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校企合作過程中,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諸多機遇和挑戰,立足校企合作,實現資源共享,合作育人,是新時期加強和改進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
關鍵詞:校企合作;思想政治教育;創新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C-(2014)04-0019-03
本文系2011年度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基金指導項目“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應對與轉型”(項目編號:2011SJD880130)階段性成果之一。
收稿日期:2013-12-20
作者簡介:劉東風,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江蘇南京,210023)計算機與軟件學院黨總支副書記,思政講師,助理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
在校企合作過程中,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諸多新問題。立足校企合作,建立校企共同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既是高職院校對校企合作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帶來諸多新問題的積極應對,也是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發展的必由之路。
一、校企合作讓高職院校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諸多新問題
(一)校企合作對傳統思想政治教育是新的挑戰
首先,校企合作在引企入校過程中,改變了校園的教育環境,讓高職校園成為一個開放的空間。在校企合作的校園里,企業的利益導向,企業員工多元化的價值認同,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一些消極思潮和各種社會問題更容易在高職院校的校園里傳播、擴散,使得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環境更加復雜多變。其次,工學結合、頂崗實習等校企合作實踐形式改變了教育對象單一的身份,學生面對工作和學習的雙重壓力,扮演著學生、學徒、企業準員工、實習員工等諸多角色,不同的角色互換中,其心理感受、教育管理要求、所處的環境等都截然不同,思想政治教育必須積極應對這些變化。再者,多樣化的校企合作形式必然造成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需求的多樣化。如工學結合、頂崗實習、廠中校、校中廠等不同的校企合作形式下,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會面臨哪些問題,如何解決這些問題都將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亟待研究和應對的問題。
(二)校企合作對傳統思想理論課教學產生了巨大沖擊
思想政治理論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主渠道,地位毋庸置疑。但在校企合作模式下,思想政治理論課卻處于一個尷尬的境地。一方面,校企合作讓高職院校人才培養實用化趨向更加凸顯,多數學校重專業知識和企業實踐輕人文教育,專業課和實踐課時加大,必然造成思想政治理論課被蠶食被擠壓。[1]另一方面,在校企合作過程中,企業行為受市場影響較大,很多合作形式存在不確定性,特別是工學結合教學計劃安排往往由企業說了算,甚至是企業隨時需要隨時安排。面對靈活多變的工學結合、工學交替實踐教學安排,專業課程可以在學生實踐過程中得到強化,而思想理論課卻只能暫時擱置甚至是被遺忘。但同時,思想政治理論課又有其特殊性,必須要求理論的系統性和完整性,有著明確的教學任務和嚴格的課時要求。于是,學生返校后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們忙于找時間補課,來不及補的只能壓縮課時或降低考核要求,讓本來就吸引力不高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更加雪上加霜。
(三)校企合作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要求
校企合作對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諸多問題,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去解決。高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僅要充分認識校企合作對傳統思想政治教育環境、任務、方式方法產生的沖擊和影響,做好積極應對,推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轉型發展;同時還要利用好校企合作對創新思想政治教育帶來的機遇,探索合作育人的載體和途徑,把校企合作作為推動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發展的著眼點和落腳點。在具體合作形式下,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僅要了解校企合作的內涵與具體形式,熟悉企業對人才培養的要求和企業文化、企業管理實際,成為企業文化和企業管理的專家,還必須積極探索合作育人途徑,通過專兼結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隊伍積極解決學生頂崗實習、工學結合階段學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好介入和脫節的問題,等等。
二、圍繞校企合作創新
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微
校企合作是高職院校區別于普通高等教育,在人才培養模式上的創新實踐,也應成為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的著力點和落腳點。
(一)挖掘實踐育人功能,增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中央2004年16號文件指出,大學生社會實踐是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徑。[2]校企合作中的工學結合、工學交替、頂崗實習等做法本身就是立足企業需求和未來學生職業發展的專業實踐,教學實踐、就業實踐和社會實踐,是學生了解行業、體驗職業、接受鍛煉,實現全面發展的重要形式,也是加強和改進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徑。如校企合作過程中,特別是在工學結合時,學生直接參與到企業生產流程中,他們從簡單單純的學校環境轉向比較復雜多變的企業環境,不管是遇到的人還是事,都比在校學習更多更復雜,溝通交流的機會也更多;在進行生產勞動過程之中,學生的吃苦耐勞精神和紀律性,都會更加具體化,他們會對學校的辦學宗旨和辦學理念以及管理規律有更深刻的理解,會更珍惜老師和同學之間的交流和交往,這有利于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進一步深入和擴展。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認識校企合作實踐育人的功能,以積極的態度推動校企合作育人,在校企合作的具體實踐中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動性。
(二)挖掘企業的教育資源,增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豐富性
