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著重探討了張家港市在新形勢下現代農業發展存在的投資無序、技術儲備不足等問題,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相應對策。
關鍵詞:張家港市;現代農業發展;存在問題;發展對策
中圖分類號: F327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 ? ? ? ? ? ? DOI編號: 10.14025/j.cnki.jlny.2014.24.009
1 張家港市現代農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1.1 農業產業化投資無序,暗存風險
“資本永不眠”,部分商人“嗅”到農業產業化的先機。近年來,如同雨后春筍一般,在張家港各地,涌現出無數的農場和農業合作社,許多農場和農業合作社已有了比較大的規模。但是“資本下鄉”是一把雙刃劍,政府必須對此有所管控,資本的趨利性和農業生產的高投入低產出之間存在著不可調和的矛盾。首先是投資盲目,在工商資本下鄉的過程中,部分企業盲目跟風投資,有的是看到國家對農業的大力扶持,有的是以為農業比其他產業可能更容易,有的是基于樸素的農業情結,既缺乏對農業生產基本屬性的深入認識,又缺乏對農業投資的復雜性、長期性和風險性的客觀認知;其次是投資主體身份復雜,從目前進入農業領域的工商企業看,身份構成十分復雜,其中不乏從事房地產、冶金、醫藥等行業的企業。俗話說,不熟不做,曾經的創業優勢能否轉移到新行業,如何在陌生領域取得發展,是投資農業成敗的關鍵;最后是缺乏相應規劃,工商資本進入農業,大多數有熱情卻沒有科學規劃,急于鋪攤子、造聲勢,對自身經營農業的能力過于自信,對投資農業的風險估計不足,一旦投資以失敗收場,必將導致農民土地租金收益無法兌付,引發農村一系列矛盾糾紛。
1.2 農技人員儲備不足
資本經營要人才、要科技,經營工商企業如此,經營農業生產亦是如此,農業專業技術人才的缺乏勢必影響農業產業化發展。設施農業的發展大大降低了農業的地域性和自然性,對現有科技和人才的適應性提出了極大的挑戰。北方的大牌專家未必能熟知南國的小作物,城市的頂級農業專家未必能忍受在田間地頭、豬欄雞舍。一個合格的農技人員,不僅要有扎實的農業專業技術知識,還要有敏銳的市場洞察力,既能解決農業生產的技術問題,還能為農業提供必要的市場發展規劃。現階段,農業技術人員正處在新老交替的時期,經驗豐富的老一代農技人員逐步退休,更多的90后走上了崗位,他們中間大多數沒有在農村生活過,很少人參加過農業生產,僅有的理論知識無法支撐日新月異的農業生產。從事農業與其他行業不太一樣,學成之后還需要實踐,多年之后才能成為人才,但現在青年人一般不愿意扎根農村。如何引進培養一批懂理論,會實踐的農業專業技術人員已成為發展農業產業化的重中之重。
1.3 對特色農業的認識存在誤區
特色農業對我們來說并不陌生,鳳凰水蜜桃、常陰沙大米已成為張家港市展特色農業的范例。特色農業不是你有他有我也有,而是你無他無唯我有、你有他有唯我精。發展特色農業旨在以“特”制勝,但決非“一特就靈”。一些地方一味追求不著邊際的“新特奇”,不考慮本地的自然條件,盲目跟風,違背了經濟規律,主要表現有:一是一味追“特”,不符合市場實際;二是一味跟風,東施效顰;三是孤軍作戰,四面受困;四是急于求成,急功近利。
2 張家港市農業產業化發展對策
2.1 科學引導工商資本下鄉
通過一系列的優惠措施,吸引工商資本下鄉,通過人才、資金、信息和技術的流入,引進先進的經營管理方式,擴大農業生產規模,增加農業的科技含量,提高農業抵御風險的能力,促進農民收入的提高。首先,組織各方面的專家對擬投資項目進行科學論證質詢,論證項目的可行性,質詢投資企業的相關技術和管理能力,把好農業投資準入關;其次,在資本下鄉投資過程中為其提供相關的技術咨詢,推進項目建設的順利進行;最后,項目投產后,依托現有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為其提供生產技術服務,確保農技服務無死角。
2.2 注重農業專業技術人才的引進和培養
一是建立特聘專家制度,為農業提供技術支撐。特聘專家不僅限于高校科研院所,也應包括各種植基地和大戶聘請的技術人員。為鼓勵種植基地和大戶聘請技術專家,政府可適當補助;二是建立農業技術人員輪訓機制,切實提高農機人員服務三農的本領。一個沒有從事過農業生產的農技人員不是真正的農技人員,也無法處理農業生產中的具體問題。建立農業技術人員培訓基地,有步驟地選派農業技術推廣骨干人才到農業培訓基地,邊生產邊學習,在實踐中提升科技水平和業務能力,不斷改善基層農技推廣隊伍結構,增強服務現代農業發展的支撐能力;三是發掘鄉土人才、培養土專家。通過培訓,不斷提高農民技術員的技術水平,使他們成為農業生產的中堅力量。
2.3 推進特色農業產業有序發展
要充分發揮張家港的資源和區位優勢,發展以優質稻、特色果蔬種植為主,休閑旅游農業為輔的特色農業產業,推進張家港特色農業產業科學有序發展。一是大力發展以優質稻、特色果蔬種植業;二是立足張家港資源和區位優勢,發展休閑旅游農業;三是有序發展地方特色產業。鼓勵各地發展區域優勢強、生產效益高、市場前景好的特色產業,加快形成 “一鄉一特”的良好格局。
2.4 依托規模經營,構建農業產業化體系
一是要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如農業企業、農場、專業種養大戶、家庭農場、農業專業合作社等;二是要有足夠的科技投入,不斷推進農業創新技術的重大突破和普及應用,增加科技投入,推進農業技術創新;三是要建立完善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為農業規模化生產保駕護航;四是要培養高素質的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農業經營者,通過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使其發展成為適度規模經營的農場主、農業企業家。
作者簡介:賈慶虎,本科學歷,張家港市土肥技術指導和農產品檢測站,農產品檢測高級實驗師,研究方向:農產品檢測技術,農產品質量安全控制,果蔬栽培技術及農業產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