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曉旭,劉利民 (浙江萬里學院,浙江 寧波315100)
ZHAN Xiao-xu, LIU Li-min (Zhejiang Wanli University, Ningbo 315100, China)
小微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面臨著許多困難,融資難更成為制約其生存和發展的主要問題。全國中小微企業創造了80%的就業、60%的GDP 和50%的稅收,而小微企業獲得的貸款在全部貸款中的比例僅20%多一點。以應收賬款為例,近期在對中國企業轉型發展過程中,不少企業應收賬款呈不斷上升趨勢,資金回籠難度越來越大,相互拖欠現象較為普遍,形成了新“三角債”。截至2012 年12 月,全國規模以上(主營業務收入2 000 萬元及以上) 工業企業應收賬款總額82 189.9 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了17.63%,比流動資產總額增速快了5.6 個百分點。應收賬款總額占全國規模以上工業流動資產總額的比重為22.68%。然而此次三角債問題出現同以往有很大差別,即各種類型企業均有涉及,且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更為嚴重①。
事實上,在歐美國家,供應鏈成為解決企業融資,為企業運營注入流動性的主要手段之一,即使在2009 年金融危機期間歐美銀行業資產業務普遍萎縮的行業背景下,供應鏈融資業務仍維持了高速增長的態勢。供應鏈融資服務作為近幾年來興起的金融服務創新,利用動產質押授信和應收賬款票據融資等金融工具盤活企業存貨和應收賬款,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中小企業缺少融資抵押物和融資擔保問題,對解決供應鏈上中小企業融資困難具有重要作用。
所謂供應鏈金融(Supply Chain Finance,SCF) 也稱物流金融、金融物流、供應鏈融資等,從供應鏈核心企業的視角,就是一種在核心企業主導的企業生態圈內,對資金的可得性和成本進行系統性優化的過程。而從銀行的視角,認為供應鏈金融就是要將資金流整合到供應鏈管理中來,既為供應鏈各個環節的企業提供商業貿易資金服務,又為供應鏈弱勢企業提供新型信貸融資服務的服務產品創新模式。供應鏈金融的特點是抓住大型核心企業穩定的產業供應鏈,圍繞供應鏈上下游經營規范、資信良好、有穩定的銷售渠道和回款資金來源的企業進行產品設計,借助于核心企業的實力和信譽,為上下游的小微企業提供金融服務。這種“1+N”的模式使企業無需另行提供抵押質押擔保,為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提供了新的渠道。
較之其他融資模式,供應鏈金額具有非常強的優越性。從銀行的角度看,銀行通過審查整條供應鏈,一方面為處在鏈中的各個企業提供了融資服務,另一方面拓寬了弱勢企業的貸款渠道;從核心企業的角度來看,這種融資方式能將供應鏈的信息進行歸集、整合、打包,降低了核心企業的分析成本和管理成本;而對于小微企業而言,這一融資方式顯得尤為關鍵,這是因為在傳統的融資模式下,因為小微企業融資過程中信息不對稱造成的逆向選擇、道德風險和高交易成本,小微企業的信貸水平很難得到融資,而供應鏈融資恰好能夠因供應鏈中的中小企業聯合而降低融資的交易成本并緩解信息不對稱問題。
供應鏈金融目前主要有兩類模式,一類是以銀行為代表,借助傳統客戶資源、資金流等傳統介入并開展業務的銀行供應鏈金融。另一類是以中儲、中遠物流、阿里巴巴、蘇寧易購等專業物流公司和電商,憑借其在物流、信息流方面優勢,通過成立小貸公司等方式,幫助其供應商融資的實體供應鏈金融。小貸公司和銀行合作緊密,形成了以銀行、核心企業和上下游企業共同構成的生態圈。