首先,高職院校應積極搭建校企“合作育人”的平臺,讓企業也成為學生教育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施主體。校企合作育人過程中,企業的創業奮斗歷程、企業家精神、優秀企業文化、企業楷模都將是開展學生管理、榜樣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寶貴素材。高職院校要通過校企合作的機制,給學生提供感受、了解企業文化、勞動紀律、生產安全規范、職業道德、國家相關政策的生動情境,讓學生進行理論與實踐的比較,從而從實踐體驗上升為道德體驗和價值認同。其次,高職院校應積極嘗試建立校企混編的專兼結合的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隊伍。在傳統學生工作中,輔導員(班主任)是教育的實施主體,但在校企合作過程中,除了輔導員(班主任)之外,企業工程師、管理者和員工也發揮著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特別是企業工程師、管理者在走進課堂授課,或擔任學生頂崗實習指導教師時,除了傳授學生技能,其行為本身也承擔著學生管理、思想教育的功能。高職院校應聘請企業管理者或工程師作為兼職輔導員(班主任),共同承擔學生工學結合、頂崗實習期間的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管理、心理疏導等工作,增強企業合作育人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再者,高職院校應引導企業參與人才培養評價。校企合作核心是培養符合企業需求的高級技能型人才,但培養的人才是否符合企業需要,企業究竟看重學生哪方面的素質,還要企業說了算。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必須加強與企業合作,廣泛開展企業調研,了解企業需求,與企業共同商定符合企業管理和企業文化的學生管理制度,引導企業參與學生綜合素質測評等等,保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性。[3]
(三)圍繞校企合作的具體形式,推動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創新
校企合作讓傳統的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面臨巨大挑戰的同時也促進了其改革創新。很多高職院校都做了有益探索,做法大致歸納有:一是改變原有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組織系統,適應學生校外實習分散、不固定的特點,依據學生實習區域、項目類別建立“矩陣制”組織形式(包括把黨、團組織建到企業,按區域設立工作站管理等)取代學院式班團組織形式,保障組織管理始終存在并發揮作用。如常州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的校企合作“工作站”做法,就是在學生工學結合、頂崗實習階段創新學生組織管理形式和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的有益探索。二是利用新媒體搭建交流教育平臺,解決學生在企業實習實訓期間輔導員(班主任)不便介入不好介入的問題,保障學生不在校期間,學校對學生的教育和關懷不斷線,主要是通過實習管理系統、工作匯報制度等形式實時了解學生在企業工作狀況,實時進行干預和管理。三是完善輔導員駐點駐企負責制和企業調研制度,安排專人在固定區域、固定企業,開展定期尋訪和調研活動,掌握學生在企業的實際表現。四是挖掘企業教育資源開展生動的校園文化活動,如邀請企業家、優秀畢業生開設講壇,開展校企、學生和企業員工聯誼會等,把企業元素融入學生日常教育管理,讓學生去體驗企業管理、企業文化,明晰企業對人才的素質要求。以上很多做法在高職院校都得到了很好的應用,但也還需要進一步深化、豐富、創新和推廣。當然,在具體的校企合作形式下,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各有不同,要在校企合作實踐中不斷改進和創新。
(四)根據校企合作特點,改進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教學
一是理念更新。思想理論課教學部門要適應工學結合、工學交替教學安排靈活多變的特點,充分利用好高職院校有限的理論課教學時間,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和“要精、要管用”的指導原則,精選教學內容,使思想政治理論教學既具有理論上的堅定性和徹底性,又能立足于學生實際和未來職業發展需要,具備鮮明的針對性、時代感和現實性。二是改進教學方法。為保證教學系統性和理論學習的完整性,思想理論課教師要充分利用現代教學手段,在學生工學結合、工學交替、頂崗實習階段實行線上學習、遠程教育等多種形式,切實提高理論課的教和學的效果。三是把理論課教育融入到企業實踐中,增加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課時。理論課教學部門,可以聯合黨團組織和學工部門,在企業和學生實習單位建立德育實訓基地,把思想政治教育延伸到工廠和企業,在工學結合、學生頂崗實習期間,開展學生德育調研、德育干預、思想理論學習和形勢政治教育,解決學生思想和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如有的學校成立了黨團組織干部、輔導員、思想理論課教師為主要成員的思想政治教育隊伍,經常到工廠進行跟蹤指導,也有學校在學生相對集中的企業或區域,以企業或區域為單位建立工作站,在這些企業和區域利用學生業余時間開展政治理論課教學、政治理論學習、黨團活動以及其他社會活動。[4]這些做法使思想政治課的教學不至于因為專業課的實踐而受到影響,同時,還可以把思想政治理論學習內容轉化為學生的身心體驗、道德實踐和實際行為能力,也增強了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豐富性和生動性。
參考文獻:
[1]楊樹虹.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模式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困惑與出路[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1(11).
[2]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Z].[2004]16號.
[3]彭新立.校企合作環境下高職德育模式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3(6).
[4]劉京中,等.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研究——基于“工學結合”的模式[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9(3).
(責任編輯:沈彬)
An Analysi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nov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LIU Dong-feng
(Nanjing Colle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Nanjing 210023, Jiangsu Province)
Abstract: During the process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faces many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Based on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achieving resource sharing and cooperative education are important in strengthening and improv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Key words: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nov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