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冬英
摘 要:高中作為學習階段的進階,是個跨度,也是橋梁,在這個階段,有效地學習歷史知識可以讓學生了解我國文化,增長見識,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索能力,有利于傳統文化的傳襲。我國歷史源遠流長,文化氣息非常濃厚,而這些文化隨著時間的流逝慢慢久遠,但是根本的東西萬萬不能遺忘。
關鍵詞:高中歷史;傳統文化;有效學習
中國古代、近代的知識需要學生了解,讓學生體會這其中的含義與精神,學習其中的精髓文化,讓中國文化不斷發揚下去。高中是讓學生充分吸取知識的時段,學生心智基本走向成熟,具有相對完善的理解能力、記憶能力與鑒別能力。有了小學、初中一定的歷史基礎知識的鋪墊,學習起來不再有太大的難度,一般能自主地進行學習與理解。所以說,這個階段,無非是學習歷史的大好階段,不會像初中階段那般感到枯燥乏味,開始感受到這種歷史文化的巨大力量。在這種背景下,學生更愿意去汲取知識,只要找對方法,進行高效率的學習,那么學生的收獲定會碩果累累。
一、靈活運用歷史知識進行有效性學習
高中歷史教授的不再只是些粗淺的知識,大多數人認為歷史這類學科需要死記硬背,這是一個誤區。歷史是用來了解的,不是用腦子強硬記下來的,如這樣死記硬背的話,過個兩三年就基本上忘得差不多了。歷史學科含有豐厚的文化底蘊,重要的是讓學生去感受、感悟出自己的東西,擁有自己的見解,能合理地分析歷史長河中的事件,被事件中人物的精神感染。學生進行有效性學習,首先要透徹地了解這門課,知道它所蘊含的意義和需要了解的目的。如果對某一點很感興趣,課后可積極詢問老師或者自己進行查閱書籍等自主探究,那樣學習的結果會更有效。現在很多學生遇到不懂的難題或者知識點時大多抱有就這樣過去、隨便的心理,這種心理是不可取的,只有大膽提出疑問,大膽猜測分析,主動學習,才能更輕松地完成學習任務,學到的東西也才會更加扎實,理解才更透徹。
二、從現實生活出發進行有效性學習
在這浩瀚的長河中,歷史課本只是概括性地敘述出翎毛鳳角,
學生可以隨意發揮自己的想象,歷史上的功過都不是一言一語可以說清的。高中歷史的學習可以培養學生的價值觀,學生學習時要進行自我鑒定,正確地意識到自己的能力,用最飽滿的熱情去汲取課堂知識,利用好自己的時間,進行有效性的學習。現在的歷史課程經過長時間的洗練已經變得更具創新意識,教師的教學方法較于以前也新穎開放了許多,學生要把握好機會,磨煉自己,高中歷史的學習也是對自己素質的提煉,作為新時代的一名學生,有義務了解中國的歷史,對課程進行有效性學習,這也是對國家培養的回報,各門課程有它的目的與作用,旨在培養學生的各項技能。但是由于受我國應試教育的影響,學生的學習陷入了很大的誤區,歷史課程的學習和現實生活的聯系不大,讓學生不能夠真正地掌握運用。教師的導學要緊密聯系實際,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把知識點與實際生活進行有效的整合,這樣才能使學生在真正掌握歷史知識的同時學會運用知識。
三、樹立科學的學習理念
1.樹立發展變化理念
歷史長河的形成過程是不斷的發展變化的,只有在發展中才能真正了解歷史事件的相關知識,才能真正掌握歷史發展的動向。
因此,在高中歷史學習中,學生不僅要把問題放到一定的歷史階段去學習,還要學會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比如,在學習“開辟新航路”這一課程時,不僅要了解開辟新航路時的具體歷史原因是什么,還要看到新航路的開辟對整個世界產生的影響,懂得思辨地看待問題,才可以真正掌握知識,提高歷史學習成績。
2.全面辯證地分析
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歷史的發展具有多向性,對社會的發展趨勢有重要影響。因此,在分析歷史現象時,學生要學會全面地看待歷史事件,既要看到歷史發展過程為社會的發展所帶來的積極影響,也要看到其客觀的消極影響,只有全面地看待問題,才能使得學生抓住歷史發展的主流。比如,在學習“中國古代分解割據”這一歷史事件時,就要從歷史的發展角度看待問題。首先要看到在中國古代分解割據時,戰爭殘酷,民不聊生,但是也要看到分裂割據為我國經濟發展做出的極大貢獻。
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應為提高學習效率而努力,教師的任務是引導培養學生,有目的、有計劃地采取相應的方式方法,讓學生適應歷史學習,激發學生對國家歷史文化的熱愛,讓高中歷史具有極大的感染力。學生也要采取積極的態度,學習高中歷史文化,深入理解歷史的現象和本質,并以史為鑒,讓它感染到每個人。然而,學習并不是強迫性的,只有感興趣了,才會萌生了解它的欲望,這門課才能夠學得更好、更有效。總之,這就是有效性學習的根本。
參考文獻:
[1]周銳武.高中歷史探究教學策略初探[J].科教文匯:下半月,2007(01).
[2]王勇.淺論初中化學教學有效性的構建[J].考試周刊,2010(55).
?誗編輯 張珍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