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靜
摘 要: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是高職學前教育各項內容中比較重要的一方面,而現代的教學方式對于學生自身的訴求彰顯得并不明顯。論文在對宜春職業技術學院學前教育學院學生400人進行問卷調查的基礎上,分析學生對于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的需求,探討這一背景下專業舞蹈教學的模式。
關鍵詞:以生為本;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模式
對于“以生為本”的理念,現代教育觀點認為:獲取知識者是課堂的主體,學生的發展是教育的核心理念與最終目標,“以生為本”就是關注學生對于教育的訴求,教育者需要關注學生對于學習內容、方式自身的看法,因材施教,重視學生的個性。
1 問卷調查的展開及調查結果
為了進行有效的研究,論文選取宜春職業技術學院學前教育學院學生400人進行問卷調查,著重調查其對于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現狀的態度、看法,以及對于這一教學的訴求,以求找到一條優化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模式的路徑。
為了使得調查研究更為有序、客觀,論文將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模式劃分為課程內容設計、課程內容的選定、課程內容的組織實施、課程的教學評價四部分進行問卷問題的構建。在問卷調查中,在宜春職業技術學院學前教育學院中選取400名學生發放問卷,學生通過紙質問卷、電子問卷的填寫來完成調查。在為期10天的調查結束之后,共回收問卷400份,回收率為100%,其中有效問卷數量為382份,問卷有效率達95.5%。
在問卷調查結束之后,論文對于調查結果進行了簡單分析,根據數據,得出如下結論:
在課程內容設計上,學生認為,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內容設計中,理論課程內容過多,對于舞蹈教學的實際操作內容涵蓋較少,總體教學內容難度較低,難以提升。
在課程內容選擇上,缺乏統一、合理的課程教學內容,部分課程內容不符合實際工作內容需要,難以有效達到教學目標。
在課程內容的組織實施上,學生指出,就自身的掌握情況來看,目前學校所安排的1周2課時,一學期24課時的教學時間較短,只能夠滿足學生“學”的需求,但是達不到學生“學會”的目的。
在課程的教學評價上,學生認為目前專業舞蹈教學評價體系一元化現狀嚴重,對于理論考試的重視程度過高,對于個人舞蹈能力、技能以及相關理論知識、音樂素養、舞蹈素養等考察不夠,因而評價缺乏客觀性和科學性。
2 “以生為本”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模式
2.1 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的內容設計
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本身缺乏統一的教材以及成型的教學方法,在這樣的背景下,形成專業舞蹈教學的內容體系就更需要結合各個學校、各個地區的特點以及學生對于舞蹈教學的認知和需求。從調查問卷的結果來看,可以將教學內容設計細化為如下幾點:
從課程學時進度的設定上來看,大部分學生認為每周2課時,一學期12課時的教學時間不足,然而從每次教學2課時共一個半小時的總體時間來看,是能夠合理安排教學的各項具體內容的。目前,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每次課分為熱身運動、舞蹈理論教學、舞蹈時間教學、自習教學等,從單次學時來看是完全充分的,內容也是較為豐富的。
然而,從周課次的角度來看,多數學生認為12周的時間略少,難以使得自身學到的技能、技巧在實踐中得以體現。可以按照學校的學期計劃,將12周的教學時間提升到18周左右,在后期學校教學活動結束之后,安排集中的培訓、實習等,這樣效果更佳。
在課時這一方面,學生認為在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中可以模擬幼兒園教學的課時時間,目前課程的長度在一個半小時左右,對于學生的學習是比較合適的,然而與之后的工作可能難以對接,可以考慮將課時分為45分鐘+45分鐘的時段,輔以教學內容的整合,形成2次幼兒園教學課的教學模塊。
2.2 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的內容選定
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內容需要根據學生的需求進行選定,這是一個查缺補漏,提高學生整體水平的機會。目前,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普遍認為,教學過程中注重舞蹈技能學習的內容比較多,然而對于形體矯正、均衡營養、藝術欣賞、音樂美學等與舞蹈相關的周邊內容數量比較少。因而,在教學內容中,可以在專業舞蹈教學中增添舞蹈欣賞教學、音樂欣賞教學、健美教學等理論知識,同時要將瑜伽、芭蕾、現代舞、民間舞等元素糅合在幼兒舞蹈教學中進行教授,使得學生在進行幼兒專業舞蹈教學的過程中能夠提升自身對于舞蹈藝術欣賞的品位,同時能夠將自身的教學水平進一步提高,有助于提升未來從事幼教工作的水平。
2.3 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的組織實施
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在組織實施的過程中,需要充分考慮學生的性別、舞蹈功底等基礎層面的能力。學前教育專業舞蹈的教學一定是循序漸進、不斷推進的,在教學過程中切忌不斷重復,不向前推進,以幾支舞蹈的教學代替全部的專業舞蹈教學內容。對于不同基礎的學生,需要進行有針對性的對待,實現分層教育和因材施教。對于男性學生,要選擇頗有男性氣概的拳類、操類進行教授,而對于女性學生,則要選擇一般性質的,較為溫柔的舞蹈進行教學;對于底子比較弱的學生,教師可以編成組進行單獨的、多次的重復教學,提升其能力以及對于課程的信心。
2.4 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的評價模式
在評價模式方面,專業舞蹈教學要加強對于教學組織實施的契合程度,有效地實現教學分層基礎上的評價分層。“以生為本”的教學方式重視的就是對于學生自身訴求的滿足,從個人層面上獲得的成功就是“以生為本”教學方式的成功,切不可搞“一刀切”的評價方式。在教學過程中,為了提升學生對于教學的興趣和自信心,教師需要不斷地向學生進行積極、正面的評價,同時,在重視技能、技巧提升的同時,也要注重學生在舞蹈理論、舞蹈欣賞方面能力的提升,方能夠形成科學的、激勵高校的有效教育評價模式。
3 小結
通過對“以生為本”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模式的探討,得出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是一種技能教學也是一種素質教育,這種學以致用特點很高的教學內容,需要更好地契合學生自身的需求。在對于學生自身的訴求進行客觀判斷的基礎上,論文認為,高職教育專業舞蹈的教學模式一定要從內容設計、內容選定、組織實施、教學評價四個方面入手,逐步調整教學內容與思路,形成有效、科學的評價體系,使得學生能夠維持學習的興趣,增強對于學習效用的認知,方能夠使得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動性得到很好的調動,提升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的教學實效性。
參考文獻:
[1] 鄭慶彬.創新高職教育“以生為本”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研究[J].佳木斯教育學院報,2014:215-217.
[2] 李澤華.淺談“以人為本”教育理念在高師舞蹈教學中的作用[J].音樂時空,2012(02):97-98.
[3] 程香.教學過程中如何構建“以生為本”的課堂教學模式[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版),2008(06):260.
[4] 史曉婉.“以人為本”理念在中職院校舞蹈教學中的作用探討[J].新課程(中旬),2012(07):215-21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