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彩玲
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葉子,每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也是不可復制的。教師如何因材施教,讓每一個學生都健康成長,變成一顆耀眼璀璨的星星,我想這是我們教師畢生追求的。對于每一堂課,教學目標、教學過程及教學評價這幾個方面都是必經的環節,如果教師能在這三個環節上精心設計每節課,充分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學生就能積極、健康地成長。下面,我就這幾點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教學目標要關注個體差異,因材施教
地理教學目標的設計主要是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來表述,這三個方面在實施過程中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教師設計教學目標,要根據學生的特點,確定符合教學目標的差異目標,具體做法如下:
1.根據學生在知識與技能方面的實際情況,了解學生的思維特點,確定每節課的教學目標
如,在教學魯教版初一世界地理《地球的運動》一課時,如果僅僅是把目標設立為“用地理現象說明地球的自轉和公轉”,對學生來說內容太過抽象,考慮到大多數初一學生剛剛接觸地理,加上年齡小,靜態思維較強,空間想象能力較差,如果簡單地照本宣科,只是強調地理事實,學生也就只能死記硬背。如何結合學生的日常觀察加上生活體驗,用最簡單的方法來解釋地球的自轉就成為關鍵。由此我想到借助地球儀和微視頻來突破這一難題,讓每一個學生準備一個地球儀,每一個人都動手演示地球自轉來發現地球自轉的方向、自轉的中心。學生通過一遍遍地撥動地球儀,每個學生都能總結出地球自轉的方向和自轉中心。對于地球自轉產生的自然現象,考慮到一些學生的想象能力差、理解慢的問題,我提前錄好了一個微視頻,在一個黑暗的屋子里,用地球儀和手電筒來演示晝夜更替的現象和時間的差異,學生通過兩次仔細觀看微視頻,這一難題也輕松攻破,能夠解釋地球自轉所產生的晝夜更替和時間差異現象。對于學生的個體差異,我們一定要給他們消化和理解的時間,切莫急于趕進度而一掠而過。
2.要考慮學生在情感態度方面的現狀,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從學生的學情考慮去制訂教學目標
如,教學魯教版初一世界地理《人口與人種》一節時,如果僅僅設定“舉例說明人口數量過多對環境及社會、經濟的影響”這樣的目標,有些學生就會想當然地以為人口越少越好,這樣就不利于學生科學人口觀的培養,如果學生能夠全面認識人口“多”或“少”的“利”和“弊”,就能夠培養學生一分為二的觀察事物的態度。于是我就將“能夠舉例說明人口數量過少對國家建設和社會經濟的影響”也作為了教學目標之一,這主要是針對觀察能力較強的學生,希望他們能夠提高思考能力,培養其科學的人口觀,使人地協調實現可持續發展。
教學目標的設立要充分考慮到每個學生的個體差異,做到因材施教。因此,有效地設置梯度目標,可以調動每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這樣,課堂上的每個學生都能成為一個活生生的個體。
二、教學有法,但無定法,喚醒優勢潛能
1.采用多元的、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
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可以調動學生學習地理的熱情,提高學生的地理學習興趣。課堂上,我除了采用講授式、啟發式教學外,還采用了辯論式、表演式、游戲式等多種教學形式。
如,教學魯教版初二中國地理《民族》一課時,我讓學生提前搜集我國各個民族的風俗和文化,讓學生開展中國民族表演大會,把全班學生調動起來,參與時裝表演、文化展示。
總之,通過靈活多樣的多元的教學形式的運用能讓每個學生都動起來,廣泛地參與,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學習的主人。
2.重視多媒體技術手段的利用
多媒體教學是一種現代化的教學輔助手段,它可以幫助學生打破時空限制,拓展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教學《降水》一課時,通過動畫演示降水是怎么形成的,就可以給學生留下很深的印象,否則僅靠老師的講解學生很難理解。
通過多媒體技術的運用,讓原本枯燥的地理知識變得豐富多彩,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主動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
三、把握課堂評價良機,激活學生的個性思維
科學正確的評價會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個性思維,教師要把握好這個良機。對于學生精彩的回答,教師要給予發自內心的贊賞,表揚要具體。如,可以用“你的思維很獨特”“你的觀察能力特別強”“你很善于思考”“你問題探究的很有深度”“你很注意觀察社會問題,平時一定沒少看新聞”等評價語,這樣的評價用語具有針對性,才能讓學生真正獲得成功的喜悅。當然如果學生沒有回答出問題的所在,教師也不要打擊學生,可以說“你繼續思考,我們可以選擇傾聽”等這樣的暗示話語,讓學生不受傷害。
“讓教育發現每一個孩子”,但捫心自問,我們真的了解每一個學生嗎?了解學生我們需要智慧,需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喚醒學生的優勢潛能,在平日的教學工作中,教師要不斷地探索、反思和提升自我,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成為耀眼璀璨的星星。
編輯 張珍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