目前,我國各家銀行推出的供應鏈融資模式大致分為三種類型:應收賬款融資、保兌倉業務和融通倉業務,他們分別以應收賬款、預付賬款和存貨為質押物為小微企業融資,無論處在任何一個供應鏈節點上的小微企業,都可以以企業的上下游交易關系及自身特點,選擇合適的融資模式。
1.2.1 應收賬款融資
應收賬款融資模式是供應鏈中核心企業的上游小微企業以未到期的應收賬款向銀行辦理融資的模式。這種模式一般是為供應鏈的上游小微企業融資,而且在整個運作過程中核心企業起反擔保的作用,參與主體包括銀行,供應鏈中的核心企業,上下游企業及第三方物流企業。一旦融資出現問題,核心企業有責任彌補銀行的損失。所以銀行在評估的過程中,不但要對上游的小微企業本身信用額度進行考察,而且還要考慮到核心企業的還款能力及整個供應鏈的運作狀況,這樣才能有效地防范風險。
1.2.2 保兌倉融資
保兌倉融資模式是在核心企業承諾回購的前提下,融資企業(下游小微企業) 向銀行申請以核心企業在銀行控制其提貨權為條件的融資業務。這種融資模式一般針對的是供應鏈中的下游小微企業,保兌倉業務適用于供應商回購條件下的采購。對于資金周轉困難的小微企業可以利用保兌倉融資模式對比專門的預付賬款進行融資,這樣可以獲得銀行的信貸支持。
1.2.3 動產質押融資
動產質押融資也稱為“存貨融資”,可專為“存貨類”小微企業解決融資困難問題。小微企業以銀行認可的貨物為質押申請融資。申請融資時,需要將合法擁有的貨物交付銀行認定的第三方物流倉儲公司監管,但并不轉移所有權。這樣企業既可以取得融資,同時又不影響正常經營周轉。動產質押融資支持多種融資方式,包括貸款、開立銀行承兌匯票、信用證、保函等,企業可以根據自身的狀況靈活選擇合適自己的融資方式。
可見小微企業眾多是展現寧波實力和活力的鮮明特色,也是寧波區域經濟未來發展的重要基礎。由于小微企業本身資信能力不夠,需要通過增信或捆綁發行提升信用評級,而供應鏈金融模式的本質就是,產業鏈的上下游中小企業在核心企業的信用提升下,獲得銀行相關金融服務資格。供應鏈金融對于小微企業融資具有重要意義。然而當前寧波小微金融面臨三大矛盾:小微企業資金需求與銀行信貸供給不足之間的矛盾;小微企業經營高風險性與銀行信貸安全性之間的矛盾;小微企業高分散和高成本性與銀行資本逐利性之間的矛盾。
2011 年,建行寧波市分行隨機調研了1 247 家小微企業客戶融資現狀,實際發放問卷1 247 份,回收941 份,回收率75%,調查結果如下:
2.1.1 小微企業經營成本不斷增加
小微企業的特別是小型、微型企業,其生存狀況甚至比2008 年國際金融危機時還要艱難。在制約寧波小微企業的發展的幾大因素中,資金短缺、勞動力成本、原材料成本及融資成本等對小微企業的影響顯著。從調查中顯示,企業成本的增加明顯,勞動力成本和原材料成本分別占的比例是31%、30%。資金短缺的企業占12%。
2.1.2 企業資金周轉難和融資需求增加
調查結果顯示,有74%的受調查企業表明目前企業資金周轉情況一般,18%的陷入緊張,僅8%的企業表示資金周轉情況尚寬松。同時,88%的企業表現出融資需求,其中31%急需資金,57%有意向但不急需。在大部分企業資金周轉情況并不良好的情況下,企業對于需求正在與日劇增。
2.1.3 企業融資渠道狹窄
在融資渠道方面,77%的受調查企業目前主要依靠銀行貸款進行融資,通過民間借貸融資的企業7%,小額貸款公司等非金融機構和直接融資分別是4%的企業資金來源,剩下的8%企業由其他渠道獲取資金,比如由關聯企業獲取資金。
2.1.4 企業融資成本普遍較高
在融資成本方面,受調查小企業的融資成本多處于相對基準利率上浮15%~25%區間,占比58%,融資成本正好為基準利率的占17%,另外13%成立經營年數較久的企業表示他們的融資成本可以達到相對基準利率上浮15%以下,剩下的企業都需要承擔相對基準利率上浮25%以上的融資成本。
