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
摘 要:在任務型閱讀教學過程中,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完成任務的方式參與學習,不僅能感受到輕松愉悅的學習氣氛,參與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合作與交流,還可以真切地感受到語言在實際運用中的作用,可謂一舉多得。該文就來具體分析任務型閱讀教學的設計原則與實施步驟。
關鍵詞:任務型教學法 ?閱讀教學 ?任務型閱讀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10(c)-0104-01
1 任務型閱讀教學的設計原則
1.1 實用性原則
在對任務進行設計時,不僅要注重任務的形式,更要考慮它的效果。具體來說,踐行實用性原則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1)任務既要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又必須能幫助學生理解所學知識,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體會到知識的實用性。
(2)設計的任務要以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興趣為出發點,要有利于學習者練習、鞏固英語知識與技能,從而提高他們的語言運用能力。
(3)任務的設計者還應充分利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最大限度地為每一個學習者提供互動和交流的機會。
(4)任務的完成過程還應成為學習者擴大知識面的機會,因此,任務的設計者應注重英語學科與其他學科間的相互滲透和聯系,促進學生人文素養的提升。
1.2 多樣性原則
多樣性原則包括兩層含義:內容的多樣性和形式的多樣性。
(1)內容的多樣性。在設計任務時,任務的主題不應千篇一律,而要經常變換。這既可以調動學習者的積極性,又可以向學生提供語言形式的多種展現方式,從而加深他們對語言的理解力。
(2)形式的多樣性。我國的大部分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度不高,因此,為了使每個學習者都參與進來,在設計任務時應考慮使用多種形式。
1.3 連貫性原則
任務型教學法是通過一項、一組或一系列的任務來實現教學目標的,這些任務具有一定的內在聯系。具體來說,每一項任務都以之前的任務為基礎,同時,每一項任務又是后續任務的出發點。這樣,每一課、每一教學單元以及每個學期的任務就形成一個“任務鏈”,幫助學習者循序漸進地達到預期的學習目標。可見,連貫性原則就是指任務的設計應由易到難,層層深入,并充分考慮教學上和邏輯上的連貫與流暢。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上述各原則并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因此,在設計任務時應對它們進行綜合考慮,避免顧此失彼。
2 任務型閱讀教學的實施步驟
2.1 閱讀前任務的準備階段
這一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幫助學生識別新詞和短語、熟悉話題并激活相關背景知識。具體來說,教師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
(1)搜索、閱讀背景材料。教師可以要求學生以某一話題為中心進行相關的課外搜索或閱讀。這不僅可以拓展學生的知識面,還能幫助學生建立起已有知識和閱讀材料之間的關系,實現知識的正遷移。
(2)分析標題。一般來說,標題是對文章內涵的高度提練和對文章主題的重要詮釋。通過對標題進行分析,可以大概預測出文章的框架結構、寫作思路以及材料的大體內容。
(3)分析插圖。隨著時代的進步,越來越多的教科書都開始配備插圖。此外,插圖的功能也逐漸發生變化,不再是可有可無的內容,而是成了教材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有的甚至承擔起提供信息的重要功能。因此,對插圖進行分析具有重要的意義。
(4)提問與討論。首先由教師向學生提出與閱讀材料相關的問題。教師在設計問題時要將文章內容與學生的知識、經驗、興趣有機結合起來。然后,學生可就教師的問題進行討論。在討論的過程中,思想的碰撞可以幫助學生深化認識。此外,討論還可以創造活躍的課堂氣氛,并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根據閱讀材料的不同對上述方法進行自由組合。
2.2 閱讀時任務的實施階段
根據閱讀的過程和意義,這一階段的活動可以分為以下三個環節。
(1)表層閱讀。表層閱讀由學生獨立完成。教師的任務是通過問題來引導學生的閱讀,并對閱讀過程進行監控、指導,以保證學生的閱讀能達到預定目標。同時,教師還應通過學生的回答來對閱讀成果進行檢驗與評價。
(2)深層閱讀。深層閱讀常常以小組活動的形式來展開,其重點不是詞匯、語法的講解,而是對閱讀材料進行語篇分析。教師應對閱讀材料的內容與結構進行整體性的分析,幫助學生把握文章的脈絡與框架。
(3)課文鞏固。任務型閱讀教學的課文鞏固環節是為了鞏固語言意義而展開的活動,因此常常采取討論和補全信息的方式,且多以小組活動或班級活動為主。
2.3 閱讀后任務的補充階段
在這一階段,教師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方式。
(1)復述課文。復述不是對課文的簡單背誦,而是在對閱讀材料進行全面理解的基礎上的二次加工,復述體現了學生對閱讀材料的認知、理解、推理、歸納、表達、再現,可以鍛煉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2)主題辯論。其具體步驟是由教師與學生共同從閱讀材料中選取一個或若干有爭議的觀點,然后由學生分正反兩對進行辯論。這不僅可以深化學生對閱讀材料的理解,還為他們提供了將所學內容投入實際運用的機會。
(3)項目化作業。所謂項目化作業是指與所學內容緊密聯系的、由若干相互關聯且圍繞某一任務所構成的一組語言運用活動。項目化作業既可由個人完成,也可由小組完成,常見的形式包括社會調查型和問題解決型兩種。項目化作業將機械學習變為有意義的學習,既可以鞏固所學知識,又為學生提供了展示平臺。
3 結語
綜上所述,在閱讀教學過程中采取任務型教學法,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與閱讀技能,還為學習者提供了與他人進行溝通、協調的機會,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與合作意識,從而全面提升他們的人文素養。
參考文獻
[1] 程曉堂.任務型語言教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 魏永紅.任務型外語教學研究:認知心理學視角[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3] 龔亞夫,羅少茜.任務型語言教學(修訂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 李媛媛.任務型英語教學法研究[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0(10).
[5] 吳曉威.任務型教學法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D].東北師范大學,2009.
[6] 范海軍.任務型教學法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D].上海師范大學,2010.
[7] 吳海云.任務型教學法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D].華東師范大學,20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