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教師應善于創設特定的教學情境,營造良好的氛圍,把學生帶入充滿激情的學習狀態中,使其心靈深處產生強烈的共鳴,積極投入學習當中。
關鍵詞:初中思想品德教學;情境創設;方式方法
教育家馬卡連柯曾說過:“教師通常是不能等待某種情況的自然出現,他必須自己去建立能喚起學生的必要的心理狀態、觀念、情感、動機,并激發他們的外部環境。”《義務教育思想品德課程標準(2011年版)》要求激發學生思考和探索的興趣,注重學生情感體驗和道德實踐,增強道德學習能力,促使學生逐步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和優良的行為習慣。下面談談我在自身教學實踐中進行情境創設的幾種方式與方法。
一、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創設情境
開展與教材相聯系的各種活動,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搭建學生展示自己才藝和個性的舞臺,克服教學內容的枯燥無味,讓學生在活動中增強體驗,在活動中思考探究,這樣學生才有真實感受,才能提升學生情感和能力發展水平,才能提高學生綜合素質?;顒拥男问接杏螒?、小品表演、小組討論、辯論、角色體驗和社會調
查等。
1.小品表演
例如,我在教學八年級思想品德《正義是人類良知的聲音》這一框題時,我讓學生結合近來本校發生的事例編一個小品,然后在課上表演給大家看,把學生帶入情境中。(情節內容是:本班吳某同學得知就讀于本校七年級的好友小李受到同學小張的欺負,憤怒之下就叫九年級的幾個“哥們”找小張算賬,在旁的小張同學小黃勸阻無效去報告老師,等老師趕來后小張已被幾個“哥們”打傷。后來,吳某、小張和九年級的幾個“哥們”均受到處分)。學生在表演中很投入,演得很逼真。當觀眾的學生也看得很認真。這樣不僅使學生在表演中加深感受,觀看的同學也加深了體驗。而且在教師的引導下,在師生分析交流中深刻地領悟了“什么是正義的行為,什么是非正義的行為,正義的行為有什么要求,又激發了學生做個有正義感的人。
2.角色體驗
例如,在教學八年級思想品德《兩代人的對話》這一框題時,我利用課本材料設計了一個心理體驗活動。(材料中說:“初中生小姍向爸爸提出晚飯后到同學家做作業,順便看會兒錄像。爸爸同意了但要求他八點前回家。小姍想已經快七點了,那么快回來不合理,于是冒了火?!保┻@是生活中典型的親子矛盾。課上,我把學生分成兩組,一組站在小姍的立場體驗小姍的心理,另一組站在小姍的爸爸的立場體驗當爸爸的心理。在自己獨自體驗后小組討論,然后同學們踴躍發言。代表小姍的同學說:不到同學家做作業,同學會認為自己不守信,會影響友誼,要是八點前回來又看不到錄像。代表小姍爸爸的焦慮地說:你回家太遲,我會很擔心。要是遇上壞人怎么辦?代表小姍爸爸的另一個同學氣憤地說:“不能養成遲回家的不好習慣,學生的重要任務是學習。”同學精彩的模仿使課堂充滿歡笑聲。這時,我因勢利導,“現在同學們能體會父母的良苦用心嗎?那如何找到一個讓父女雙方都滿意的解決辦法呢?經過小組交流后,同學們說了很多辦法:有的說讓小姍在同學家做完作業后再把錄像帶回家看;有的說讓小姍在同學家做完作業看完錄像后再打電話叫父母來接;有的說讓小姍先到同學家做完作業后下次在方便的時間再到他家看錄像;有的說讓小姍家長陪同她到同學家做完作業看完錄像再一起回來……這樣通過角色體驗,學生在情境中感受和體驗父女矛盾心理,體會家長的一片苦心,在此基礎上討論交流解決親子矛盾的辦法,使學生理解父母,激發學生愛父母的情懷,也使學生掌握了與父母溝通的方法和藝術。
3.辯論
例如,我在教學八年級思想品德《男生 女生》這一框題時,對于男女同學的交往問題,我采取辯論的形式來探究,從而把學生帶入情境中。我先給學生出示辯題:“男女同學交往利大于弊”,再把學生分為正反兩方。學生通過激烈的爭辯后總結得出:男女生交往得當,可以增進對異性的理解,促進身心發展,鍛煉交往能力,擴大交流范圍;增進性別意識,學習對方長處等。若男女交往不當,可能帶來很多問題,如“早戀”等。又如,我在教學八年級思想品德《網絡上的人際交往》這一框題時,開展“網絡交往利大于弊”的辯論活動,學生在正反兩方激烈的辯論活動中得出網絡交往的利與弊。以上辯論活動使課堂氣氛活躍,學生進入學習的情境中,學生主動體驗,積極探究知識,又培養了學生的思辨能力。
二、利用音樂、實物、圖片或影像資料創設情境
音樂是人類心靈的調節器,教學中利用音樂能烘托氣氛,激發人的情感;教學中應用實物、漫畫和影像資料,能呈現具體直觀、豐富生動的形象,讓人進入情境,借境悟理,積極探索。
1.播放音樂創設情境
根據教學內容將音樂運用于教學中,不僅可以舒緩緊張的學習氛圍,還可以陶冶學生情操和對美好事物的感知能力。例如,在教學七年級思想品德《自信是成功的基石》這一框題時,我先播放歌曲《相信自己》:“只因為始終相信,去拼搏才能勝利。相信自己,你將贏得勝利奇跡……”悅耳動聽的旋律深深地吸引了學生,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積極主動探究問題:自信對青少年有什么作
用?如何面對自卑和自負?從而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學效果。
2.選用課本漫畫、插圖創設情境
