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蔚松 龍興
摘 要 城市園林綠化在城市建設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園林綠化是黎平縣生態環境建設的核心內容,在迅速的發展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基于此,主要就縣城園林綠化現狀,分析了存在的主要問題并對綠化管理、工程施工、樹種選擇等方面進行了探討并提出了建議,為黎平縣城的園林綠化建設提供參考依據。
關鍵詞 園林綠化;現狀;問題;建議;貴州省黎平縣
中圖分類號:S731 文獻標志碼:C 文章編號:1673-890X(2014)10-0-5
城市園林綠化是現代文明城市的基礎建設,而園林植物的正確選擇與合理配置,直接影響這些植物的生長狀況,決定城市綠地系統綜合功能與生態效益能否充分有效的發揮。根據黎平縣“十二五”規劃,為創建省級文明縣城和順利完成撤縣建市宏偉目標,將城市形象確定為“和諧侗鄉、生態家園”。城市綠地系統是營建城市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城市形象的主要“服裝”,因此,必須提高城市園林綠化水平,統一縣城綠地景觀營建理念,打造縣城綠化景觀特色,構建和諧、良好的綠地生態系統,才能為建設“和諧侗鄉、生態家園”的重要保證提供基礎條件[1]。
1 黎平縣城綠化現狀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許多國家已把園林綠化作為城市文明的標志,他的發展狀況關系著城市居民的生活質量,體現著社會文明的程度。近年來,黎平縣“十二五”規劃中,把創建省級文明縣城和順利完成撤縣建市宏偉目標為中心目標,縣委、縣政府十分重視縣城園林綠化工作,不斷加大對縣城綠化的建設投入,使縣城綠地率、綠化覆蓋率得到快速、持續提高。截至2014年底,縣城建成區面積為8.5平方公里,綠地率達8.6%,綠化覆蓋率達13.2%。到2015年黎平縣完成撤縣建市,建成區面積將擴大到12平方公里,綠化覆蓋率要達到30%的指標要求,因此,要采取特殊措施迅速增加建成區綠化率。
2 縣城主要栽植的綠化樹種
黎平縣及周邊地區有不同生境的多種立地類型,林地、濕地、水體等,通過分析黎平縣各類綠地常用的園林植物種類的應用頻率,香樟、杜英、桂花、棕櫚、雪松、廣玉蘭、樂昌含笑、深山含笑、亮葉含笑、銀杏、楓香、水杉、法國梧桐、鵝掌楸、羅漢松、白玉蘭、紫玉蘭、石榴和叢竹等常用喬木適應性強,在各類綠地中普遍栽植,因此,成為了縣城園林綠化的骨干樹種。圓柏、紅葉石楠、梔子花、南天竹、杜鵑、六月雪、蘇鐵、紅花繼木、紫薇、法國冬青、海桐、金邊黃楊、紅葉小檗、金葉女貞、小葉女貞、茶花、紅楓、紅葉李和櫻花等灌木適應性比較強,馬尼拉、麥冬、臺灣青、狗牙根等則作為地被植物普遍運用;水體中少量栽植有荷花、睡蓮等。
3 縣城綠化存在的主要問題
雖然,黎平縣委、縣政府已經把縣城園林綠化建設提升到了一定的高度,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還只是剛剛起步,與撤縣建市園林綠化目標要求和創建省級文明縣城的要求相差甚遠。
3.1 規劃設計問題
3.1.1 沒有法定有效的縣城綠化規劃
長期以來,縣城綠化建設是在街道、景區景點或建筑物形成后,只是作為城市建筑的點輟和附屬項目,甚至根本沒有考慮到綠化建設。城區也沒有預留綠化空地,現有的綠地及植物也沒有得到有效的保護。形成以上現象的主要原因是沒有進行綠化建設規劃,建設隨心所欲,沒有受到任何限制,綠化建設用地和綠化建設也就得不到重視[2]。
3.1.2 綠化工程審批和驗收不規范
