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井亮ZHU Jing-liang
(江蘇經貿職業技術學院貿易金融學院,南京 211168)
(School of Trade and Finance,Jiangsu Institute of Commerce,Nanjing 211168,China)
高職院校應該根據中外合作辦學的特點,以及中外合作辦學教師隊伍的特點,選擇合適的方法和方式加強中外合作辦學師資隊伍的建設,促進師資在中外合作辦學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引導中外合作辦學的快速發展。本文以江蘇經貿職業技術學院為例,闡述中外合作辦學師資團隊建設存在的問題,并給出解決的措施。
江蘇經貿職業技術學院創立于1952年,至今已有60年的辦學歷史,前身是江蘇商業管理干部學院,主要面向商貿和現代服務業,培養應用型人才。被譽為:“江蘇商界的黃埔軍校”、“現代經貿人才的搖籃”。學校有江寧、光華兩個校區,占地面積1048 畝,校舍建筑面積35萬平方米,設有10 個二級學院1 系1 部,連鎖經營、國際貿易、會計、金融、電子商務、物流管理、老年產業管理、食品檢驗等13個專業群、48 個專業方向。目前在校的全日制學生12000多人,繼續教育學生7000 多人,合計2萬人。近幾年來,在江蘇的同類院校中,招生錄取分數始終位于第1 位,也遠高于本科第三批的錄取分數。學院當選為中國高職教育研究會副會長單位及研究會國際合作辦學與交流工作委員會主任單位、江蘇省高職教育研究會理事長單位、江蘇現代服務業職業教育集團理事長單位、江蘇省商會和商業經濟學會副會長單位。2010年,學院被遴選為國家示范(骨干)高職院校建設單位。中外合作辦學起步早、抓住了發展機遇,規模大、省內領先。學院發展的重要戰略之一:以中外合作辦學為抓手,圍繞重點專業的建設展開,推動隊伍建設、教學改革、人才培養、學術交流。已開展與澳大利亞、荷蘭、英國、新加坡、德國、加拿大、美國、臺灣等10 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0 多個院校的交流與合作,包括領導互訪、師資培訓、學術交流、合作辦學、學生交流等各種形式,并有越來越多的各國院校期望建立、加強和該院的交流與合作。
江蘇經貿職業技術學院打造多元化國際化的師資隊伍,形成了“2211”合作辦學教學團隊:選派了200 多位教師赴國外院校進行一月以上的培訓,具備雙語課程教學能力;20 多位海歸教師,可以開展雙語教學;近100人次外方合作院校教師,每年來校講授專業課程;10 位常聘外教負責合作項目學生的語言教學。但也存在不少問題:
中外合作辦學作為學校的亮點和面子工程,目前停留在“有”的這個階段,離追求“優”有一定的差距。另外,中外合作辦學中存在合作對象的資源質量不夠高、學生招生規模少、項目沒有引領和示范作用等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學校就不會也不可能去重視中外辦學教師隊伍的建設和培養,師資隊伍在建設中的投入力度也就較弱。
近幾年,通過選派教師赴國外培訓、招聘海歸教師等方式,建設了一批雙語師資力量。但是由于種種原因,雙語師資隊伍不夠穩定:首先,雙語教學面對的合作辦學項目的學生的入學分數比較低,這樣造成了學生的英語水平低,雙語教學的備課量大,對老師的要求高造成一部分老師雙語課程仍然回歸中文教學,不能很好地貫徹雙語教學的要求;其次,學校沒有針對雙語教師的強制機制;最后,對于雙語課程教師的教學質量評價基本等同于普通課程的教學管理評價。因為雙語教學跟普通教學過程有很大的不同,但是限于各種原因,還沒有形成專門針對雙語課程的教學評價機制,不能對雙語課程的教師進行有力的監督和指導。
中外合作辦學項目需要使用英語教材,開展英語課前準備、寫教案、布置作業等一系列雙語教學系列活動。對于參與雙語教學的中方教師來講,雙語教學的經驗和能力不足,專業課教師的英語口語能力普遍有待提高;而英語教師的專業方面的知識則不夠深刻全面;同時兼備專業知識和英語教學能力的合格雙語教師嚴重匱乏。對于外方教師,由于缺乏和中方老師的漢語溝通能力,也無法勝任雙語教學工作。
該校中澳合作項目,是與維多利亞州的Gordon TAFE職業院校開展的。澳大利亞的TAFE 職業教育體系,遵循國家職業教育培訓體系,對課程的要求比較高,可以國內課程互認學分的余地小,所以對授課教師的需求比較大。該校連續派出5 批教師赴澳大利亞進行師資培訓,培訓內容包括澳方教學體系的構成、教學方法及評價、課程概覽等內容。我們與外方前來授課的教師進行溝通,在專業內容上,以外方前來授課的教師為主導,與中方授課進行溝通、培訓,明確授課內容。
制定我國職業教育的教師標準。培養高等職業院校的關鍵是要靠有技能水平的教師,國家應當制定相應的標準,規定沒有達到要求的教師不能成為高等職業院校的教師。在職的要通過培訓、訪問工程師、企業掛職等限期達標,不能達標的予以轉崗。
對教師的培養要注重教師的生涯規劃設計。對教師在參與國際教學交流項目開發和學術研究合作等方面投入和支持還有待加強。學校要根據整體發展要求,合作辦學專業要服務于骨干專業建設。把專業帶頭人、骨干教師的培養放到國際平臺起點上。
中國高等職業教育的使命是要配合中國經濟的發展進行本土化人才的培養。在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下,隨著我國企業向外求發展步伐的加快,為配合企業的發展需求,該院在開始招收全日制專科留學生的基礎上,也在嘗試探索一條走出去到海外辦學之路,希望通過借船出海、借雞生蛋、合作聯辦等形式建立境外辦學分校。利用10 多年來逐步形成的中國高等職業教育品牌,擴大國際影響力,努力為中國企業“走出去”服務,加速國際化進程。
[1]蔣春霞.高職院校中外合作辦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3(8).
[2]李傳彬.高職院校中外合作辦學師資隊伍建設的思考[J].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12).
[3]姜大源.職業教育與培訓學習領域課程開發手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劉紅委.高職院校國際辦學師資建設現存問題及對策探討[J].當代職業教育,2013(5).
[5]王翠敏.高職物流管理專業課程體系構建分析[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