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社會各界對教育的重視度越來越高,這讓很多學校下足力氣,大力推進課程的改革,也取得一定的成就,但不乏存在一些問題。大家認為,課程的改革最終的落腳點是學生,學生會不會、能不能、要不要才是硬道理。而如何讓學生享受和沐浴在新課改改革的陽光下,成為主體,這就要求教師平時多關注學生,合理有效地評價學生。
關鍵詞:信息技術;學生評價;有效策略
在我校教育教學改革之際,結合本人在信息技術學科中探索得到一些學生評價改革經驗,主要從兩方面進行分析——行為規范養成教育評價和課堂學習情況跟蹤評價。
學生評價之一:行為規范養成教育評價
1.未規范時,學生在上課前中后的個人習慣及行為規范存在以下問題:上課經常遲到。因為電腦室及多媒體教室離各班有一定的距離,部分學生就利用這段距離,拖拖拉拉,三三兩兩到位,導致整個課堂的無序性;帶零食到電腦室,使電腦室常出現臟亂現象;學生在課堂上“盜用”學校用電。時不時發現學生利用數據線對手機進行充電;課堂中,學生借口隨意走動,直接影響學生的上機實踐;玩游戲,對作業馬虎應對,甚至拷貝其他學生的作品;當然,部分學生還存在粗言野語、上課睡覺等現象。
2.針對學生存在以上問題,我采取學生行為規范養成教育評價量化,即對每位學生在平時上課前三分鐘,課堂四十五分鐘以及課后一分鐘的個人規范納入學生平時的《學生行為規范養成教育評價量化暨品行分管理評分表》中,讓學生感受到良好的行為習慣也是學習中必不可少的一個部分。
3.建議:盡管《學生行為規范養成教育評價量化暨品行分管理評分表》能夠起到規范學生學習行為的作用,但畢竟它還存在兩個問題:一是經常要打印該表格的空表,以備上課隨時登記;二是如果不是到平時直接匯總,而是到期末一起匯總的時候,工作量會比較大,事情做起來會比較繁瑣,因此,本人建議如果能夠有一本精美的小冊子,學生隨時帶,無論到什么時候統計,都不會繁瑣,而且直接了然。
學生評價之二:課堂學習情況跟蹤評價
當學生的行為規范養成以后,對學生學習情況的關注就顯得非常重要。而如果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本人認為,應及時有效地跟蹤學生的學習情況,因地制宜地解決學生每堂課遇到的問題,即“堂堂清”,以免讓學生累積更多的問題,導致學習的擔子越來越重,最后出現厭學等現象。一旦厭學,很多不必要的問題就會應運而生。
1.在實際的教學中,我主要是通過Excel動態圖表來跟蹤學生的學習情況,因為這既能起到有效評價學生的作用,又能促進學生的學習。但是,起初的《Excel學生進步情況跟蹤表》在制作及實施中也存在一些問題:
(1)學生對新使用的《跟蹤表》不熟悉,不知如何使用,無從下手,導致課堂上有一半以上的時間在討論表格或是在填寫表格,沒有到達預期的效果。
(2)剛開始制定的《跟蹤表》比較“粗糙”,沒有把小組的成員及組長區分開,導致小組長每次都要填寫很多內容,既浪費時間,又不能發揮小組長真正的作用。
2.隨著跟蹤情況的不斷深入使用,結合學生的實際特點,我采取以下改進方法:
(1)對《跟蹤表》進行簡化。因初表在量上還是比較大,一節課既要完成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又要填寫表格,從時間上來講,是不夠用的,因此,加強《跟蹤表》的簡化就顯得很有必要。
a.“小組長、科任老師的意見”這欄改為“學生改進情況跟蹤表”,能更加有效地了解學生掌握及改進情況;
b.增加“折線圖”,能一目了然地讓學生看到自己最近的學習情況。
(2)壓縮時間,以免影響課堂效率
a.在內容填寫時,可以事先對學生進行培訓,當學生熟悉《跟蹤表》后,時間就會大大的縮減。
b.對部分的填寫項,可以用比較快捷的方式,以節省時間,比如“√”“ⅹ”或是“ ”來表示。
c.學生一旦熟悉了《跟蹤表》,教師就嚴格控制學生的評價時間,一般情況下,控制在3分鐘左右,一旦學生在控制時間內還無法完成的,就提出“先停止,后再補”的原則。
總之,在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發展為中心、能力與素質培養為目標的教育思想中,讓學生評價有效化,才能更加有效地推進教育教學質量的向前發展。也因為學生評價的有效化,才能使我們的學生在行為規范、平時學習中更加可持續化。
參考文獻:
[1]趙德成,李靈.新課程實施中的學生評價改革[G].中小學管理,2003(06).
[2]王文靜.新課程需要什么樣的學生評價[G].人民教育,2004(Z1).
作者簡介:何軍平,男,出生于1983年5月,本科,就職于福建省泉州市惠安縣大吳中學,研究方向:初中信息技術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