《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城鎮建設管理條例》第二十四條明確規定“在城鎮規劃區內,新建城區綠化用地不低于建設用地的15%,舊城改建區不低于10%”。但黎平縣沒有嚴格按《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城鎮建設管理條例》實施縣城工程項目的審批和項目建設驗收[3]。新建城區綠化用地不低于建設用地的15%,舊城改建區不低于10%的指標要求根本沒有實現。綠地面積也遠遠低于以上綠化指標,甚至沒有綠化配套建設的項目也能通過檢查驗收成為合格工程。
3.2 建設、管理問題
3.2.1 行政主管部門不明確
在我國法律上,綠化行政管理工作是林業工作的一部分,按照《森林法》規定,由林業主管部門負責。行政主體明確只有一個:林業行政為綠化主管部門。而《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城鎮建設管理條例》中第二十六條 城鎮規劃區內的園林綠地實行管護責任制“城鎮公共綠地、風景綠地、防護綠地、行道樹及干道綠化帶的綠化,由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園林綠化管護工作林業局不是行政主管負責部門。所以在城市綠和管理上,林業和建設兩個部門,誰也可以管,也可以不管,在綠化工作上會出現工作盲區,職責不明確,將不利于縣城綠化工作開展的持續性。
3.2.2 綠化工程建設沒有專業的監理單位監管
綠化施工監理多由建筑工程施工監理兼任,加之《城市綠化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中帶“必須”的強制性條款很少,往往出現土壤好不好,能栽就行;基肥施不施,不死就行;樹坑不要大,栽下就行的現象。只重視最后的景觀效果,對土壤、基肥、樹坑規格等不是很強調,致使一些樹木生長不良,增加了后期維護管理的難度。
3.2.3 重建設,輕管理成為普遍現象
目前,政府主管部門對園林建設環節加大投入,對后期管護投入微乎其微,致使一些園林景觀達不到預期效果。綠化苗木因為栽植年限較長,日常管護不到位、苗木缺肥等原因,導致全城行道樹和綠化帶大面積出現疥殼蟲危害和各類病害。盡管進行了3次/年以上藥物防治,病蟲害得到初步控制,但想徹底挽救已經遭病蟲害侵害的樹木,還需要加大投入管護力度[4]。
3.2.4 對破壞城市綠化行為打擊不力
這主要表現在已建綠地有些被侵占,山體、水體在開發建設中破壞嚴重。只重視房屋修整、街道修建等工作,忽視了生態環境建設和城市美化工作,導致現有綠地受到很大程度的破壞,得不到有效的保護;同時,建設用地的優先,使得規劃綠地部門在實際建設時被改變了用地性質和蠶食,最終形成建設密度過大而綠化面積不足的局面,達不到現代城市的綠化建設要求和人居環境要求。endprint
3.3 施工、質量監管等問題
3.3.1 綠化施工隊伍參差不齊,難以充分體現工程的設計思想
綠化工程不同于建筑工程,其嚴謹性、技術性不是很強,這讓許多人誤認為綠化施工不過是種種樹,鋪鋪草而已,再加上其可觀的利潤,致使許多素質不高的個體隊伍紛紛涌入綠化施工行業,不結合實際,機械地照搬圖紙。殊不知“三分設計,七分施工”,一個良好的景觀工程需要設計者與施工者共同完成,一個有創意的設計更需要精良的施工。
3.3.2 城市綠化植物多樣性退化明顯,品種單一
在黎平縣城的行道樹中木蘭科植物樂昌含笑占了70%以上,有些優良的行道樹根本沒有栽植。原來黎平縣平街廣泛栽植的法國梧桐有的胸徑達到60 cm,已經成為黎平縣平街一道亮麗的風景。但因市政建設全部砍伐掉,現在城內只有少數幾株了;很多單位、企業為了開發房地產項目,修建新辦公樓及廠房等,把原來的大樹和其他植物砍伐或者移植走,多年保護的綠化成果得不到很好的保護;特別是是從2010年以來,政府大力提倡“大樹移植進城工程”,許多大樹被移植到新環境中的,由于某些原因這些樹木對的環境不適應,導致樹木生長不良,自然植物群落和生態群落遭到嚴重破壞,生態環境開始惡化[5]。
