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分析
線條是造型藝術的基本元素,線條不僅可以勾畫物體的輪廓,描繪物體的明暗和質感,還可以表現出不同的風格,傳達作者的微妙情感。在藝術作品中探索、感受線條的魅力。
1.教學內容
通過欣賞生活中的線條,初步感受線條的靈活多變,并嘗試用適合的線條表現不同的物體。欣賞交流藝術作品,進一步感受線條的魅力。嘗試用不同的筆畫出不同形狀的線條,充分體驗線條豐富的表現力和節奏感。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能夠合理掌握線條的豐富變化,表現出生動的物體形象,體現畫面的空間感。
2.學情分析
五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審美能力和美術素養。但有部分學生受家庭、社會環境的影響和學習條件的限制,在美術審美、鑒賞、創作等方面還存在一定的差異。所以美術課堂上,除了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知識技法外,還注意培養學生的觀察習慣,以及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創作要求上,適應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全員參與共同提高。
二、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認識線條的多種變化,理解不同的線條變化產生不同的情感美和藝術美。
技能目標:嘗試用不同形狀、輕重、粗細、疏密的線條來表現一個完整的形象或一幅畫,體會線條豐富的變化,體驗藝術創作的快樂。
情感目標:欣賞繪畫的線條造型作品,感受線條美及其賦予的生命力和情感,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通過對圖片、作品的分析,體會線條的美感,并嘗試運用不同畫筆表現長短、粗細、疏密等各種形態的線。
難點:運用多種變化特點的線,表現出生動的形象,體現畫面的層次感。
四、教學用具
師:PPT、炭鉛;生:鉛筆、蠟筆、油畫棒、水彩筆等。
五、教學過程
1.視頻與導入
(1)播放體操運動員的彩帶表演視頻
師:美麗的彩帶在空中劃過一道道痕跡,你看到了哪些線條?除了這些,生活中你還觀察到哪些不同的線條?
師根據學生回答畫出線條。
【設計意圖:欣賞彩帶在空中劃過的痕跡,感受線條的藝術魅力,引導學生聯系生活,讓學生學會觀察生活中的線條,感受生活中不同形態的美。】
(2)揭題
師:我們的世界就是由千變萬化的線條組成,它們就像一群群可愛的小精靈躲藏在世界的各個角落,下面就跟隨老師一起去尋找線條的蛛絲馬跡。
2.欣賞與體驗
(1)欣賞生活中的線條,交流感受
出示圖片:鐵軌、埃菲爾鐵塔、梯田、雨、山峰、蜘蛛網、年輪、斑馬。
師:你看到了哪些線條?給你怎樣的感受?
(2)小結
不同的線有著不同的藝術魅力:有的線短促激烈,有的線柔美舒展,有的線粗獷有力,有的線沉靜遲緩。
(3)小練習
不同的線能表現不同的物體,嘗試用這些線條表現一個物體。教師簡單示范,學生嘗試練習。要求:用線條輕輕勾勒物體的輪廓,注意構圖,物體畫大些,畫中間。簡單評價:畫的什么物體?用的怎樣的線條?感覺如何?
【設計意圖:尋找生活的線條,欣賞不同的線條帶來的不同的藝術魅力,并能嘗試用不同的線條表現不同的物體,通過教師正確的引導、示范,初步體驗線條的魅力。】
(4)教師示范
正確指導學生注意線條的輕重、疏密,來表現畫面的虛實感和空間感。
【設計意圖:欣賞交流書上的藝術作品,感受線條豐富多變的魅力,用線條不僅能勾勒輪廓,還能表現物體的明暗質感,表達情緒,傳達作者的微妙情感。采用不同的繪畫工具所表現的線條的美感也是不同的。指導學生運用好身邊的工具,運用好這些多變的線條,表現層次豐富的畫面,體驗線條的真正魅力所在。】
3.作業與展評
(1)選擇身邊的繪畫工具,給前面的畫添加豐富多變的線條,展示線條的魅力
(2)展評:把作品用投影展示
自評:談談自己的作品中哪里的線條運用的比較滿意?為什么?互評:講講同學作品中哪個地方運用的線條比較到位?為什么?表現出線條的哪些變化?提出建議。教師點評,對學生的作業提出更高的要求。
【設計意圖:正確引導學生運用豐富多變的線條,來體現畫面的空間感。運用所學知識來評價自己和同學的作品,檢驗自己的學習情況:對線條的理解,感受線條的藝術魅力。】
4.拓展與小結
(1)拓展
藝術大師的線條風格:趙孟頫的《秀石疏林圖》用毛筆表現了線條的濃淡、干濕、疏密、疏密的變化;吳冠中彩墨《春如線》用流暢的線條表現對春天的贊美;梵高油畫《星月夜》用旋轉的虛線表現內心的不安、對黑夜的恐懼。
(2)小結
生活中要做個有心人,用豐富多變的線條表現美、創造美。
【設計意圖:拓展環節欣賞大師的作品,感受大師的繪畫風格,對生活的不同感悟,引導學生也能運用好自己手中的線條,觀察美、表現美、創造美。】
六、教學反思
現在的美術教學活動強調美術教育要遵循藝術本身的規律,重視學生的審美體驗在美術教育過程中的重要地位。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創設讓學生主動學習的情境,讓學生通過多種感官的參與、體驗,才是學生獲得藝術經驗的最基本方式。也只有在參與、體驗的過程中,學生才能感受到發現探索的樂趣、展示學生對藝術的感染力、豐富學生的審美感知,促進想象力、創造力的發展,體驗成功的喜悅。
作者簡介:徐竹,女,1978年11月出生,本科,就職于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李公樸小學,研究方向:在課堂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繪畫表現能力。
編輯 李 姣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