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新一輪的課程改革春風吹遍大江南北時“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每一位教師用心思考的問題。如何設計課堂導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已成為一線教師迫切需要研究的問題。
關鍵詞:語文;新課導入;有效
采用何種導入方法更有效,當因人、因文而異,切不可死搬硬套。
一、根據文章體裁,選好教學的切入點,設計課堂導入
1.敘事類文體,抓住文中的主要事件或情節作為切入點來設計導語
教師通過溫情脈脈的語言、詩情畫意的畫面、悠揚舒緩的音樂等方式來極大地激發學生心底里最柔軟的情感,讓學生能夠貼近課文的感情基調,融進教學情景。以最恰當的精神狀態獲取新的知識。這種導入方式,層層深入,逐步挖掘,不僅能營造學習情緒氛圍,促進師生感情的溝通,而且能化解學生對教學的抵抗情緒,使學生從心底里流淌出對新知識的渴望、對課文的親近之情,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背影》一文,在播放了一小段《父親》的歌曲后,我們這樣設計導語:“可憐天下父母心,可敬天下父子情”,回顧你的成長之路,父母為我們嘔心瀝血,辛苦操勞,付出一生,何等偉大。今天,讓我們來看看現代散文家朱自清怎樣從父親的背影中體會到父愛的?
諸如,人教版語文七年級《走一步再走一步》《爸爸的花落了》《最后一課》《社戲》《貓》等敘事類文章,都可以用這種方法。
2.寫景類文體,從描寫層次、描寫角度等方面選擇切入點來設計導語
如,《春》是朱自清先生的寫景名篇,其最大特點就是抓住不同的事物多側面地進行描繪,通過春草圖、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和迎春圖五福主要畫面,贊美春天給人帶來的活力、希望和力量。實際教學時,我們采用分組分節的形式引導學生邊讀邊悟。于是,我們就可以這樣設計導入:一提到春天,我們就會想到春光明媚,綠滿天下,鳥語花香。古往今來,許多文人墨客用彩筆描繪它,歌頌它。現在我們就歡快地生活在陽春三月的日子里,但是我們往往知春,而不會寫春,那么請看朱自清先生是怎樣來描繪春景的?
諸如,七年級教材中的《濟南的冬天》《秋天》《錢塘湖春行》《天上的街市》《靜夜》等寫景抒情的文章,都可以用這種方法。
3.說明類文體,教學應從說明對象的特點、說明的順序、說明方法等方面選擇切入點來設計導入
如,《蘇州園林》是介紹多景點的說明文,可以先播放蘇州園林錄像的精彩圖片,然后從蘇州園林特點入手來設計導語:“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蘇州園林更值得我們去欣賞,它景點眾多,設計也頗具匠心,亭臺軒榭、假山池沼、花草樹木、門窗圖案、油漆色彩都很講究。今天,讓我們拜讀葉老的文章,去了解蘇州園林建筑群的整體特點。
諸如七年級教材中的《綠色蟈蟈》《看云識天氣》等文章,可用此法。
二、根據實際學情、結合教師自身特點選擇適宜導入
1.同一位老師在不同班級上同一課,根據不同學生的學情選擇適合的導入
如,我曾帶的兩個平行班,A班學生男生多,有點偏理科,不善言談。B班學生活躍,發言積極。在上《皇帝的新裝》一文時,我設計了不同的導入方法。在B班采用“情景劇表演法”導入,課前請興趣小組的學生提前排演課本劇,在表演完后請其他學生評價,在你演他說中,發揮了學生愛說好動的特點,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A班,我采用講故事、設懸念的方法導入,我先給學生講故事:許多年前,有一個皇帝,特別喜歡穿得漂亮。他每一天,每一點鐘都要換一套衣服。請大家動手算算,假如他能活67歲,他這一輩子要換多少件衣服?他有打理朝政的時間嗎?他會遇到怎樣的事情?這個荒唐的故事,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裝》。這種導入,發揮了學生愛動手計算的優勢,避開了他們不善言談的不足。
2.不同的老師上相同的課采用不同的導入方法
如,同樣的課文《羅布泊,消逝的仙湖》,我校一位女語文老師充分發揮她善于激情演講的優勢,從課題中的“仙湖”一詞入手,激情描繪,繼而轉入“消逝”一詞的發問,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探究思維:美麗的羅布泊“仙湖”,為何“消逝”了?效果良好。
總之,課堂導入既是一種藝術,又是一種創造。所以,新課程標準下好的語文課堂導入,應該是既求趣,又求真,還更求實效的。
參考文獻:
于漪.語文教育藝術研究.山東教育出版社,1999.
作者簡介:路媛蕓,女,生于1972年3月,大學學歷,就職于寧夏回族自治區青銅峽市第四中學,研究方向:語文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