3.3.3 灌木品種運用過于集中,立體綠化運用嚴重不夠
灌木品種過于集中運用,有限優良樹種卻被人們遺忘在角落了。小葉女貞、杜鵑、紅花繼木、金葉女貞和紅葉石楠等品種遍地開花,運用的數量相當龐大,而且業主單位為了見效快、栽植密度超過了正常生長要求。在黎平縣園林建設中由于擔心生產養護成本過高,很少運用時令花草,觀賞價值高的球根花卉在黎平縣城很少看到;藤本植物不被重視,品種局限于爬山虎和五葉地錦,而且運用較少;垂直綠化、立體綠化、屋頂花園建設也只有極少數地方采用。
4 發展縣城園林綠化的建議
4.1 制定縣城綠地系統規劃
長期以來,黎平縣城綠化建設隨心所欲,沒有受到任何限制,綠化建設也就不引起足夠重視。城區在擴展而綠地在減少的局面,達不到現代城市的人居環境要求。因此,必須制定《黎平縣城區綠地系統規劃》,由縣建設局編制《黎平縣城區綠地系統規劃》,建設部門應依據《黎平縣城區綠地系統規劃》開展城區建設,綠化部門應依照《黎平縣城區綠地系統規劃》開展城區綠化建設。讓建設和綠化有章可循,確保“撤縣建市”綠化目標的實現[6]。
4.2 各類綠化建設的建議
4.2.1 道路綠化及小廣場建設
道路綠化主要對豐富城市街道景觀、凈化空氣,為行人提供綠蔭,具有重要作用。道路綠化在不同的城市或不同的街道,綠化布置差別較大,就黎平縣而言,多數街道人流量較大,空間較小,宜采用單排行道樹,間距為5~7 m。樹種采用干直、冠大、樹葉茂密、分枝點高、落葉期集中的喬木如香樟、銀杏、鵝掌秋等。一條街道最好選擇同一個樹種即“一街一景”保持樹型、色彩等基本一致如清泉大道兩側整齊的銀杏,樹冠交錯,景觀效果很好。在少數街道人行道較寬,人流量不大,除種植行道樹外,還可結合建筑特點,在人行道中間設計一些花壇來美化街景。如2012年新建的五開南路、黎陽南路中間隔離綠化效果甚佳。就道路中間隔離帶而言,目前多數城市在種植上以色塊、球形或低矮灌木為主,是乎已成定格;其實在部分街道也可種植以大喬木為主,這樣街景可能會單調一些,但從城市的生態效益、景觀穩定性、養護費用等角度來講可能更合理。
廣場是城市重要的組成部分,是由于城市功能上的要求而設置的,以建筑、道路、山水圍合而成,滿足某種使用要求的公共活動空間。如果把道路看作是城市的風景線,廣場則是風景線上最亮麗的點。道路和廣場構成城市的骨架,也代表城市的特色。在城區用地緊張的情況下,大面積的廣場應少建或不建。提倡小廣場建設,以更快捷的方式為市民提供公共的場所。小廣場建造以商業街和居住樓密集的地段為主,滿足市民工作之余的閑憩或逛街途中的小憩。植物種植應以喬木為主,保證視線通透,如五開中路與開泰北路交匯處新建的北門新廣場和侗族風情園廣場等[7]。
4.2.2 居住區綠化建設
居住小區的園林綠化所創造的環境氛圍要充滿生活氣息,做到景為人用,人們能在樹蔭下乘涼、休閑、娛樂,可以隨時隨地的享受新鮮空氣,陽光雨露,鳥語花香。
2000年以前的住宅小區跟本沒有配套綠化,后來雖然配套建設了一定的綠化,但是開發商多數只注重綠地面積是否達標,對綠化效果不夠重視,建成的綠化配套與原圖紙設計相差甚遠。有的居住區建造根本就沒有綠化造景設計,完成建筑、道路后在留出的空地上鋪以草坪,隨意插上幾棵小樹,就算完事了。
黎平縣在近幾年迅速發展中,越來越注重居住環境,開發商也注意到了這一點,環境越好的住宅小區房價越賣越高,如正在開發建設的金侗福邸、侗族風情園、良瑜公園府邸等小區的規劃生態效果很好。
4.2.3 公園建設
目前、黎平縣還沒有正規的公園。正在規劃的侗山公園,北塔公園、西門河公園、南門公園等都還沒有開發建設,只有南泉山公園作為自然性質公園在供市民休閑娛樂。公園建設是城市園林綠化的主體,是改善城市生態環境和滿足市民健身、娛樂、休閑的主要場所,因此建設好城市公園十分重要。結合黎平縣城區用地緊張,人口密集的現狀,留出大面積的平地建造綜合性的大型公園是不大可能的。公園建設應充分利用當地優勢,合理利用城中、城兩側自然山體坡度小、山頂相對平坦開闊及山體植被豐富,景色優美等特點,通過對山體因地制宜的鋪設石臺階,園路,建造休息平臺、涼亭、座椅,安裝健身器材,設置垃圾箱等來建造供市民游憩、健身的場所。
