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國數學教育經幾千年的發展,已形成中國本身教育特點的形式。這樣的教育方式在中國乃至世界的教育學者、家長中褒貶并存。目前中國數學教育的特點:教師嚴謹的數學教育態度和積極有效的教學方法;教學中多理論聯系實際;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充分利用現代信息化優化教學渠道。
關鍵詞:數學教育;教授問題;教授方法;改進
中國數學教育歷史悠久,可追溯到商代,至今已經有3600 多年的歷史了。從發展變化來看,可分為三個時期:古代階段(從周末到明末)、過渡階段(明末到清末)、現代階段(清末到現在)。中國古代數學教育方式的主體是民間或個人間的傳授。同時,在有些歷史時期也有國家興辦的數學教育。中國近代數學教育,始于“西學東漸”之時,自此中國的傳統數學逐漸被西方數學及數學教育所替代,因而徹底改變了中國傳統的數學教育思想及方式。因此,當代中國數學教育深受西方教育思想影響,后因中國本身教育體制,逐漸中國本土化。
中國本土化數學教育受到了各國教育學者的批評,中國家長及很多學生抱怨數學學之枯燥無味,引不起學生進一步,或深入地學習,甚至日常學習的興趣。面對目前眾多的質疑,教師應基于數學教育的根本目的:解決實踐活動中問題及解決共同現象背后的同一的規律性,滿足數學教育根本目的在解決大眾質疑,學生在數學學習積極性欠缺的基礎上采取積極措施以緩解當前現狀。
一、嚴謹的數學教育態度,采取積極有效的教學方法
教育學家俞子夷提出:“從事教育者,若不明效果和方法之適應,則教育上之消耗(即時間之消費、精神之虛耗)必巨。”數學自身的性質決定其教授的困難性。因此,身為教育工作者,就要對教學情況進行仔細、認真、周詳的分析,將數學教授的有趣味性,知識性。教授中應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提取教授素材,運用學生關注和感受興趣為事例,以其作為知識背景激發學習興趣和熱情。這就需要教師的積極引導和充分的準備工作,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在保持教學嚴謹性、知識性、趣味性的基礎上,將知識傳授給學生。
二、教學中多理論聯系實際
受中國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大多數父母只關注子女成績。目前,在中國數學課堂教學中,課堂有一些不科學的、形式的、煩瑣的提問和過多的機械練習,多采用“填充式”教育,指導死板的數學教育方式,無形中給學生的心理等方面造成不良影響,從而給教學帶來負面影響,并影響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性,對數學的愛好,深入學習并無益。
數學教育中不應看到空洞抽象的理論論述,應把理論知識使用得恰到好處,把學校數學與學生生活實際有機地結合起來,甚至把學校當作一個小社會來研究。讓學生感受到數學是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數學知識源于生活,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知識要素。
三、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
教育學家俞子夷認為:“教師應適當地指導學生,而沒有必要事事都要給學生演示一下。這樣對培養學生學習自立能力有益處。”在數學方法的教學指導方面,學習方法的教學是至關重要的,單純的、直接的、機械式的教學,對學習自主性、積極性的培養毫無益處。教師通過對問題情境的引導,代入、情感表達的方式方法、教學方法的改進,啟發式的問答、探索交流和小組合作參與的教學形式,以激活、激發小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和主動參與的積極性。學生的數學學習積極性提高并喜愛、掌握這些方法之后,可不僅對于數學學習,而且在其他科目的學習中依然起到積極作用。
四、充分利用現代信息化的特點,優化教學渠道
當前獲取信息資源如此便捷,應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豐富資源,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發展式學習。利用多媒體計算機圖文并茂、感染力強的人機交互方式,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教師可以根據多媒體教學的特點,重構教學內容,優化教學方法,合理進行教材重組,教學中科學性、層次性、豐富性地運用先進的教學方法與內容,讓知識與教授方式與時俱進。身為教育工作者,應時刻保持教學方法的與時俱進,使學生更好的接收到知識。
當前,中國教育整體環境確實存在一些需要改進的地方,作者認為是優缺點并存的。中國數學教育同樣受到世界各地的認同。我們教師應在發揚有優點的同時,積極在實踐中避免教學問題、誤差。
參考文獻:
馬忠林.數學教育史[M].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2001.
作者簡介:陳思,女,1985年11月出生,本科,就職于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烏蘭浩特市衛東小學,研究方向:數學教學。
?誗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