。通過該校企合作資源信息云服務平臺,便于學校與企業之間、企業與企業之間、學生與企業之間在科研、技術、設備、管理、人才供需等方面的交流與合作,實現以學校為中心、以專業群的發展為支撐、以眾多企業為依托的輻射多個行業、服務多個領域、受益眾多學生的網絡空間。
自校企合作信息管理云服務平臺上線后,在校企合作辦公流程,資源管理,工作效率上都得到了明顯的效果。無論是學生,企業還是學校管理者都帶來了便利。
第一,平臺建立前,學校尋找實訓基地,頂崗實習企業,訂單班企業或企業專家是難題,每年都要花不少人力物力和時間去尋找挖掘。該平臺建立后,可以收集學生的實訓需求信息和企業的實訓接納信息,企業專家信息,合作需求,這將有助于學生找到理想的實訓企業,加快學校實現工學結合的步伐。
第二,平臺建立前,學生畢業后要拿著自己的簡歷到處找工作,而且不一定找到合適的企業,企業同樣到處招人,卻經常缺人。該平臺的建立對于畢業生就業將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學生在平臺上找到實習企業之后,平臺上有學生的實習表現評價和個人簡歷評價,企業單位可以充分了解學生,如果學生在企業實習中表現較好,就很有可能被優質企業接收,順利實現就業;同時該平臺還應具有企業招聘信息發布模塊為企業動態發布招聘信息。這些都給畢業生的就業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平臺給學生和企業做了供需平臺,提高學校就業率和學校學生就業的質量。
第三,該平臺的建立有利于學生、學校和企業及時了解政府的相關政策。學校在平臺發布政府在校企合作方面出臺的相關政策法規以及職業資格認定等相關信息,這些信息對正確引導學生實訓,增強其就業技能有較高的促進作用,對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規范性有一定的指導作用。
第四,平臺建立前學校與企業雙方不能對對方進行深入了解,較難達成合作意向。 在云平臺里,學校的各種資源實現公開化、透明化,企業能更好地了解學校,更好地開展校企合作。平臺里有詳細介紹學校的自然情況、培養目標、專業情況、培養目標、專業建設、課程建設情況,以便校企雙方在教學領域開展合作,如訂單式培養。其次需要詳細介紹實習實訓基地建設、師資隊伍建設、社會服務能力,以便校企雙方在科研技術領域開展合作,如校企聯合辦學、校企聯合辦廠等。另外需要詳細介紹每名學生的自然情況、學習、專業特長、獲獎情況、就業意向等,以便校企雙方在人才供需領域開展合作,如頂崗實習、定向就業等。
五、條件保障
1. 組織人員保障。為保證項目有效運行,學校方代表,軟件開發方及邀請企業代表和平臺建設方面專家組成的專家組共同建立各自的項目組織機構。
為實現項目的目標,項目組織與項目具有同樣的生命周期,項目組織是通過協議、合同等結合起來的,同時配合以各種機制、資源、組織制度。項目組織的基本原則是因事設人,通過不同的實施階段、實施活動內容設立相關參與人員,項目組織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的。共同組建的項目組織是順利實施項目,協助客戶提升管理水平,達到雙方友好合作的保障。校方以校企合作部作為項目總監,監督統籌協調項目的進度與建設質量,保證項目的按時按質完成。
項目機構成員包括:項目總監、項目經理、開發項目經理、測試項目經理、培訓項目經理、關鍵用戶等。
2. 網絡設備保障。校企合作信息管理云服務平臺配備專業服務器,放于學校無塵機房,配置有獨立的軟硬件防火墻和殺毒軟件,保證網絡和服務器的正常運行。
3. 管理規范保障。為進一步發揮校企合作資源信息云服務平臺的作用,保證其安全、有效、可靠運行,結合學校實際,制定了《校企合作資源信息云服務平臺管理制度》,規范平臺網絡管理員,信息管理員和平臺用戶的日常操作。
4. 技術應用保障。基于插件式架構——平臺業務部署平臺包含了部署封裝器、部件部署器、協作配置器、系統監視器等組件。使用部署封裝器,將業務元數據封裝為一個一個的業務部件,可以使用部件部署器單獨地部署到需要的運行平臺中,使用協作配置器,將系統原有的業務部件,與新增的部署業務進行協作運行,動態改變業務流程,使其針對企業進行個性化配置。同時使用系統監視器進行系統監控,保證系統運行的穩定性。
六、體會與思考
校企合作資源信息云服務平臺是企業、學校、學生三者之間開展合作與交流的便捷載體,其建立對學校、企業、學生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應用價值,是一個“三贏”的明智之舉。
1. 利于學校與市場接軌,提高辦學質量。平臺便于學校與企業之間開展多領域、多層次、多方式的合作,與市場密切接軌,提高辦學質量。首先,便于學校了解企業的人才需求,積極開展教學改革和專業調整,使所有培養過程都體現出企業的需求,提高人才培養的適用性。其次,便于學校全面地了解企業的生產技術和和行業發展動態,進而了行業的發展趨勢,不斷調整教學思路,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另外,便于學校學習先進的企業文化和管理制度,建設具有企業特色的校園文化,創辦具有企業特色的“工廠化”學校。
2. 利于企業之間的相互交流,實現資源共享。平臺便于企校之間、企業之間實現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為企業的發展提供更多的智力支持和合作方向。首先,便于企業了解學校的軟硬件環境、技術專長,努力實現軟硬件資源的共享,積極探索專業技術領域的合作關系。其次,便于企業了解學生的專業特長、技能水平、工作能力等,為企業的發展提供合適的人力資源。另外,便于企業之間開展橫向和縱向合作關系,在實現資源共享的過程中努力學習先進技術和成功經驗,為企業自身的發展尋求更多機會,為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奠定堅實的基礎。
3. 利于學生與企業之間的溝通,提高專業水平,拓寬就業渠道。平臺便于學生了解市場需要,進而努力學習專業知識,積極鍛煉專業技能,不斷加強自身修養和綜合素質,為成功就業奠定堅實的基礎。另外校企合作與交流網絡平臺還便于學生了解企業生產過程和生產技術,拓寬專業視野,提高專業水平。
總之,校企合作資源信息云服務平臺是企業、學校、學生之間溝通與交流的便捷橋梁,是實現校企全面、深層合作的最佳途徑,是落實“工廠化辦學,辦工廠化學校”理念的有力保障。而且隨著經濟的發展,校企合作與交流網絡平臺必將對學校的建設、企業的發展及行業的振興發揮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