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翻轉課堂”是信息技術服務于教學的數字體現,它是傳統課堂教學的變革?!胺D”把課堂上教師的講,變成學生課前自主的學,把課后的鞏固變成課堂上的交流拓展提升。學生既是學習者,同時又是他人的合作者,又是群體里的小老師?!胺D課堂”與“數字信息技術”有機融合,它打破了時間的限制,穿越時空的隧道,通過網絡和通訊工具讓學生隨時隨地都可自主學習。
關鍵詞:翻轉課堂;信息技術;路徑作用;課例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深入,人們的學習方式和交往方式也隨之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從課改發展趨勢來看,“以學生為中心”,基于云端的數字學習、自主學習、在線課程學習等將是教學發展的主流模式,“翻轉式學習”將成為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下面筆者結合本校的課題,通過課例對“翻轉課堂”的一些相關問題做一些簡單的闡述。
一、翻轉課堂的含義
“翻轉課堂”源自于美國科羅拉多州林地公園高中的兩名科學教師。自2007年開始,他們錄制在線視頻課程供遲到或耽誤課程的學生補習,直到2011年,薩爾曼·可汗在TED的演講中提出:“讓我們用視頻重新創造教育”,才使“翻轉課堂”這一做法迅速成為全球教育的一個熱點。
大家都知道,學習至少經歷兩個關鍵性的階段——吸收和內化。傳統的課堂,往往是教師教學生聽,課后通過做一些作業進行鞏固,也就是課內學生吸收,課外學生內化。但這種模式常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學生完成作業時遇到不會的,教師無法及時幫助輔導,而家長有時又輔導不來,像我校面對的都是農民工子女,家長文化程度相對比較低,即使是高文化的家長輔導的方式方法與教師也未必相同,這樣學生就會產生排斥心理,給學生學習造成心理上的障礙?!胺D課堂”最大的亮點就是把課內和課外的順序進行調換,教師依據教材,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設計學習內容,學生按照自學提示進行在線學習。學習內容可以配上幻燈片或動畫,附以文字,學生一看簡潔明了,或是在圖文中配上教師的錄音,顯得聲情并茂,學生聽到自己老師的語音覺得親切,從而調動了學生的各種感觀,激發了學習興趣。學生通過在線自學,不懂的地方可以提出問題,還可以把自己的收獲和體會寫出來與大家分享,學生可通過網絡進行評價,這一過程所做的是把“吸收”調過來“先學”。課內主要解決本課知識點存在的核心問題,也就是通過反饋、交流,學生得到內化。
“翻轉課堂”不僅是教學流程的“翻轉”,更重要的是教師教學理念、學生學習模式的“翻轉”,它要求教師必須緊跟時代,不斷提升自我,有一定的信息技術能力?!胺D課堂”一般可分為三步進行:(1)教師設計開發課程內容;(2)學生在線操作學習;(3)課堂交流拓展深化。傳統的教學環境中這樣的“翻轉”是不容易實現的,但如今的信息時代只要學生家里有電腦、手機,通過網絡獲取學習資源就可以在線學習。這樣的“翻轉”已不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可以讓資源利用最大化。
二、翻轉課堂的路徑和作用
目前,大多數“翻轉課堂”主要還是以微視頻為聚焦方式,但這不是唯一的呈現形式,我們可以根據學校的設備條件和學生的家庭實際情況,開展多通道的“翻轉課堂”探索。
1.基于網絡教室的“翻轉學習”
這里的“在線學習”指的是借助網絡平臺,在課堂上插入一段與課堂知識點有一定聯系的視頻,希望通過視頻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種“在線學習”用得最多的是公開課的教學,也可以稱它為網絡資源或現有生活場景“翻轉再現”。如,某位老師上“比的認識”公開課,為了讓學生理解比在這里的含義,巧妙地插入汰漬洗衣粉的廣告,此廣告是宣傳去污化學含量成分的各種比例,其中說得最多的是1∶4,他抓住了這一比例數據為切入口進行追問,學生說出了它的含義,說明學生已理解了比的知識及運用。又如,我在上“路程、速度和時間”這課,導入新課時把本校運動會的百米跑步過程的視頻播放給學生看,學生歡呼雀躍之余,教師提出了問題:剛才是誰贏了?說說你的理由。從學生的回答中巧妙地引出路程、速度和時間之間的關系。
