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順長
所謂“任務驅動”教學方法,就是充分利用富有趣味性的信息處理內容,巧妙地設置任務,把教學內容融于實際任務中去,讓學生在實際上機操作中去學習新知識、感受新方法、形成新技能,從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和思維能力。現結合《我型我秀》這節課,談談這一教學的實踐。
一、創設任務,任務激發
上課初時,小學生對新知識的學習、對教師的講授表現出了一種渴求。因此我們要創設任務情境,使學生變“要我學”為“我要學”的主動式自主學習。
上課時,我精心準備了一張有關自己的自我介紹的幻燈片,里面設置了PowerPoint的圖像、聲音、動畫等,并導入:“今天是老師第一次和大家見面,免不了自我介紹一下,現在老師就請電腦來幫老師介紹下,出示幻燈片。接下來,請同學們來介紹一下,你能用這種方法來介紹一下嗎?只要學習了今天這節課,認識了這個新工具,同學們也能制作出這樣的名片來,有沒有興趣?”生:“有。”“那我們就來探索認識一下這個新工具。”
二、自主任務,探索新知
第多斯惠說過:“科學的知識不應是傳授給學生的,應當引導學生去發現它們,獨立掌握它們。”這節課的一個重要目標是讓學生認識幻燈片(PowerPoint)的界面,為此我創設了這樣的一個任務:“你能在電腦上找到這個工具嗎?你能介紹下它嗎?”學生蠻有興趣地動手操作起來,在介紹幻燈片界面時,我在備課時覺得難以說明的大綱視圖,放手讓學生介紹后,學生說:“這個好像是我們寫作文時的提綱,真是太貼切了。”
三、互相協作,突破任務
同學之間及小組之間的有效交流協作,有利于充分發揮每個學生的個性和相互學習、相互討論、知識互補的優點,也利于情感目標中合作意識的培養;教學中應合理分組,做到優劣互補,充分發揮小組各成員的作用,互幫互助。如,在這節課中我提出:你知道這個工具與我們先前Word有哪些不一樣和一樣的地方呢?這個問題對學生來說,應該是個難點,為此我讓學生兩人一小組合作去完成這個任務。通過協作,有些學生就充分利用了小組的優勢,讓一個學生打開Word操作界面,一個學生打開PowerPoint界面,進行了觀察比對,輕松地完成了任務。
四、分層任務,體驗成功
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來自何方?來自主動獲取知識的成就感。在教學中,要讓學生時刻感受到學習成功的愉悅感,每堂課都要擠出一定時間給學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或展示操作過程。為此,我在這節課上提出了基本任務與擴展任務。基本任務是:只要學生完成對自己姓名、年齡、興趣等在PowerPoint中的文本輸入,并學會演示即可。而擴展任務是:要學生對文本進行美化,并進行動畫、圖像、聲音的個性化設計。
總之,“任務驅動”的教學模式正是這樣的一種教學理念,并在逐步改變著傳統的教學模式,以它特有的優勢展示著強大的生命力。
?誗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