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高中政治教學中,發現學生普遍缺乏反思意識和反思能力,阻礙了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和發展。結合教學實踐談一談如何激發學生的反思意識,培養學生的反思能力。
關鍵詞:反思性學習方式;反思習慣;反思時機;反思形式
在高中政治教學中,我積極嘗試引導學生進行反思性學習,深深體會到教會學生進行反思性學習能有效地提高和發展學生的學習能力。所以反思性學習方式是學生得到發展的重要環節。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反思能力,我做了如下幾方面的嘗試。
一、培養學生反思習慣
課堂教學是開展反思性學習的主渠道,課堂應當成為師生交流思想的場所。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進行反思性的學習。學生的反思,可以是對課本知識或自身認識進行反思,引導學生多問一些為什么;也可以聯系他人的實踐,引發對自己學法或行為的比較反省,進行同類比較或異類抽象,從特殊性中概括出普遍性,從個性中發現共性,達到“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境界。我在講授高二哲學“矛盾就是對立統一”時,針對學生存在把矛盾僅僅歸結為矛盾雙方的斗爭性這一認識誤區引導反思。讓學生通過觀看刀刀的漫畫,品讀老子《道德經》片段,聆聽詩歌朗誦,分析成語內涵等方式討論和交流達成共識: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著既相互對立,又相互統一的兩個方面。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內部對立和統一關系的哲學范疇。斗爭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兩種基本屬性。
二、反思時機應靈活多樣
1.課前反思具有前瞻性
課前反思是一種很好的策略。教師引導學生在上新課之前自覺對知識的前后聯系進行探索性反思,以弄清知識的前因后果。并在課堂教學中通過提問或者讓學生設計教學板書等方式加以檢測、完善并鞏固。有些情況下,通過課前反思與課中反思的對比,學生收獲的會更多。
2.課上反思具有指導性
課上反思是常見的一種反思,它的目的是使學生反思剛剛學會的知識或方法,并在今后的學習中運用這些知識和方法。由于學生在學習中無法站在更高的層次從整體上把握教材,各知識點零亂分散,難以形成體系,知識的遷移局限性大。在應用課本知識回答問題時,常常出現張冠李戴或不得要領的現象。在課堂教學中我注重采用以下措施引導學生進行反思:
(1)培養學生構建知識網絡的習慣,形成高度概括的知識體系
教師要引導學生在逐步熟悉、落實教材知識點的基礎上形成清晰的知識線條,做到框框有歸納、節節有總結、課課有體系。并把握知識與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形成立體的知識網絡。學會應用知識網絡來分析自己回答問題的思路。要反思知識網絡在回答問題中的作用。如,對于中國共產黨,可以從解決“三農”問題要穩定和完善黨在農村中的各項政策等經濟學角度聯系;可以從“科學理論的指導作用、人民群眾觀”等哲學角度來聯系;還可以從有關“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等政治學方面來構建立體知識網絡。
(2)培養學生發散思維的能力,形成總結學習規律的習慣
許多學生在回答問題時往往答得不完整。究其原因,主要是基礎知識不扎實,解題思維的發散能力不強,對規律性方法未做總結反思。在教學中可以應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思維方法注意培養學生思維發散的技巧。如,對于探究性試題中如何獲得課題研究資料的問題,可以從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中“獲得認識的兩個途徑”中得到啟發。即通過圖書館或上網等方式查閱資料獲得間接經驗。或者采用問卷調查、社會實踐等方式獲得直接經驗。此外對一般性的題目類型、解題思路、答題模式和規范用語及時反思、歸納并總結。
3.課后反思具有延伸性
(1)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課后對課堂學習的知識進行回憶,如,采用“過電影”的方式,反思學習的過程,增強對新知識的理解,體會課堂學習的收獲,總結需要改進的地方。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平時在學習完成一個階段后,習慣于對自我行為的反思,以促使其反思行為的自動化。
(2)知識的掌握需要一定的練習量,但往往會使學生走進題海戰,這不利于學生的發展。因此,教師要選取具有典型性且題量適當的題目,引導學生完成并通過反思來達到理想的效果。學生在做題之前反思已學的知識,促進題目的有效完成;學生在做題之后進行反思,對做題的正確性做出自我評價;學生在作業批改之后,反思發生錯誤的原因,吸取教訓,以便以后避免發生類似的錯誤。只有通過反思,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才能隨著練習而提高,達到做一題,通一類,提高學習的效率。反之練習就毫無價值。
4.考試反思具有總結性
教師要引導學生以知識單元為階段或以時間為階段進行反思,對知識進行整理、歸納、總結和鞏固,做好考試前的復習準備。對考試中出現的錯誤進行反思,分析錯誤的原因,為后繼的有效學習奠定基礎。同時反思考試中解答的技巧,提高自己對知識靈活運用的能力,也為以后的考試積累經驗。考試結束后可以采用要求學生寫試卷錯誤分析報告的方式,分析問題、找出對策,強化學生的反思。
三、反思形式不拘一格
學生可以通過多種形式來反思自己的學習表現。教師可以采用學生填寫反思表的形式,給他們提供一些機會評估自己的學習作品;也可以鼓勵他們以小組討論的形式互相促進;還可以讓學生寫學習日志進行自我描述,以此促進他們對自己作為一個學習者的思考。所有這些措施的最終目的都是為了讓學生對自己的學習程序產生主人翁責任感,并進一步激發他們對學習成效的自豪感。在這個學習和評估過程中逐漸培養了學生對自己的能力、學習表現、解決問題的方法等方面的洞察力。學生對自己的學習進行反思的另一個結果是對學習的更大投入,不斷提高學習的努力程度、堅持性和個人標準。
在高中政治教學實踐中,反思為教師和學生提供再創造的沃土和新型的學習方式,為學生和教師的學習注入了活力,構建了師生互動機制及學習新方式。教師和學生一起反思,教師和學生一同成長,師生將自己的反思互相交流,進一步激發了教師與學生終身學習的自覺沖動,適應了新課程改革的要求。
參考文獻:
黎雁飛.淺議思想品德教學過程中的“學以致用”[J].新課程,2014(02).
作者簡介:鄭琳玲,女,1978年1月出生,本科,就職于福建省同安第一中學,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