2.基于課前預習的“翻轉學習”
在傳統教學環境中,課前預習的“翻轉學習”常用于“先學后教”中教師設計的導學提示。導學提示主要是結合課程的重點內容知識提出針對性的問題,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根據學習提示進行有條理的自學,主要是在培養學生自學方面起到引導作用。問題設計的程序由淺入深,環環相扣,通過小組自學互助后再全班反饋、交流,使問題得以解決,達到拓展提升。
今天的“翻轉學習”與傳統比又有了進一步的提升,可以把準備讓學生學習的內容制作成思維導圖。思維導圖可用序號標出它的先后順序,教師可在學生學習的每個模塊中附上學習提示,也可稱它為導學點,學生根據提示進行自學。還可以把指導說明學生自學的方法制作成幻燈片,通過電腦錄屏專家邊演示操作邊講解,這樣錄下來的結果既有音頻,又有視頻,然后再把它上傳到思維導圖的第一個模塊,學生可看完視頻該如何自學便什么都明白了。這種“翻轉學習”可用于不同學科,還可以用于學生信息交流平臺,這樣的學習交流不分時間地域,只要登錄這個平臺,便可人人參與,這就形成了一個積極向上的學習探討互動平臺。如果是上學科課,還可以利用網絡與薄弱校一同上這堂課,兩校學生可共同分享,相互評價,無形中就能拉近兩校師生的距離。
3.基于數字教材的“翻轉學習”
基于數字教材的“翻轉學習”,指的是借助數字終端開發,把教材文本,包括圖片,還可以配上動畫,利用信息技術一同掃描到統一的學習平臺,在掃描過程中我們已做好每個章節的問題區、答題區、提問區、評價區。根據問題的質量,教師可打上相應的分數,如同淘寶網上的評分,評價也是如此,學生每上這平臺一次都有相應的積分。教師通過這一系列的綜合分,可以判斷出某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生也因為想獲得積分主動上網學習,這樣的學習可以得到大家的認可,形成互相監督、共同促進的良好學習氛圍。
除了教材上的相關內容,這一平臺的數學模塊還有“雨滴”“24點”。這兩種看似游戲的設計,其實是對數學計算及思維能力的“翻轉”訓練。雨滴中藏的是加、減、乘、除的口算訓練,在規定的5分鐘內完成的題數越多所得的分也越高,每對一題得10分,每錯一題扣5人,我班在數學競賽中最高的得2570分,這是成人都無法拿到的分數。如下圖:
■
此口算訓練最大的亮點是學生每操作一次,電腦自動生成坐標圖,隨著學生成績的起伏,坐標圖也形成起伏的折線統計圖,教師可依據曲線圖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展。24點就是電腦隨機出示4個數字,運用運算符號結果都要等于24,這不僅能訓練學生的思維,還能培養學生的解題技巧。
4.基于網絡社區的“翻轉學習”
網絡社區的“翻轉學習”,指的是以網絡信息技術和通訊工具為載體的學習。它可以是一個群,如:博客群或是指定的某個網址,學生可登錄指定的區域進行學習。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定期上傳學習資源,學習資源可以不要按課程進度,內容不一定要完全吻合教材,可以憑借教師平時在課堂上發現的學生的錯誤,或是每屆學生學到某部分知識基本上都會犯的錯誤,我們可以把它歸納起來,用簡潔的方法進行演繹、講解錄制成視頻。如,“求最小公倍數”這一知識點,學生在按進度學時還是掌握得很好,可到了六年級反而不會做異分母分數的加減法,原因是學了簡單的分數乘除法后把通分的方法給忘了。為了讓學生記住通分的方法,我錄制了求最小公倍數中普通三種方法的視頻,學生通過在家看視頻,課上異分母分數相加減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總之,“翻轉課堂”轉變了教師的角色,有利于學生自主掌控學習時間,增進了學生之間的和諧互助。教師能更精準地觀測學生的學習過程,學困生有了多次聽課的機會,家長也可通過網絡了解孩子的學習動向,有效地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參考文獻:
李燕.基于翻轉課堂理念的高中信息技術網絡課程設計與開發.山東師范大學,2014.
作者簡介:李桂榮,女,大專,就職于福建省武夷山市新豐小學,研究方向:信息技術。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