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青立
(青島地鐵集團有限公司,山東 青島266071)
對青島市軌道交通可持續發展的思考
徐青立
(青島地鐵集團有限公司,山東青島266071)
【摘要】結合青島城市發展實際,從立法支持、成網效益、資本運營、融資模式等四個方面,論證了青島市軌道交通可持續發展的途徑。
【關鍵詞】軌道交通;城市經濟;可持續發展
自2010年6月青島市軌道交通建設一期工程3號線正式開工以來,青島市軌道交通建設步入了快速發展軌道。根據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和社科文獻出版社共同發布的“2014年中國城市競爭力藍皮書”,2013年全國城市可持續競爭力最具競爭力的前十位城市,青島市位居第九位。在青島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過程中,如何實現軌道交通可持續發展,從而帶動青島城市經濟發展,對于城市經營者來說是一個應當予以重視研究的課題。
法制環境的完善對于軌道交通實現商業化運作具有重要意義。《國務院關于投資體制改革的決定》《關于印發促進和引導投資的若干意見的通知》《關于加快市政公用行業市場化進程的意見》《市政公用事業特許經營管理辦法》等法規的頒布實施,從國家層面上為軌道交通發展創新營造了良好的法制環境。鑒于軌道交通是由地方投資,國家審批的特殊性,軌道交通規劃、建設、資金、運營監管、資源開發等需以地方法規形式予以進一步明確,確保作為城市重大項目的軌道交通能夠得到重點支持,從而實現有序持續發展。
2014年3月1日實施的《青島市軌道交通建設管理辦法》,從部門職責、建設程序、征地拆遷、管線遷改、交通調流、土地儲備、地下空間開發、安全生產等多角度、全方位對青島市的軌道交通建設進行了規范。但是由于缺乏相應的配套細則,《辦法》對相關區市政府和產權單位的處罰約束措施不足,直接導致了實施過程中尷尬局面的出現,軌道交通建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沒有得到很好地解決,個別問題仍在制約著軌道交通建設進程。鑒于此,有關部門應進一步細化研究軌道交通建設配套細則,明確各方責權利,對青島地鐵的專營權、財產、法律責任、管理職能等予以界定,在條件成熟時提交人大以條例的方式頒布地方性法規,從而保證青島市軌道交通建設和運營的持續性、穩定性和高效性。
青島軌道交通可持續發展模式不同于其他城市發展模式,其模式選擇取決于軌道交通發展的城市戰略、系統規劃、發展需求、布局結構、體制機制等階段性、系統性因素,并要兼顧海洋型城市風貌特色。
實現軌道交通與青島經濟社會發展及資源環境承載力相適應的可持續發展模式,既要根據滿足青島南北和東西方向的交通發展要求,完善軌道交通線網規劃,實現軌道交通、機場、鐵路和市內交通的緊密銜接,力爭建成具有高標準的軌道交通可持續發展示范線路,更要以引領城市發展為目標,拓展城市發展空間,形成青島城市軌道交通的基本網絡。通過建設軌道交通線網實現對中心城區進行全部覆蓋,繼而連接北部主城、西海岸新城、藍色硅谷、紅島高新區,同時牽引平度、萊西等區市,輻射青濰日都市圈,基本形成大青島軌道交通網絡系統,實現網絡效益,增強軌道交通可持續發展能力。
在軌道交通建設方面,青島市雖然規劃時間比較早,但實際建設起步比較晚,第一條線路尚未建成通車,需要經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才能體現出軌道交通的網絡效應和規模效益。從這個方面來說,青島地鐵在后期運營、維護的資金壓力可能就會比較大,再加上前期巨大的基礎設施建設費用的投入,對于政府來說將是一個巨大的負擔,而對于青島地鐵集團來講,更是無法承受之重。
一是在目前我市軌道交通建設管理體制基礎上,要進一步倡導“規劃為建設、建設為運營、運營為經營、經營為效益”的理念,從一開始就要盡可能的集中項目收益、提升項目收益質量和數量。
二是要完善地鐵集團法人治理結構,積極推進公司化進程,做到產權清晰、權責明確、管理科學。以3、2號線建設運營為契機,著眼后續線路發展,通過打造青島軌道交通品牌,實現資產最大化、資本化。作為一個服務大眾、公益特點突出的產品,軌道交通本身經營利潤前景并不樂觀,但是由于城軌改善了沿線的交通狀況,使沿線各站500米范圍內形成了許多新的繁華地區,地產也不斷增值。在這個過程中,可以說是軌道交通為沿線的物業帶來了收益。因此,對沿線物業發展收益增值二次分配,一部分用于軌道交通發展,于情于理,都是合適的。政府也可以通過將地鐵站出口處一定范圍的土地劃撥給地鐵發展物業,并將地下鐵路內的通訊設備,廣告等也批給地鐵經營,用于補虧營運損益,保證資產保值增值。
三是要注重對軌道交通專利權、商標權、土地使用權、特許權進行資本化運營,特別是特許權的籌劃、交易要做好充分的技術儲備,必要時按照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的步驟逐漸向市場開放,最后達到建設和運營適度分離,減小軌道交通建設資金壓力,減輕財政負擔的目的。這樣不僅有利于地鐵集團提高建設管理水平、提升運營和服務效率,而且有利于后期運營維護進行市場化運作。
軌道交通必須依托資本市場來實施直接融資,降低融資成本,實現多元化的債務結構和合理的資金結構。從國內外城市軌道交通建設的實際情況來看,傳統的融資模式下的軌道交通建設存在不足之處,諸如資金短缺、運營效率不高和服務水平較低等。青島市軌道交通建設財力同樣受到了嚴峻的考驗,在此形勢下,有必要突破傳統融資模式,創新建設思路。
一方面要合理安排政府資本、社會資本的結構比例關系,另一方面要優化債務結構、創新金融工具,合理安排長期債務與短期債務的比例、銀行貸款和國債的比例,充分并廣泛地采取銀行貸款、建設債券、項目融資、融資租賃等多種融資方式。這樣不僅可以籌集更多的建設資金,而且可以分散因城市過多的舉債而造成的“破產”風險、金融風險、違約風險等債務風險,從而實現各方共贏。
【作者簡介】
徐青立(1974-),男,漢,青島萊西人,研究生,經濟師,研究方向:軌道交通經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