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課標的改革浪潮下,高中信息技術課堂也被拖回到現實中去了,也開始走回貼近現實中的實踐教學,主要探討如何實現高中信息技術課堂質的教學,尤其是對一些對策的研究,提高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質量,讓課堂充滿生活氣息,讓技術貼緊實際生活,讓學生發展自己獨有的個性和長處。質的教學方法讓學生成為信息時代下驕傲的寵兒。
關鍵詞:高中;信息技術;質的教學
在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今天,筆和墨已經越來越快地被電子數據代替,因此時代要求也越來越面向信息技術能力的應用了,對于現今人才的考核,也開始從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力入手,所以,這種情況下的教育也應該面向現代化和生活化,而如何才能提高這種教育質量呢?影響這種教育的又有什么呢?現在我就與大家探討一下。
一、影響高中信息教學質量的因素
1.在教學材料方面
處于高中時期的學生,正是對事物認知探索知識架構建立起來的一個黃金時期,而現在的教育課本多少有些脫離實際,或者千篇一律等情況,初中小學學過的應用又被搬到高中課堂上,讓學生容易形成抵觸心理,即使學到了也是在生活中應用不上,過了不久就會被忘記了,而學生也因為感覺學不到東西而變得厭惡這門學科。
2.學校對于信息技術教學的管理制度
學校制度對信息技術這門學科的不重視,課程嚴重不足,導致學生對信息技術學科提不起興趣,還有教學效率質量低等。
3.在初中時期,信息技術基礎知識不牢固
在初中階段,學生的信息技術基礎掌握程度不同。在課堂上,有些學校就認真上課,希望學生學到更多健康的互聯網知識,而有些學校就拿信息技術課來上其他課或者給學生玩游戲,放任學生自己玩,這樣則導致了學生在上高中信息技術課時基礎不一樣,參差不齊。
二、實現信息技術質的教學方法
1.創新教學課程設計
教學課程必須要有教育性,也就是教學必須是教會,而不是隨隨便便上課,對于課程設計,每個老師都必須要從實際出發,所教的軟件都要貼近現實,在現實中都可以得到具體應用,而不是照搬課本內容來教學,應該要根據現實情況還有學生的能力學識等,做出一個具體的、現實的、可行的教學課程,而不能讓學生無處可學。
2.在課堂上應用生成性教學
生成性課堂學習既要有老師科學的、合理的課程設計,又要有學生對課堂的興趣,那就要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了,生成性課堂就是要讓學生自主、主動去學習,讓他們在游戲中感受學習的樂趣,感受信息技術的強大,讓學生不但學習到課本的知識,還可以學習到課本以外的軟件知識,就例如學習制作表格的時候,老師就可以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制作一個屬于自己的個人生活支出表格,讓學生上機操作,而不是老師在上面滔滔不絕地說,而學生在下面呆呆地聽著,這種教學方法是學生最不能接受的,而且教師還應該跟學生探討生活中應用到信息技術的現象,讓學生充分學習到所有的知識,營造出具有生活實踐、生活氣息的課堂,從而調動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而興趣就是最好的老師。
3.合理篩選教學資源
在教學資源的選擇上一定要選擇積極有用、符合實際生活的應用來對學生傳授,在生成性課堂上不但要讓學生在游戲中學習,而且這個學習也必須要有意義,有目標的學習和教學,對于學生的錯誤不必過早糾正,而是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糾正問題,在適合的時間再講出問題和解決辦法,并且要適時改變教學計劃,當學生學習的知識不能僅限于課本的時候,教師就應該改變教育課題。另外,向學生提問題要注意時機,引領學生從不同角度切入,以此達到一個問多個答案,把學生的思維發散出去。
4.堅持以教師為向導、學生為主角的教學方向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是學生的指路明燈,作為這樣一個重要的角色,教師應該鼓勵學生開發創新思維,引領學生研究、窺探信息技術中有趣的知識,這樣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在教學過程中還要讓學生感到有成就感,就是讓學生時刻展示自己的作品,利用學生對成功的渴望還有自豪感,使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和自學性。在以學生為主角的條件下,充分考慮學生之間的差異,讓學生向著自己的個性發展,加強自主設計能力。
5.教學互動
教學就是教與學的雙向互動,是師生間的交流與合作,而這種互動可以形成一種健康的信息文化。學生通過社會生活的學習,與教師互動探討信息技術操作問題和運用,而這相互的探討和互動讓正確和健康的信息技術更為廣泛傳播,因此進行廣泛的交流與合作,在這個過程中可以激發自身的靈感,反省自我,增進和朋友之間的感情,也可以共同解答學術上的問題,一起構建健康的信息文化。
三、增強學校對信息技術在這一學科的重視
在學校方面,一些非高考學科往往會被忽視,排除課程表以外,這樣不但不能引起學生的重視,而且還會讓學生學不到信息技術,或者厭惡上信息技術課,而信息技術卻是當代社會所不能缺少的知識。例如,在江蘇,信息技術科目雖然為非高考科目,但是作為學業水平測試科目,還是很重要的。因為學業水平測試不合格的學生,將無法參加高考。另一方面,現在是信息社會,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要用到信息技術,學習這門課不光是為學業水平測試服務,同時也是為我們以后生活得更方便打基礎。所以希望學校和家長也重視這一科目。
四、欲要善其工,必先利其器
有一位老師曾經需要在市里開設一節視頻制作加工的公開課,但學校機房電腦的硬件太差,雖然給學生機安裝了軟件,嘗試上了一節課,但低配置的電腦,根本無法完成設定好的教學任務。最后只能到市里,在別的學校借了個機房,借了一班上了一節課。因為準備不充分,最后這節公開課效果不是特別好。對于現在來說,信息技術教學資源缺乏,在一些落后的學校中,電腦室的存在會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教育撥款少,讓學校缺少電腦,從而導致信息技術教育的低速發展,即使是有電腦也是配置低下,速度跟不上軟件的應用,導致很多軟件沒有讓學生接觸到,所以,教育部門應該加大財政撥款,及時讓學校更新電腦配置,跟上時代的步伐,讓學生了解信息技術、學習信息技術。
通過了解信息技術教學存在的問題與對策,可以知道,現代信息技術教育的改革是迫在眉睫的,而信息技術又是當今社會發展的必要推動力,所以,為推動社會的發展進步,就必須要加強信息技術教育,強化信息技術教育的基礎,這是當今教育發展的關鍵與必要。
參考文獻:
談恩兵.基于有效視角的高中信息技術合作學習分析[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0(02).
作者簡介:陳芳明,男,1982年12月出生,本科,就職于江蘇省六合高級中學,研究方向:利用網絡提高教學質量,中學網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