2.1.5 企業融資困難主要體現在缺乏抵押物
從問卷調查的結果看,46%的受調查企業因其自身無抵押物,12%的企業缺乏可質押的動產,13%的企業無其他單位擔保而遭遇融資困境,其余29%的企業則因為其他原因,比如抵押物達不到銀行要求而無法融到資金。
2.2.1 供應鏈聚集風險
供應鏈融資是為滿足企業供應鏈管理需要而創新發展的金融業務。相對于傳統授信來說,開展供應鏈融資一般會淡化企業財務報表和規模,而更看重貿易結算記錄、合同履約能力和現金流轉情況,使準入門檻更低、審批更快,為達不到貸款條件的中小企業提供了一條新的融資渠道。中小企業密集的寧波尤其需要這樣一種靈活的方式解決中小企業資金之困。然而在供應鏈的交易風險中,銀行對企業的評估會更加關注核心企業,而對于小微企業即使達不到銀行某些標準,只要這個企業依托信譽好的大企業,銀行也可能淡化對他的信用評價而促成整個交易實現。這種情況下,一旦供應鏈的某個鏈條出現融資問題,就會蔓延到整個供應鏈從而導致更大的金融災害。
2.2.2 小微企業高分散和高成本性與銀行資本逐利性之間存在矛盾
在寧波,小微企業眾多,民營經濟發達,產業集群優勢明顯是其區域經濟發展的顯著特征。截止2012 年,寧波市共有大型企業107 家,中型企業1 005 家,小型企業5 539 家,微型企業41 555 家,小微企業占全部企業數的99.8%。對于行業分布而言,制造業所占比例是86.32%,是在寧波最密集的行業,批發與零售所占比例9.13%,而其他的行業相對很少。較其他貸款對象而言,小微企業的資金需求“短、頻、急”,銀行機構向小微企業經營等量收息資產需付出更高的營運成本。另外,大多數小微企業沒有規范的財務會計報表,內部的監督制衡機制也不夠完善,由于信息不對稱,銀行機構為防止資產風險,要么放棄交易來避免逆向選擇,要么加強監管來規避道德風險,兩者的最終結果都將導致小微企業信貸市場的萎縮或交易成本的增加。
2.2.3 小微企業發展供應鏈金額缺乏完整的信用保障體系
一方面,如果政府部門、企業、個人誠信意識不強就會導致供應鏈各成員企業之間、企業與銀行之間缺乏可靠的信用額度。另一方面,目前我國的信用中介機構的建設還處于起步階段,企業的信息得不到有效的評估,缺乏對失信情況的公開。在這樣的情況下銀行無法對供應鏈所有企業進行調查和分析,所以就不能準確地了解供應鏈的整體情況,導致無法調整相應的信用貸款,降低資金的使用風險。
近年來,融資難一直是小微企業發展中的難題,為緩解這以一現狀,政府、銀行、小微企業都相應的發展一些措施。國家出臺了一些促進小微企業融資的政策,寧波市也相應地加大了對小微企業的扶持力度。平安銀行、中信銀行、浦東發展銀行、民生銀行、招商銀行等早已爭相推出各自的供應鏈融資服務,并在國內展開了推廣和宣傳;中國銀行、中國工商銀行等也于2006 年末推出了供應鏈融資解決方案。雖然我國商業銀行的專業性強、資金雄厚而且受到了政府的大力扶持,銀行也紛紛的推出了供應鏈融資模式在各大城市應用。但是由于我國供應鏈融資起步比較晚,因此就商業銀行而言,還有很多值得完善的地方。企業目前也逐步完善了企業制度,增強自身的融資能力。但是隨著成本的上升及經營壓力的增大,融資難問題還沒有得到本質上的解決。為了從本質上緩解小微企業的融資難問題,提出供應鏈融資策略。
