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麗華
摘 要:語文不但是學生學習其他知識的重要基礎,而且對于學生認識世界也起著重要的指導作用。小學中年級的學生經過了兩年的校園學習,已經逐漸適應了校園的學習方式和氛圍,但是學生的思維是處于不斷變化中的,因此教師要積極地改變教學方式和思路以此來提高教學質量。以提高小學中年級教學質量為目的,主要對小學中年級的語文教學方式進行闡述。
關鍵詞:小學中年級;語文教學;素質教育
在素質教育理念的不斷滲透下,一些教師逐漸對學生的綜合素質有所重視,積極地進行教學方式的改進,這不僅讓學生學到了足夠的知識,而且還培養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小學中年級的學生在智力等方面正處于發展階段,這一階段教師的教學方式對學生的學習方式和學習思維具有重要的塑造和引導作用。因此,教師要盡量減少對學生成長的束縛,充分尊重學生學習的主要地位,讓學生在合理科學的教學環境中不斷成長。
一、教師要進行高質量的備課
備課是講授一節課的前提,是對課堂整體的規劃。高質量的備課在提高教學質量和時間使用率方面具有重要的直接作用,因此教師要重視備課在授課中的重要作用,認真地進行高質量的備課。例如,在學習《做風車的故事》(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時,教師可以在進行正式上課之前給學生介紹牛頓,讓學生了解牛頓對人類的貢獻。然后再進行正式的授課,首先要讓學生來認識課文中的陌生字詞,這樣學生在進行課文的閱讀時便不會感到生硬,之后便開始進行課文講解。在講解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結合牛頓的貢獻與努力對學生進行啟發,讓學生認識到只有刻苦鉆研才有可能成功。嚴密、高質量的備課能夠讓課堂的效率大大提高,并且對教學質量的促進也具有有利的作用,使學生在心智思維上實現成長。同時,良好的備課還能夠使學生更扎實地學好課堂知識,增加學生的知識儲備。
二、教會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
教師的主要任務不僅是教授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如何進行正確的學習,讓學生掌握學習方法。首先,教師要教會學生預習的方法。預習是學生高效率學習知識的前提,因此正確的預習方法是學生掌握知識的關鍵。教師要讓學生了解預習并不只是大致的瀏覽課文,而是讓學生在瀏覽的過程中找出自己不會的地方,以便于在課堂上進行提問和解決。另外,教師還要教導學生在進行預習時自覺地學習新的知識,這樣在課堂上學習時就能夠更加牢固地掌握。其次便是聽課方式。上課的時間是有限的,要想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里學到更多的知識,這就要求學生有一個科學的聽課方式。在課堂上記筆記是關鍵,但是一些學生只會死記,導致容易錯漏一些重要的知識點,因此教師要教會學生記錄重點,對于不懂的地方要及時提問和質疑。最后便是教會學生復習的方法。復習是鞏固知識的一個重要途徑,因此在課后,教師要積極地引導學生進行課后的復習,要養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逐步實現綜合能力的提高。
三、充分利用已有的教學資源
經濟的不斷進步使得一些高科技產品逐漸在小學課堂中普及。中年級的學生對于外界的環境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因此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學生的這個特點,結合已有的教學資源,對學生進行智力的啟發和興趣的引導。例如,在學習《一個成功的實驗》(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時,教師可以在課前利用生活中常見的一些材料讓學生完成這個實驗,根據實驗結果再進行課程的講授,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反思自己并真正地學習到舍己為人的美好品質。此外,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來講解知識。例如,在學習《美麗的小興安嶺》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向學生展示小興安嶺的美麗風景,并且還可以展現一些課文中出現的事物,比如木耳、榛子和山葡萄,讓學生了解到小興安嶺的物產之富饒,景色之優美。同時,新鮮事物的出現能夠吸引學生足夠的目光,讓學生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投入學習的過程中去,這樣的教學方式既提高了教學質量還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起到了一舉兩得的效果。
四、將課堂延伸到生活中
中年級學生的具象思維比較強,因此教師要根據學生的這個特點將課堂學到的知識盡可能地與實際生活進行聯系,這樣的教學方式學生能夠比較容易接受新的知識。例如,在學習《秋天的雨》這一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對生活中見到的雨進行描述,將課文中描述的雨與生活中見到的雨進行對比,在這樣的教學方式之下能夠使學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課文中所呈現的秋雨瑟瑟的場景,提高學生的感悟能力,豐富學生的內在感情。
傳統的課堂對于學生來說往往是枯燥的,學生在這樣的教學環境下缺少主動性,因此要對教學方式進行積極的改革。小學中年級的學生已經具有比較成熟的學習意識,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的自身特點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因材施教,使學生實現全面的發展與提高。
參考文獻:
[1]歐雯.小學語文教學讀寫結合策略探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3.
[2]金翎.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教學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2.
[3]吳偉民,李婷.關于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課程整合的思考[J].電化教育研究,2009(09).
?誗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