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個性化閱讀過程,即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它不僅是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注所關注的重要問題,而且是培養學生主體性和個性發展的有效途徑。個性化閱讀的第一要義就是學生自主閱讀,自主既是個性的發展,也是創造力的前提。因此,在閱讀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感受,鼓勵學生進行個性化閱讀。
關鍵詞:高中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現代科技的爆炸性更迭,人類的生產、生活、思維方式都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信息化、國際化、個性化”不僅是社會的特點,同時也應是對社會人才的要求。不僅社會需要個性化,新課改倡導個性化,我們的語文教學也一樣,應追求個性化,將語文教學看作是生命發展的活動,而非僅僅是認知的活動。只有在課堂上充分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才能進一步促進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品質的形成,才能實現學生的個性發展。
一、個性化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課程改革不斷發展,在個性閱讀方面雖取得了較大的成績,也積累了很多寶貴的經驗,但是在實際教學中,傳統的教學觀念和方法還是占據主流。筆者認為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問題:
1.以教師為中心
閱讀,誰在閱讀?閱讀的主體問題是閱讀教學中必須解決的根本性問題。傳統教學中,教師都是先研究教材,參考資料,寫出教案。課堂教學時,就按部就班地進行,千方百計地將學生向正確的答案引導,“請君入甕”式的教學,學生處在一個被動接受的狀態,個性和創新力也被無情的扼殺了。
2.模式化嚴重
閱讀教學中,教師往往把自己、學生都禁錮在一個固定的格式中,照搬照套。如,在歸納中心思想時,就可以是“文章通過記敘/描述……反映/表達了……”寫作特點分析時,也是糾結在語言、修辭、表達方式等方面的分析和概括。這樣嚴重的模式教學,不僅削弱了學生的主體意識,影響語文水平的提高,而且也嚴重限制學生的思維。
二、實施個性化閱讀教學的策略
1.改變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模式
首先,“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是閱讀的主體,閱讀中,應徹底破除公式化的教學模式,讓學生主動積極,富于個性化,引導學生走上自主閱讀的道路。我在教學中,經常會給學生介紹一些課外讀物,讓學生利用空閑時間閱讀,并在課上和大家分享自己的閱讀感受,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來解讀文本,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和能力,促進學生個性化閱讀。其次,營造寬松、自主的閱讀氛圍?!懊夏溉w”的故事,在于告訴我們環境的重要性,教學環境也是一樣。教學中,教師應當認識到自己也是教學活動中的參與者之一,而非課堂活動的主宰者。教師要以真誠、誠懇的態度,和學生一起閱讀、學習和感悟。教師放下架子,丟掉矜持,換來的則是學生對教師的親近,學生心理的放松。最后,教師要給學生創造和文本對話的機會。閱讀是一項極其具有個性化的行為,不同的學生,對于同一個作品的理解,認識和感受都會有所不同。因此,教學中,教師應讓學生獨立閱讀,獨立體驗,獨立探究,呼喚學生對于文本最真實的認知和情感,這同樣也是學生個性化閱讀的前提。
2.給予學生有針對性的閱讀指點
個性閱讀,并不等同于自由化的閱讀,教師的指導和點撥也是必不可少的。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教師應當充分考慮到學生的知識基礎、身心發展規律、認知規律以及學習規律,對學生提出適合的、平等的閱讀要求。并在學生閱讀時,不露痕跡地給予閱讀提示,這提示不應是直奔正確答案的引導,讓學生能夠真正的感受到個性閱讀帶來的豁然開朗般的快樂。
參考文獻:
[1]孟青枝.簡析高中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策略[J].信息教研周刊,2013(09).
[2]劉永新.個性化閱讀教學的策略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3(09).
作者簡介:雍芳,女,1980年10月15日出生,本科,就職于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鹽池縣鹽池高級中學,研究方向:高中語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