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所謂的“希望生”各科都有,在英語學科尤為突出,特別是農村中學,比例更高。因此,作為一名農村英語教師,面對這個問題要引起高度的重視。那么怎樣轉化“希望生”,是值得研究的課題。為此,運用新課標英語教學理論,結合所教的“希望生”,開展了實用性教育,為他們創造自我展示機會,搭建互幫互助平臺及進行情感教育,幫助他們轉化。
關鍵詞:希望生;實用性;自我展示;互幫互助;情感教育
作為一名教師,既要關心“優秀生”,更要善待“希望生”。這些“希望生”,在考試中常不及格、或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缺乏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常違紀搗蛋。這些所謂的“希望生”各科都有,在英語學科尤為突出,特別是農村中學比例較高。
我從事多年的英語教學工作,對每屆碰到不愿學習英語的“希望生”特別關愛。這些“希望生”一直困擾著我,卻經常感到為難。因此,作為農村英語教師,對這個問題要引起高度的重視。那么怎樣善待“希望生”及如何讓英語課活躍起來,是當今每個英語教師很頭疼的問題。為此,筆者運用新課標英語教學理論,結合自己所教的“希望生”,對成因進行分析。
一、加強實用性教育,提高“希望生”學習英語的自覺性
引導和幫助“希望生”正確認識英語學習的重要性。我們應該從近處著手、從生活入手、了解“希望生”的心態,才能有效地加以引導。如,為了幫助學生正確認識學習英語的實用性,我要求他們到生活中去尋找答案,收集大量的生活中的英語,如,藥瓶上的說明書,全是英文的instructions;電器的開關都有On/Off英文;紐扣上的made in China;電腦出故障時,顯示全是英文,看不懂很茫然;在公共場所中常出現一些英文,如,WC,Public Telephone,等等,于是我適時給予引導,“知道為什么生活中我們要用這些英語嗎?”讓他們在英語學習過程中感受到需要,這種感覺不是單靠教者的說教就能產生的,而要把課堂教學與學生的心理需要、生活需要結合起來,才能讓他們切身體會到英語在社會中的實用性,才能提高其學習英語的自覺性。
二、利用課堂時機,給“希望生”創造展現自我表現的機會
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對“希望生”給予更多的關愛和鼓勵,更多的具體指導和幫助,無論他們的學習狀況如何,要為他們創造較多的參與學習、活動的機會。課堂上,我盡量尋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多表揚鼓勵,增強他們的上進心,我有意識地給他們設計一些適合“希望生”的任務,不管他們完成得好壞,我總是面帶微笑地鼓勵他們,而不批評。完成得好,則給予肯定“very good”,這可激起他們對成功的追求。例如,我班的王溫典(化名)同學是個令人頭疼而苦惱的孩子,因為小學時他成績又倒數幾位,作業時常不做。但他的英語發音好聽,在教學七年級(上)Unit 2 Topic1 I have a small nose時。這個話題的單詞大部分是有關人體各個部位的單詞,如,眼睛(eye)、鼻子(nose)、耳朵(ear)等。(我事先幫他預習這些新單詞,關鍵是一遍遍先跟著我學會。)課堂上讓他帶領全班學生讀,大大地滿足了他的表現欲,增強了他學外語的信心和興趣。
對“希望生”的小進步,小成功,教師都要善于發現,并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這樣他們會從內心體會到進步的高興和成功的喜悅,進而充滿希望和信心。因為自信心是“希望生”轉化的基石,只有樹立起他們的自信心,我們的轉化工作才找到了起點。這樣他們開口的習慣就慢慢地養成了。一學期下來,“希望生”的參與意識大大地加強了。
三、為“希望生”搭建合作舞臺,開展互幫互助等活動
為了使“希望生”消除畏懼心理,延長“希望生”上課專注的時間,我在班上開展互幫互助等學習活動。將優生與“希望生”搭配起來,采取“一幫一,一對一”、雙人、小組、小集體等活動訓練,凝聚學生的注意力,調節他們的情緒,讓“希望生”在和諧輕松的氣氛中學習。讓成績好的學生明白“一枝獨秀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的道理,同時希望“希望生”虛心向組內成績好的同學請教。在執教七年級(上)Unit 4 Topic 1 What can I do for you?Section B時,這個部分主要活動是“Shopping”,我為學生創設商店一角落。讓學生身臨其境,“Can I help you?” “How much is it?” “Its 50 Yuan.”讓優生扮演顧客和售貨員會話表演示范。隨后,一些“希望生”也躍躍欲試,在優生的幫助下進行。然后,我讓以上小組再進行會話展示,不能讓組內的任何一名同學坐“冷板凳”,要每組都動員起來。精彩表演喜不自勝,“希望生”在熱烈的掌聲中感到無比的喜悅。
“希望生”在老師和同學們友愛營造的學習氛圍中,學習心態、學習習慣有所改善,讓他們感到自己也是課堂的主人,也有屬于自己的一片天空,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團體合作精神與意識。
四、聯系實際生活,進行情感教育
教師的言談舉止都要體現對學生的關愛、理解、尊重和寬容,使他們對老師充滿信任,對學習充滿信心,興趣倍增。
教師在課堂中應適當利用教學內容與“希望生”的情感等進行交流和溝通,將教學與良好的師生情感結合起來。在實踐中我為了了解學生的情感態度,幫助他們培養積極情感,克服消極情緒。在講授八年級(下)Unit 5 Feeling Happy Topic 2 Im feeling better now.Section B時,這個部分主要講李紅的哭泣引出傷心的情感。今天上課時,我將昨天所聽寫Section A的單詞分了下去,發現佳弘(化名)同學坐在那里悶悶不樂,臉上發紅,我感覺異常,并向她走過去,剛好她的聽寫本就放在桌上,我瞟了一眼,這時才想起她錯的較多。我知道,她平時寡言,成績有提高,但這段時間情緒不佳。這時,我溫和地笑著對她說:“Hi,Jiahong.How are you feeling today?”她慢慢地站起來,然后,低聲地回答道:“Im feeling really sad.”接著我又問:“Why?”她回答說:“Because I failed the English exam.”此時的聲音稍大。我連忙進行情感教育,并熱心地鼓勵她:“當你一個人感到sad時,就找些同學或家長聊聊,相信他們會幫助你的。”同學們都向她微笑,并投以信任的目光。她環視周圍,心情好了許多。教師和顏悅色,期待信任,親昵適度,講解有方,學生會從中獲得喜悅、親切、激勵、自信的情感體驗。
以上是我在英語教學中如何善待“希望生”的幾點感受和看法。
總之,“希望生”需要老師用心去關愛他們,在教學中盡量為他們創造出符合他們需要和特點的學習環境,幫助他們從心理上擺脫困境,走出陰影,建立起他們的自信,樹立健康向上的積極人生觀。我堅信只要所有的教育工作者既嚴格要求又講究方式方法,提高認識,把認識真正地落實到行動中去,“希望生”的轉變工作一定能做好。
作者簡介:盤志群,女,1976年2月出生,本科,就職于福建省惠安大吳中學,研究方向:中學英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