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中階段的物理學習之中,首先要明了物理這門基礎學科的教學目標,可從課前合作、課中合作、課后合作三部分把握。比方說,在高二物理電勢能這章節的教學中,在備課時老師就要結合學生之間的相互合作,這樣才會使教學難點突破。因此教學改革之后合作學習的提出對高中物理教學來說意義重大。
關鍵詞:合作學習;高中物理教學;應用
教學改革之后,高中物理的新課程有了新的要求,要求高中物理教學的目標是培養學生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然而合作學習教學方法的提出可以有效地促進這一教學目標的實現,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同時也促進學生與人合作能力的形成。所以,在高中物理教學當中合理的使用合作學習方法,可有助于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協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能力。下面結合合作學習方法的特殊性展開分析,簡要介紹了高中物理教學內容的特點,剖析了合作學習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滲透的意義以及合理化方案。
一、合作學習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滲透的作用
高中階段的物理學習之中,首先要明了物理這門基礎學科的教學目標,即促進學生學會更多的物理知識,同時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與此同時,還可以實現學生創新意識的形成。在以往的物理教學之中,教師只是簡單地對知識進行傳授,在教學中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完全不被重視,在實際的物理課堂上,學生被動地接受物理知識,致使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不高,在物理學習當中,學生沒有一個很好的學習主動性,這樣物理教學效果自然也不會很高。所以,在新的社會背景下,更關注人才的合作精神。在高中教育中,把人才合作精神的培養放在了首位,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合理地滲透合作學習的方法,特別是對高中物理教學來講,更要有計劃地、有目的地運用合作學習方法,進而使教學目標更好的實現。
二、促進合作學習在高中物理教學中運用的合理方案
1.增進學生與教師之間的合作關系
教與學的關系主要體現在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上,在以往的教學形勢下,教師在教學中占據著主導的地位,是知識的傳授者,學生只是被動地學習知識,這樣致使學生與教師的互動與合作的缺乏,課堂教學環境也死氣沉沉。作者經過多年的教學經驗總結出,要想使教學取得好的效果,就要改善以往教學形勢下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增強他們之間的合作,使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互相作用、共同進步。在這里需要強調的是,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合作,一定要以學生能力的提高作為其目標,激發學生的自我學習興趣。
2.強化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合作
一般情況下,生生之間的關系主要體現在學習上的競爭,雖然競爭使得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得到提升,然而從宏觀意義上看,此種關系極其不利于整個班級的良好學習風氣的形成。教師一定要改變這種競爭關系,把競爭關系中有利的一面發揚下去,把競爭關系中有害的一面摒除,把競爭轉化成學生之間的合作。下面我們就詳細地分析一下此種轉化過程需要注意的幾點。一般我們可從課前合作、課中合作、課后合作三部分把握。比方說,在高二物理“電勢能”這個章節的教學中,在備課時教師就要結合學生之間的相互合作,這樣才會使教學難點突破。因此,教師可以把班級的學生分成組,每組四人,給他們留一些作業,例如了解電勢能、電勢、等勢面的定義以及作用等等,要求每組的小組長負責對學生預習情況的監督,把每組一起完成的預習作業進行整理。在課堂上,教師把每個小組在學習的時候遇到的問題實施總結,例如,靜電力做功有哪些特點?電勢能和電勢有什么關系?如何斷定等勢面的性質?之后組織每個小組對這些問題進行合作討論,然后讓他們給出答案。
對于物理學習比較難把握的就是物理定義,對于物理定義的教學一定要以定義本身為中心,將定義的外延講給學生,之后經過學生相互之間的合作學習,讓學生主動地去總結這些定義,這樣有利于學生對這些物理定義的理解和記憶,進而更好地運用這些定義解決實際問題。
總體來說,對于高中物理課程的教學,教師一定要有較高的教學水平,同時還要科學地運用教學方法,把握好物理學科的特點,進而實現物理教學的最終目標,即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獨立思考。這一目標的實現,同時也就是要求物理教師合理地使用合作學習的教學方法,因為合作學習的教學方法是實現物理教學目標最主要的途徑之一,只有有效地滲透合作學習方法,物理教學的效果才會達到最佳。
參考文獻:
王貴軍.課堂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當代教育科學,2013(10).
作者簡介:余新文,男,1978年11月出生,本科,就職于廣東省廣州市廣外附設外語學校,研究方向:物理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