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 俊
(南京郵電大學 通信與信息工程學院,江蘇 南京210003)
在香農提出信息論之后,信息論給人類經濟與社會生活帶來了深刻變化。 《信息論基礎》 已經成為電子信息類本科生必修的專業基礎課。信息論是學生理解與通信專業有關的專業課的基礎,為此,國內外高校都為電子信息類專業的本科生開始《信息論基礎》課程。
為了提高學生在專業技能,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南京郵電大學很早開設了《信息論基礎》的教學工作,2006 年,該課程評為江蘇省二類精品課程。作為一名新教師,我選擇了曹雪虹老師主編的《信息論與編碼》[2]作為上課的教材。 參考書是傅祖蕓老師編寫的《信息論-基礎理論與應用》[3]以及王育民老師編寫的《 信息論與編碼理論》[4]。本文主要討論了本人在該課程講授過程中的體會以及改進措施。
本文結構安排如下:第一章是引言部分,第二章主要是討論課程教學的幾點體會,第三章在試卷分析的基礎上,提出課程教學的改進措施。 第四章是總結部分。
在一學期的《信息論基礎》的教學工作,通過與學生的接觸和交流中,我的教學體會如下:
《信息論基礎》的課程目的包括:掌握信息論的基本概念和定理;理解用隨機統計方法研究信息及其傳輸的實質;了解用信息理論的相關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途徑和方法。
《信息論基礎》課程的重要性:信息論是其它通信相關課程的數學理論基礎;信息論是信息科學和技術的基本理論,信息科學大廈的地基; 信息論是高層次信息技術人才必不可少的基礎知識。
為了上好本課程,我們借助于網絡資源進行教學,取得了不錯的教學效果。在南京郵電大學的校內課程網絡資源上,我們建立了《信息論基礎》的電子資源。 另外我們還給學生介紹了不少校外和國外的關于本課程的學習資源。比如: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國防科技大學的信息論國家精品課程;MIT 開放課程;stanford 的信息論課程等。
為了提高課堂講授的效率,我非常認真的備好每一次教案,嚴格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進行課程安排。 為了解決學生課外學習中的難題,我認真批改每一次布置的作業,除了在課上講授作業批改上出現的問題外,我要求自己每次上課提前30 分鐘到教室給學習答疑。另外我還鼓勵學生通過Email 跟我交流學習上的一些難題, 提高學習效果。
本部分將在課程考試中所反映的問題的基礎上,從中找出問題原因,并提出改進措施。
我們對該課程試卷進行了分析,考試成績比例分布如表1 所示:

表1 考試成績比例分布
為了提高課程的教學效果,在試卷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了如下的改進措施:
1)繼續提高課堂講授的效率,采用課堂講授與課外電子網絡資源相結合的辦法,提高學習效率,擴大學生的知識面。
2)通過樹立學習典型,并采用學習互助小組的形式,幫助在課程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努力做到大家共同進步。
3)增加對作業輔導的時間和次數,提高學生運用本課程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在對《信息論基礎》課程教學的基礎上,本文總結了本人對信息論課程教學的幾點體會,并在試卷分析的基礎上,闡述了課程教學的改進措辭,以供同行參考。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我們繼續加強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學習,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讓學生充分掌握《信息論基礎》課程的具體要求,達到我們的教學目標。
[1]C.E.Shannon.A Mathematical Theory of Communication [J].Bell System Technical Journal,1948,27(3):379-423.
[2]曹雪虹.信息論與編碼[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
[3]傅祖蕓.信息論:基礎理論與應用[M].北京: 電子工業出版社,2001.
[4]王育民,李暉,梁傳甲.信息論與編碼理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