4.3 各類綠化樹種的選擇建議
從園林綠化的觀賞性、功能性、實用性出發,確定黎平縣城綠化樹種選擇以常綠樹種為主,落葉樹種為輔;常綠樹種中針葉、闊葉樹,喬木、灌木;落葉樹種主要選擇葉色豐富、葉形奇特、季相變化明顯的樹種;觀賞性以觀色、觀花、觀果為主,兼顧觀形、觀根、觀枝干等樹種。endprint
黎平縣城氣候類型為中亞熱帶氣候型,適宜植物種類多,為各類綠化樹種規劃提供了較好的選擇條件。黎平縣在樹種的選擇上應注意三點:一是以抗性強的鄉土樹種為主,適當引種外來植物以速生樹種為主;二是適當輔以慢生樹種和常綠針葉樹種以喬木為主;三是適當發展亞喬木、灌木、草本和花卉。依據各類綠化樹種園林功能、觀賞特性及特殊要求,擬定以下各類綠化樹種。
4.3.1 庭院綠化樹種
蘇鐵、雪松、龍柏、羅漢松、竹柏、紅豆杉、紅花木蓮、深山含笑、亮葉含笑、樂昌含笑、香樟、楊梅、冬青、桂花、銀杏、水杉、懸鈴木、復羽葉欒、白玉蘭、紫薇、垂絲海棠、西府海棠、碧桃、紫葉李、日本櫻花、紫荊、合歡、龍爪槐、垂柳、紫花含笑、十大功勞、南天竹、海桐、山茶、金絲桃、紅葉石楠、紅花繼木、火棘、大葉黃楊、雀舌黃楊、構骨、八角金盤、灑金珊瑚、南迎春、六月雪、梔子、八仙花、月季、玫瑰、薔薇、凌霄、紫藤、爬山虎、金銀花、棕櫚、棕竹、加拿利海棗等。
4.3.2 行道樹種
深山含笑、亮葉含笑、金葉含笑、樂昌含笑、闊瓣含笑、木蓮、紅花木蓮、香木蓮、荷花玉蘭、樂東擬單性木蘭、香樟、閩楠、山杜英、石楠、冬青、木荷、枇杷、楊梅、銀杏、鵝掌楸、梧桐、重陽木、懸鈴木、喜樹、復羽葉欒、無患子等。
4.3.3 綠籬與植物模紋樹種
側柏、龍柏、海桐、小蠟、火棘、大葉黃楊、雀舌黃楊、八角金盤、灑金珊瑚、金絲桃、十大功勞、六月雪、杜鵑花類、金葉女貞、紅花繼木、紅葉石楠、紫葉小檗、蝴蝶莢蒾等。
4.3.4 地被植物
細葉麥冬、吉祥草、鳶尾、鋪地柏、早熟禾、黑麥草、狗牙根等。
4.3.5 垂直綠化樹種
五葉爬山虎、爬山虎、常春油麻藤、紫藤、凌霄、金銀花、金邊常春藤、薔薇等。
4.3.6 濕地樹種
垂柳、河灘冬青、水麻、紫柳、小構樹、白蠟樹等。
4.4 規范綠化施工企業
綠化企業承擔著一個城市園林綠化工程具體施工工作,責任重大。因此,規范綠化企業是搞好園林綠化的前提,規范綠化企業主要從嚴把園林綠化企業資質審批手續入手,包括對企業的注冊資金,經營經歷、內部骨干人員的分配數量和職稱情況,企業專業技術工種配套情況,各種施工設備,企業固定資產等嚴格審查,符合條件方可批準。另外,嚴厲制止企業高、中級職稱技術人員掛靠,杜絕“留名不留人”的現象。
4.5 增加四季常綠針葉樹和不同季相的觀葉植物
針葉樹種在黎平縣的運用相當廣泛,但運用到園林中卻不多,最常用的只是雪松、龍柏、圓柏等,而且近年運用針葉樹更少,不能體現闊葉樹與針葉樹相結合的自然景象。植物的季相景觀受地方季節變化制約,黎平縣四季分明,植物的跡象變化比較突出。在城市園林建設時要盡量形成春節繁花似錦,夏季綠樹成蔭,秋季葉色多變,冬季銀裝素裹,使市民感到大自然的生氣及變化。按季節變化可選擇的樹種有早春開花的迎春、桃花、榆葉梅、紫荊等;晚春開花的紫薇、玫瑰、春娟;初夏開花的木槿、紫薇和各種草花等;秋天觀葉的楓香、紅楓、三角楓、銀杏和觀果的火棘、紅珊瑚、海棠;冬季翠綠的血松、龍柏、嚴寒開花的梅花等,形成三季有花、四季有綠的配置效果。
4.6 大力提倡垂直綠化和屋頂綠化
垂直綠化和屋面綠化是加速城區綠化面貌的重要途徑之一。黎平縣城特別是老城區由于歷史原因,各種建筑相對擁擠,沒有足夠的空間和空地用于綠化建設。在城市建設中,特別是山區城市建設中,由于受地形條件的限制,用于城市綠化的平面空間十分有限,制約了城市綠化的發展。因此,要充分利用建筑屋頂和垂直空間綠化,一方面可增加單位綠化面積,彌補平地綠化之不足,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等;另一方面,可豐富綠化層次,增加城市的綠化景觀效果。
