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靖宇
摘 要:高年級語文教師要想調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首先要鼓勵學生在課堂上行使話語權,其次要創建語文合作學習小組,讓學生在小組中交流。在此基礎上,還要鼓勵學生的閱讀從課內走向課外,提升學生的整體閱讀水平。
關鍵詞:高年級;閱讀教學;積極性
在高年級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有調動學生閱讀教學的積極性,才能保證每一個學生都能喜歡上閱讀,從而能夠自主進行閱讀,不斷提高語文閱讀能力。作為高年級語文教師,要善于根據學生的閱讀能力選擇閱讀教學方法。
一、教師要鼓勵學生在課堂上行使話語權
有些學生在課堂上發言不是很積極,教師要把握學生不愛發言的原因,指導學生行使話語權,讓學生敢于在課堂上表達不同的觀點。教師要敏感地抓住每一個典型文本,從篇章結構到具體表達,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更好地提升自己。如,在蘇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高爾基和他的兒子》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課前要通過讓學生先學先問對文本進行朗讀,讓學生初步感受父愛子、子愛父的人間深情,還可以讓學生進行重點詞句的品讀,做好批注。
二、創建語文合作學習小組,讓學生在小組中交流
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教師要按照學生的閱讀興趣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同組異質的閱讀小組,在課前學生預習的時候,教師要對不同的學生布置不同的閱讀任務。讓學生生課上交流時,教師不但要布置學生單個的學習任務,還要布置相應的合作小組學習任務,讓學生在團隊的基礎上共同提高。如,在《黃山奇松》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突破“作者是怎樣抓住‘奇來寫黃山奇松”這個教學難點,要指導朗讀,讓學生在讀中體會黃山松的美和奇。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抓住小組合作的力量,讓學生在互讀、互品中共同突破教學難點。
三、從課內走向課外,提升學生的整體閱讀水平
作為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師,要善于針對學生的能力推薦學生進行各種書籍的閱讀,讓學生不斷從課內走向課外,將在課內學到的閱讀知識運用到課外閱讀當中。教師要為學生創設個性化的閱讀空間,讓學生在中心喚起情感的升華,從而讓學生的心靈和文本發生思想的碰撞,讓學生在賞讀的過程中積累語言,積淀情感。
總之,教師只有充分調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才能不斷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讓學生在對各種書籍的閱讀當中體驗到閱讀的快樂。
參考文獻:
徐敏輝.能力與素養結合,讓名著走近學生:名著閱讀教學淺探[J].中華活頁文選:教師版,2010(01).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