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要從娃娃抓起、從學校抓起,立足品德課堂,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彰顯品德課程的育人魅力,培育學生從小養成優良品德,從而成就學生的精彩人生。
關鍵詞:核心價值觀;品德課程;育人
《義務教育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指出:“良好品德是健全人格的根基,是公民素質的核心。基礎教育必須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如何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關照下進行小學品德課堂教學呢?我認為應以豐富多彩的體驗活動為主要教學形式,實施活動化教學,寓教育于兒童的生活和學習活動之中,源于生活,回歸生活,從而促進兒童的健康成長。
一、積極創設課前生活情境,觸發情感體驗
課前生活體驗活動主要是通過組織學生進行參觀、訪問、調查、收集資料等一系列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積累感性認識、增加體驗,為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打下基礎。
1.現場參觀,觸發情感體驗
情感體驗是任何人都代替不了的一種情感上的觸動、心靈上的共鳴,只有體驗是主體的親臨其境、親身感受才能獲取。例如,執教《可愛的家鄉》時,我組織學生參觀,通過參觀開展家鄉考察,引導學生了解家鄉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學生經過生活體驗,再通過課堂教學,更能體會到家鄉的變化、領悟到祖國的可愛,從而有效達到愛國主義教育的目的。
2.深入訪問,觸發行為體驗
訪問是教師組織學生深入社會學習先進典型、崇高榜樣的一種生活體驗活動。由于在課前參與生活體驗活動,學生有了從生活中得來的生活體驗,因此,在課堂中教師可以適度講得少一些,讓學生多交流。學生之間交流多必然會提升參與的積極性,使主體得到充分發揮。他們會無拘無束地談認識、說感想,就能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促進優良品德的形成。
二、巧妙創設課堂生活情境,引發活動體驗
品德課上,教師可以根據實際,努力創設豐富的情境,采用多種學生樂于、易于接受的實踐活動,讓他們在特定的情境中進行生活體驗,使學生進入主動的學習狀態中,引起共鳴,使學生受到深刻的教育。
1.在實踐的情境中體驗生活
思想與品德課堂教學該選擇貼近學生生活、真實、典型的材料。如,執教《我和誠信交朋友》一課時,我創設了這樣一個情境:“銀行的取款機發生了故障,你取100元錢,它吐出了1000元錢,你要不要?”等,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參與熱情,接下來的課堂充滿了生機與活力。
2.在有趣的游戲情境中體驗生活
學生的活動和學習是從游戲開始的,哪里有學生,哪里就有游戲,學生的機體在游戲中得到鍛煉,情感在游戲中得到滿足,品德在游戲中得到發展。低年級學生特別喜歡玩“找朋友游戲”,在教學中,我經常開展“紅花找朋友”活動,培養學生分辨是非的能力。在做“找朋友游戲”時,讓學生戴小紅花頭飾,找自己身邊最樂于幫助別人的小朋友做朋友,并說明為什么找他(她)。
三、努力創設課外生活情境,升華行為體驗
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家庭、學校、社會三者合一發揮整體功能,促進知行的和諧發展。
1.創設家庭生活情境,升華行為體驗
課內實踐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許多實踐活動都無法當場在課堂上實施,因此,需要把情境設置延伸到家庭去完成。家庭是一個人步入社會的起點,也是每個人在社會上奮斗的港灣,所以結合品德課教學內容,把為家庭生活服務作為“崗位”,引導學生進行生活體驗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如,執教《我愛爸爸媽媽》一課時,我邀請家長也一起參加,通過多次與父母的互動,如,畫爸爸媽媽的手、介紹觸摸爸爸媽媽手的感想、和爸爸媽媽做游戲等多種形式,最大限度地與爸爸媽媽親近,促進父母與孩子的交流。
2.創設社會實踐情境,升華行為體驗
在教學中,我們要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他們對生活的認識、感受、體驗出發,引導他們反思、提高、創造自己的生活,把課堂的品德學習和現實的生活體驗有機結合起來。如,在學習《學做文明人》一課時,我提醒學生在社會中注意文明行為的事項后,讓學生在公交車、商場等公共場合去實踐,去踐行自己的行動。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可以檢測他們的道德行為,培養實踐能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我認為,在核心價值觀關照下,通過積極創設課前生活情境,觸發情感體驗;巧妙創設課堂生活情境,引發活動體驗;努力創設課外生活情境,升華行為體驗;有效進行品德活動化教學。立足于品德課堂,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彰顯品德課程的育人魅力,培育學生從小養成優良品德,從而成就學生的精彩人生。
作者簡介:袁萃,女,1980年1月出生,本科,就職于江蘇省鎮江市實驗小學,研究方向:小學品德。
?誗編輯 董慧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