為確保垂直綠化和屋面綠化得以落實:一是要加強政府對城市屋頂綠化的領導,屋頂綠化是城市綠地的一部分,屋頂綠化工作是城市綠化工作的組成部分,將屋頂綠化工作納入城市整個規劃范疇和城市綠化系統;二要大力開展屋頂綠化宣傳和技術咨詢等活動,廣泛發動單位和居民自覺開展屋頂綠化工作;三是對單位臨街建筑、圍墻,市政設施,應要求其所有部門進行墻面攀緣綠化,屋頂綠化。對居住小區建筑、圍墻,可通過規劃引導,實現墻面、屋頂綠化;對個人臨街建筑,宜鼓勵進行墻面、屋面頂綠化。在當前城市綠化用地面積緊張,應該大力提倡做好陽臺綠化,屋頂花園,提高城市綠化覆蓋率,增強綠化的立體效果[8]。
4.7 強化輿論宣傳,提高市民素質
就黎平縣來講,綠地破壞主要表現為在公共綠地內曬被晾衣,使樹形破壞,甚至死亡;任意踩踏草坪、隔離綠帶,在綠地上留下一道道泥痕;在綠地內亂倒垃圾、生活污水,影響植物正常生長;擅自修剪行道樹,嚴重影響樹形美觀。這些行為影響了城市形象。要制止綠化破壞,形成愛綠護綠的大環境,應加大綠化宣傳,充分利用電視、廣播、公益宣傳牌等,宣傳開展縣城綠化建設的意義,對破壞綠化設施的人和事進行曝光,不斷提高廣大居民愛護環境意識,形成良好的輿論導向,激發廣大干部群眾建綠、愛綠、護綠的熱情和積極性。
4.8 加大綠化資金投入力度,推動重大項目建設進度
充分發揮園林綠化行政主管部門的職能作用,加強組織領導,強力推進,按照“誰所有誰綠化、誰建設誰管理”的原則,吸引全社會參與園林縣城建設,多渠道籌措園林綠化建設資金,加快推進公園、城區道路綠化等工程建設進度,確保順利完成綠化任務。轉變觀念,提高認識,加強后期養護管理,園林綠化種植的結束,不是綠化的結束,而僅僅是綠化的開始,大量的長期的養護管理工作要緊緊跟上,否則將前功盡棄,勞民傷財。
5 結語
隨著黎平縣快速的城市化進程,城市環境建設將面臨嚴峻的挑戰。綠化是城市生態系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城市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對城市生態系統功能提高和健康發展有重要作用,是改善生態環境和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生活質量的公益事業。盡管黎平縣園林綠化目前現狀不容樂觀,但隨著城市綠化步伐的加快,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黎平縣城必將形成一個生態環境宜人的綠色生態縣城。
參考文獻
[1]朱春琴.淺談城市園林建設[J].中國科技財富,2010(8):294.
[2]陳學似.景觀設計的誤區[J].中國園林,2000(3):26-28.
[3]張琳.胡廣霞.淺談居住小區綠化[J].河南林業科技,2000(20):23-25.
[4]賈建中.城市綠地規劃設計[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1.
[5]劉濱誼等.論中國城市綠地系統規劃的誤區與對策[J].城市規劃,2002(2).
[6]陳自新等譯.風景園林植物配置[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2.
[7] 黃伙南.對居住區綠化建設中幾個問題的思考[J].建筑知識,2003(1):5-7.
[8] 趙榮園.園林綠化植物配置探討[J].黑河科技,2003(4):53-54.
(責任編輯:劉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