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天 吉鵬
摘 要:在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中,遵循生態文明觀,建設符合環保、生態、可持續發展需求的室內、室外環境,有效改善傳統環境設計所造成的污染、對生態的破壞,有助于促進社會經濟與社會環境的和諧、持續發展,也能夠滿足當前生態文明需求。
關鍵詞:生態文明;現代;環境藝術設計
在現代社會藝術發展與設計中,在人類文明與社會經濟的推動下,環境藝術設計不斷發生,逐漸成為一門獨立藝術。對于環境藝術設計而言,其主要包括室內環境藝術設計與室外環境藝術設計兩部分。[1]一般情況下,環境藝術設計指的是對人類活動空間的藝術設計,其實際設計密切聯系著人類的觀念意識與活動,服務對象是人類活動意識。因此,人類觀念意識與活動的變化影響設計理念與要求。
1 生態文明觀下的環境藝術設計要求
1.1 生態文明觀
生態文明觀指的是人類發展與社會活動中的一種思想意識掛念,是動態的思想觀念,隨著社會、經濟的發生而不斷調整、改變,指導著人類的生產發展與生活。[2]它源自于可持續發展,與各種生態價值觀念相聯系。同時,生態文明觀主要包括生態科技觀、生態價值觀、生態經濟觀、生態經濟觀等,均以尊重自然價值為前提,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以不斷減少環境破壞、建設良好的生態環境基礎上的經濟、制度、精神為目標。
1.2 生態文明觀下環境藝術設計遵守的原則
以生態文明為基礎,環境藝術設計需要依據科學的理論,遵守正確的方法指導。環境藝術設計理念應遵循回歸自然、注重文化精神生態化的原則。首先,隨著我國工業化步伐的加快,環境污染日益嚴重,在環境保護的意識下人們對回歸自然的要求越來越多。在環境藝術設計中,設計師應注重“回歸自然”,合理運用自然化手法,從而激發人們對自然的聯想,放松心靈。其次,在注重文化精神生態化的原則下,現代環境藝術設計更加注重作品人文內涵的表達。在實際設計中,設計師應堅持多元化的思想,結合當地特點,挖掘傳統文化元素,完美結合、統一現代與古典、個性與共性,從而散發藝術品位與人文性,引領大眾體驗藝術、自然的真、善、美。
2 生態文明下現代室內環境藝術設計模式
2.1 利用生態建筑模式
隨著人類思想的進步、科技的發展,現代室內環境藝術設計中,傳統的建筑模式不能滿足現代設計需求,也無法滿足、適應生態文明思想要求。因此,現代室內環境藝術設計需要利用生態建筑模式,建立良好的空間環境系統。根據建筑所在地的自然環境條件與特點,利用建筑學、生態學的基本原理,通過先進的科學技術手段,對建筑內部與周圍的相關因素進行合理安排組織,有機結合建筑和周圍環境,使建筑內部具有的調節能力,以此滿足人們的居住要求。同時,在設計中,為了減少對土壤的破壞可使用非黏土磚墻體等。合理利用生態建設模式,以此建立良好的室內空間環境系統,并為室內空間裝修施工提供充足的基本條件,在適當補充的基礎上應在舒適環境,進而簡化室內裝修過程、內容,使裝修造成的環境破壞、污染降低,從而實現生態環境設計要求。
2.2 利用自然、生態材料,構建生態空間環境
在現代室內環境藝術設計中,應充分利用空氣環境、自然光線、綠色植物,構建生態室內空間環境,在裝修中使用生態環保型材料,確保空間環境健康。在實際設計中,可充分、合理使用綠色植物,凈化空氣、營造空間自然氣息;利用透明玻璃窗和建筑自身朝向面,向室內充分引起自然光線,并合理通風,確保空氣流通,及時排出室內廢氣。
2.3 造型簡潔,營造舒適環境
在傳統的室內設計、裝飾中,常利用材料堆砌的方式,設計形式繁瑣、復雜的室內空間環境。然而,傳統的設計方式不符合現代人的簡潔、大方審美觀,也對自然資源消耗較多,并使用大量的油漆、膠合板材料,從而產生一些有毒氣體,危害人們健康。因此,在現代室內環境藝術設計中,應追求簡潔、大方的風格,合理配置材料,以簡約、雅致的造型、細節滿足人們的審美需求,避免大眾審美疲勞,并通過簡約主義風格體現生態文明精神。
3 生態文明下的現代室外環境藝術設計模式
3.1 合理規劃景觀形式
在現代室外環境藝術設計中,景觀設計直觀重要,在設計過程中,應對景觀形式進行合理規劃,避免采用一些成本高、能耗多、體量大的景觀形式。在噴泉設計中,應避免使用成本高、占地面積大、水損耗量大的噴泉,應根據當地的環境特點、人流狀況,設計面積合理、形式靈活的噴泉,合理利用水電、土地資源,減少資源浪費。圖一為某小區景觀設計圖
圖1 某小區生態景觀設計效果圖
3.2 合理利用土地
在室外設計中,合理利用土地,進行自然、生態的景觀設計。對于城市環境而言,綠地是城市環境的肺,為城市居民接近自然提供良好條件與空間,并微調周圍的小氣候、小環境,凈化空氣環境,進而有效調節生態環境。因此,在城市規劃、建設中,設計師應合理利用建筑邊角地帶、余留空間,營造城市綠地系統,以此更好地為城市生態環境服務。而在具體的景觀空間設計中,應多運用水體、山石、植物等,從而組成具體的景觀形式,突出現代設計的自然性、生態性,滿足居民親近自然的需求。
3.3 重視環境自然屬性及植物的生態功能
在現代室外環境藝術設計過程中,應尊重棲息者、設計區域環境的自然特點,對現有的自然條件進行有效利用,減少實施較大規模的工程改造,避免對自然資源的破壞。在建設基地中,其中主要包括植被、地形、土壤、水體等自然條件,對這些自然條件的改造將會破壞基地的微氣候、生物鏈等,影響生態環境。因此,在設計中,應以生態文明為出發點,結合基地自然條件,盡量保留自然景觀原貌、自然植被,在此基礎上增加適當的人工景觀。
4 結語
隨著經濟、現代科技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工作方式不斷發生改變,資源短缺、污染嚴重、人口激增等環境問題日益凸顯。在這一環境下,現代環境技術設計目標逐漸擴展到綜合生態環境中,并融入生態文明意識與觀念,以生態文明為基礎進行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以上本文闡述生態文明觀念意識,并以此為基礎探究現代室內、室外環境藝術設計,以供參考。
參考文獻:
[1] 符浩彬.論生態文明觀下的現代環境藝術設計[J].才智,2013(13):228.
[2] 李梅紅.論生態文明觀下的現代環境藝術設計[J].美術教育研究,2013(1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