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教育制度的不斷改革,提高小學數學的課堂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課堂提問是重要的師生互動環節,因為小學生年齡小,教師在進行提問的時候主要是提高學生的趣味性,讓學生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領會小學數學的教學本質。改善小學數學課堂提問效率,對小學數學的提高有重要作用。
關鍵詞:小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提問
在我國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提問是教師和學生進行溝通的有效方法,教師通過課堂提問了解學生的學習動態,對小學數學教學的方法及時進行改進。小學數學教師應該使用多種有效的方法,提高數學提問的質量,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進行回答。教師要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鼓勵學生運用多種方法回答問題,最終達到提高數學教學質量的目的。
一、進行課前提問,讓學生進行預習
教師在上課之前就對數學知識進行提問,讓學生做好相關數學知識的預習,加強學生的預習能力。教師在進行課前提問的時候,要保證提問的問題是章節知識的基本內容,學生通過自學就可以找到準確的答案。教師在進行課前提問的時候,要注重知識的難易程度,保證學生能夠進行積極的預習,而不會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最后的一個問題可以是啟發性的問題,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例如,在進行圖形學習的時候,教師就可以讓小學生主動搜集生活中應用圖形的例子,讓學生加強圖形在實際中的應用能力,從而產生學習圖形的興趣。
二、創建多種情境,掌握提問的時機
數學教師在課堂中要掌握提問的時機,從而提高提問的有效性。教師可以依據學生的學習特點,創設多種教學情境,把握提問的時機。教師在進行提問的時候,要注重學生在舊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新知識的遷移,主動進行二者之間的聯系。通常,教師在課堂開始的時候進行問題的發問,例如在進行100以內的加減法學習之前,教師就可以提問學生,“同學們,你們還記得10以內的加減法有什么特征么?有沒有什么快速解題技巧?”學生通過回想10以內的加減法,就可以進行100以內加減法的學習。
教師要善于使用多媒體等先進的科學技術,增強課堂提問的有效性。教師在進行應用題教學的時候,可以使用多媒體展示各個量之間的關系,讓學生明確應用題的關系量,然后教師就要抓住時機進行提問,可以降低學生回答問題的難度。
三、問題要有廣泛性,給學生均等機會
小學數學具有很強的應用性,和生活聯系緊密,教師在進行提問的時候,可以選擇答案多種多樣的提問,讓每個學生都有回答的機會。教師提問的問題一般難度要適中,能夠滿足絕大多數學生的需要。教師提問的問題要避免太有針對性,每次都是讓幾個表現好的學生回答,忽視其他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這樣不利于課堂教學的開展。
例如,教師在進行正方形應用的時候,就可以進行以下提問,“正方形在我們生活中應用廣泛,同學們知道我們生活中哪里應用了正方形嗎?”可以讓學生按照座次表的順序,依次進行回答,認真聽取每個學生的答案,保證所有學生都能夠參與到課堂教學中。
四、提問要有啟發性,注重自己思考
小學數學強調學生的自我能力培養,學生通過課堂提問能夠掌握正確的思維方法,提高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在進行提問的時候,盡量避免使用“對不對”“是不是”“行不行”這種模棱兩可的提問方式,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困難,提問的問題要有針對性,一針見血,讓學生產生頓悟之感。教師在進行提問的時候,要加強學生自我思考能力的培養,盡量讓學生通過自我思考,掌握數學學習的特點,增強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小學數學很多題目都有很多種答案,教師要讓學生進行多種方法的解題思考,盡量創新解題能力,能夠將多種方法融會貫通,提高數學的綜合素質。
小學數學課堂提問是重要的教學環節,教師要加強小學數學課堂提問的效率,設計符合學生特點的問題。課堂問題要有一定的普遍性,能夠滿足所有學生的需要,保證所有的學生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能夠得到思維的啟發,提升數學能力。教師要鍛煉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學生多種方法解題的能力,提高數學思維,提高數學課堂提問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陳富香.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提問的有效性[J].科技創新導報,2012(8):56-57.
[2]喬桂彥.淺談小學數學課堂提問的有效性[J].學周刊:C版,2014(8):25-26.
作者簡介:趙小娟,女,1984年12月出生,本科,就職于江蘇省興化市陶莊中心校(小學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