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祖軍
在傳統課堂中,數學基本是灌輸式教育,往往是學生跟著老師的思路走,每當老師提問問題時都低下頭默不作聲,顯然這不利于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初中數學的教學任務是讓給每一個學生都能提升自己的數學能力和促進學生自身的發展,而變式訓練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由此可見,在初中數學中不僅需要提高考試成績,更需要提高自身的能力,讓學生將來能夠更好地融入社會。
一、在初中數學中運用變式訓練的重要性
初中是學生提高綜合素質的關鍵時期,而初中數學變式訓練的目的就是更好地幫助學生提高綜合素質。初中也是學生學習和培養行為習慣的重要階段,隨著新課改的實施,人們越來越重視變式訓練在初中數學中的應用。實踐證明,在初中數學中教師運用獨特的教學模式,讓學生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接受全面的新知識,這是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初中是基礎性教育,在初中數學中打好基礎可以讓學生在未來的學習生活中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在未來生活中更好地生活和發展。
二、如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運用變式訓練
根據傳統的教育,教師要在課前做好課堂準備,而在現代教育中教師不僅要做好課前準備,更要選擇一個適合的教學模式。作者根據多年來對教師職業的實踐和對獨立思考能力的研究,提出以下措施,希望能夠在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方面有所幫助。
(一)課前讓學生做好預習工作
在古代戰爭中,從不打無準備之仗,而在初中數學教學中也是如此。首先要讓學生在課前預習一下上課時要學習的知識,可以讓學生參考華師版教材,把整節課的重點整理出來,在課堂中認真聽講仔細揣摩,相信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因為初中學生的理解能力相對較差,他們需要一段時間來消化課堂中的新知識,而提前預習之后就會將復雜繁瑣的新知識簡單化,這樣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新知識,還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
(二)課堂中培養學生合作意識
競爭與合作是新時代發展的主題,在初中數學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當今社會飛速發展,合作已經成為一項人類必備的技能,一個團隊可以發揮出1+1>2的效果。在初中數學課堂中學習華師版教材中的反正弦函數時,將學生進行分組,讓他們進行分組討論互相講解,直到組內的成員全部掌握為止,當然對于難懂的問題教師加以點撥,這樣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既可以提高學生課堂效率,還可以激發學生上課的興趣,提高學生上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同時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和現代教育對學生的要求可以看出,通過變式訓練的教學方式所培養的學生,普遍具有很好的綜合素質。初中數學是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階段,當然也需要家長的積極配合,讓學生通過課堂學習課后鞏固的方式,提高學生的考試成績,最終達到完成教學任務的目的。
參考文獻:
芮滋.初中數學變式題組的編擬與教學[J].中學數學月刊,1998(04).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