思想品德教材的有些內容抽象、枯燥,如能用好課本插圖能化抽象為形象、化枯燥為生動有趣,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其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例如,我教學八年級思想品德《隱私和隱私權》這一框題時,我用實物投影機幻出了課本漫畫“我們還有隱私嗎?(漫畫中一個人落體坐在滿是攝像頭的玻璃屋里,顯得十分痛苦),然后設計了以下問題:(1)這副漫畫反映了什么問題?(2)若你是漫畫中的主人公,你有什么感受?(3)我國法律規定公民享有隱私權有何意義?于是學生在漫畫的情境中主動思考探究老師提出的問題,最后在師生交流中不僅深刻地認識到當前公民隱私權受法律保護的意義,還提高了學生尊重他人隱私權和保護自己隱私的意識。endprint
3.網上下載圖片或影像資料創設情境
網上的圖片和影像資料豐富,能大大豐富學生的感官,把學生帶入情境中。例如,在教學八年級思想品德《世界文化之旅》這一框題時,我通過課件播放下載的反映世界各國和各民族的文化習俗和風土人情的圖片和影像,學生在認真欣賞中身臨其境,從而感受到:不同國家和民族有著不同的文化,這些形形色色的文化,把世界裝扮成一個異彩紛呈的大花園。于是學生在愉快的情境中,豐富了感官,加深了體驗,理解了本課內容,發展了想象力,心靈又得到
陶冶。
三、選取貼近學生時代和生活的事例創設情境
這個事例可以是與課文內容相聯系的貼近學生身邊生活的實例(包括新聞事例)、案例,也可以是課本案例。初中階段是學生品德初步形成和發展的重要時期,走進學生生活,創設貼近學生實際的、生活化的情境,激發他們內心道德情感尤為重要。用生活事例創設情境,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的思想體現,是思想品德新課標強調的思想品德教學生活化理念的體現。
1.選取新聞事例創設情境
新聞事例能引起學生興趣。例如,在教學八年級思想品德
《尊重和維護隱私權》這一框內容時,我舉了當時最新、最熱的時
事——斯諾登揭露的美國的“棱鏡事件”和美國民眾控告政府侵害公民隱私權的例子,學生很感興趣,馬上議論紛紛,認為這是美國政府侵犯本國公民隱私權的違法行為,從而激發學生的尊重他人隱私,當自己隱私權受侵害時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己隱私,增強學生維護隱私權的意識。
2.以學生身邊的事例創設情境
用學生身邊的事例能讓學生很感興趣又有教學針對性。例如,在教學八年級思想品德《珍惜學習機會》這一框時,為了讓學生理解“履行受教育義務”這一內容,可以列舉學生身邊中途輟學的例子來分析輟學的學生的行為,從而總結出:初中生有履行受教育的義務。再以本校某同學(不指出姓名)不認真學習或認真學習的例子來引導學生探究怎樣履行受義務教育的義務,這樣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促進了學生思維,為學生提供了學習的榜樣和行為模式,又激勵了學習認真的同學更加努力學習。
3.利用課本案例創設情境
課本的有些案例很貼近學生生活,教學中可根據實際好好選用。例如,在教學八年級思想品德《肖像和姓名中的權力》這一框的“我有肖像權”這部分內容時,我選用了教材中的案例:麗麗在影樓拍了一套藝術照,麗麗非常滿意。一個月后,麗麗經過該影樓時意外地發現櫥窗里擺著自己的巨幅藝術照。麗麗找到影樓負責人理論,影樓負責人卻振振有詞地對她說:“讓更多的人欣賞你的美有什么不好?”通過這個案例,使學生在情境中明白:什么是侵犯肖像權的行為及如何維護肖像權,并增強學生的依法維護肖像權的
意識。
四、借助詩詞、名人名言、典型故事創設情境
1.借助詩詞等文學作品創設情境
例如,在教學《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這一課時,我引用了《地球母親》一詩,讓學生在詩的意境中體會人類與自然的密切關系,理解為什么要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進而增強學生自覺珍惜和節約資源、自覺保護環境的意識。
2.利用名人名言創設情境
名人名言富含哲理,很有感染力和說服力。在講解九年級思想品德“負起我們的社會責任”這一內容時,我引用顧炎武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林則徐的“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等,使學生感受負責任的魅力,激發了學生自覺做有責任感的人。
3.利用典型故事創設情境
初中生有好奇心,愛聽故事。故事里蘊含深刻道理。利用典型故事創設情境能寓教于樂。例如,教學九年級思想品德《實施科教興國的發展戰略》這一框題時,可給學生講述《一個字價值一千億的名字》的故事。還可穿插如“導彈之父”錢學森的故事,人造衛星上天、神舟飛船等科學成就故事。讓學生從這些故事情境中感受和體會教育和科技的重要性,理解國家科教興國戰略的意義,并激發學生向科學家學習,努力奮斗,報效祖國。
總之,教師應根據教材內容,聯系學生生活,根據學生知識經驗、心理特征、教師個人特長和當地實際,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進感知和增強體驗,以便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從而達到既掌握知識,明白道理,又使情感得到升華,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提高心理素質和行為素養。
參考文獻:
馮高峰.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中創設情境的策略[J].成功:教育,2012(03).
作者簡介:涂星榮,男,1977年7月出生,本科,工作單位:福建省長汀縣南山中學,研究方向:思想品德教學。
?誗編輯 謝尾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