首先是要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適當放寬小微企業的貸款準入條件和擴大對小微企業的服務范圍。二是建立健全小微企業擔保服務體系。政府要對現有的擔保資源進行整合,在縣域組建實力較強的擔保機構。對經營規范、業務運作良好的擔保機構,財政要持續注資。政府可牽頭籌資建立小微企業擔?;?,擴大小微企業貸款擔保面和貸款品種。鼓勵小微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促進企業結構的調整,引導小微企業產業的轉型,構建小微企業服務平臺。三是推進小微企業信用體系建設,改善融資環境。小微企業信息不透明,是其融資難的主要原因。因此必須加快推進小微企業信用體系建設,建立完善小微企業征信系統。由政府牽頭,整合銀行、工商、稅務、土地、環保、審計、金融機構等單位的資源,拓寬信息采集面,將企業注冊登記、納稅申報、項目建設、土地廠房、環評、經營效益、融資等納入信息采集范圍,實現信息披露的真實化、規范化、透明化和制度化。通過建立信息共享機制,解決銀行融資中信息搜集核實難的問題。小微企業也要樹立信用觀念,及時還貸,為持續融資打好基礎。
目前金融體制機制的不完善是影響小微企業融資難的本質因素之一,所以銀行要大力建設為小微企業專營服務的機構,轉變發展方式,為小微企業構建平臺,根據小微企業自身發展特點設立專門的金融服務。銀行要想保障資金的安全性,降低信貸的風險,可以將企業的信息流和信息流有效的結合,把核心企業和上下游企業緊密聯系在一起。通過對企業的供應鏈融資的全面監控,有效地將單一目標轉變成行業上下游企業的聯合體。
小微企業本身的制度并不完善,對銀行而言缺乏可信度,這是銀行不愿意發放貸款給小微企業的最直接原因,所以針對這種情況,企業要建立完善的資信征信系統,確保在申請貸款時銀行能深入了解公司本身的營運狀態,保證公司資料的真實性與可靠性,提高自身的信用額度。首先,供應鏈融資推動了產品的流動,實現了從低端產品到高端產品的轉變,提高了產品的附加值和核心競爭力,進而也促進了資金的運行效率。但同時對小微企業來說也是一個挑戰,首先要有過硬的產品,才能取得與核心企業合作的資格;再則要具有完善的企業運作能力和管理能力。其次,供應鏈融資方式中要加強與核心企業的合作,直接性地增強了小微企業的信用額度,使企業從單一的個體轉變成了行業上下游企業的聯合體,可在企業資金不足,運轉不開時,進一步向銀行取得貸款增加籌碼。
注:①多部委密集調研三角債風險,各類企業均有涉及[N]. 經濟參考,2012 年08 月24 日。
[1] 余劍梅. 以供應鏈金融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J]. 經濟縱橫,2011(3):99-102.
[2] 閆俊宏,徐祥秦. 基于供應鏈金融的中小微企業融資模式分析[J]. 上海金融,2007(2):14-16.
[3] 深圳發展銀行—中歐國際工商學院“供應鏈金融”課題組. 供應鏈金融——新經濟下的新金融[M]. 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2010.
[4] Martin R. Fellenz, Cara Augustenborg, Mairead Brady. Requirements for an Evolving Model of Supply Chain Finance: A Technology and Service Providers Perspective[J]. Communications of the IBIMA Volume, 2009(10):227-235.
[5] Min Hu, Qifan Hu. Supply Chain Finance and Analysis of its Financing Models[C] // Proceedings of the Eigh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Chinese Logistics and Transportation Professionals(ICCLTP), 2009:828-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