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敏
小學的音樂教學是一項長期以來不被作為優先發展的學科,課時安排和教師安排都往往處在學校整體發展的次要環節。在這樣的背景下,如何在有限的課時里和課堂中最大限度地發揮我們教師希望達到的教學效果,利用音樂教育激發小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促進他們的和諧發展,已經成為日益重要的問題。在結合其他學科教學發展的經驗的基礎上,本人對音樂教育課堂效果的發揮有以下幾點建議,并希望以此更好地提高音樂課堂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的全面均衡發展。
一、把重視小學階段音樂教育作為前提
偉大的教育家們都認同一點,就是音樂教育是基礎教學中最能深入學生內心,給予學生強烈心靈震撼的教育類型。在藝術教育日益受到整個小學教育重視、素質教育不斷發展的大背景下,音樂教育已經成為一種重要的教學方式以促進小學生的全面均衡發展。在小學階段,學生由于尚未具有穩定的價值理念和世界觀,他們的言行舉止都會時時刻刻在教育的過程中被改變和塑造。重視音樂教育,就是要通過對優秀音樂作品的教學,讓小學生真正了解和感悟美的具體意蘊和內涵,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并以此推進整個小學教育的健康發展。因此,無論是教育部門、校方、老師還是音樂教師自身,都要理解和支持小學階段的音樂教學,不僅要在硬件上給予必要的支持,也要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幫助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和教師的文化水平。也只有這樣,才能讓老師和學生重視音樂課堂,并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二、把提升教師水平作為基礎
在小學音樂課堂上,由于學生較少具有嫻熟的音樂演奏技巧或者豐富的音樂樂理知識,因而所有的教學工作往往需要老師進行精心的準備和細致的教學。無論是樂器演奏還是歌唱教學,無論是音樂內涵講解還是音樂欣賞能力的培養,都需要我們教師能夠從小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興趣方向出發,把最為優質的音樂內容和音樂理念教授給學生。這就要求音樂教師必須提升自我素養,不斷進行音樂理論的學習和音樂演奏技巧的提升,同時,要把學生的需要作為工作的出發點,通過與小學生的交流和溝通,真正理解他們所需要的音樂教學方式和音樂類型,這樣,從主觀方面和客觀方面雙向出發,就能更好的提升作為教師的教學水平,才可以發揮音樂教學優勢,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三、把豐富教學手段作為保證
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效果的提升,一方面需要教師的努力和學生的配合,但另一方面也離不開豐富多彩的教學手段的應用。由于教學條件的改善和教學設施的增加,小學音樂的課堂已經不再是單一的“教師演奏,學生演唱”的傳統教學方式,采用如多媒體視聽說、電腦模擬演奏、音樂作品課本劇編排、歌舞表演等形式進行教學,更能讓學生在愉快和諧的教學環境中體會到音樂的美,更能把教師所要教授的內容深入內化吸收到內心。小學音樂教師要緊隨教育發展趨勢,不斷創新豐富教學手段,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學校資源,積極探索和學生的互動教學模式,這些都對增強課堂教學效果有著極大的作用。
四、把培養學生音樂能力作為根本
作為音樂教學主體的教師,只是課堂教學的一方面,在以往經驗中,我們往往注重教師的作用,忽視了培養學生自主興趣和能力的作用。而相關教學成果顯示,當學生的基本音樂能力得到提升后,其對整體課堂教學效果的提升會有加倍的促進作用。因此,小學音樂教師要在教學工作中把提升小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演奏演唱能力、品鑒能力等作為教學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把學生的能力提升作為教學手段的目的而不是原因,要循序漸進、有條不紊地逐步培養。只有這樣,才能配合其他舉措,共同推進課堂教學效果的提升。
參考文獻:
陳琦.刀刻圣手與繪畫巨匠[D].南京藝術學院,2006.
?誗編輯 董慧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