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進入新時期,在不斷完善辦學條件、增強辦學核心競爭力的路上,江蘇省南通中等專業學校注重內涵發展,積極推行《教科研工作量考核辦法》,激勵著廣大教師將投身教科研工作的熱情升華為個人專業成長的行動自覺。學校教科研工作呈現出喜人的發展態勢。量化考核還應從數量與質量、級別與依據、考核與獎懲三方面進一步優化。
關鍵詞:教科研;量化考核;完善
中圖分類號:G71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C-(2014)04-0065-03
收稿日期:2014-04-10
作者簡介:吳曉進,江蘇省南通中等專業學校(江蘇南通,226011)副校長,高級教師,主要研究方向為職業教育教學管理及數學教學;朱益嫣,江蘇省南通中等專業學校(江蘇南通,226011)講師,教育碩士,主要研究方向為職業教育教科研管理及語文教學。
朱永新教授曾經說過,教育科研是學校發展的第一生產力。進入“十二五”,銳意前行的江蘇省南通中等專業學校(以下簡稱南通中專)搶抓機遇,積極推進國家示范學校建設,在不斷完善辦學條件、增強辦學核心競爭力的同時,大力實施科研興師、科研興教、科研興校的內涵發展戰略,推行《教科研工作量考核辦法》,學校教科研工作出現了喜人的發展態勢。
一、一組統計數據的績效分析
近三年來,無論在論文發表、課題申報還是在競賽比武中,南通中專教師的教科研成果明顯增多,且在逐年遞增。以2013年為例,教師在省級以上刊物上公開發表教育教學論文近百篇,在市級以上行政主管部門組織的論文評比中43人次獲獎,10部教材正式出版。課題研究方面,兩項省級、5項市級課題如期開題,1項省規劃課題順利結題,另有5項省市“十二五”2013年度規劃課題獲準立項。學校還先后組織完成了25個2013年度校級課題的申報、評審和現場開題以及7個2012年度校級課題的結題評審工作。技能大賽中79人次獲市級獎項(其中一等獎25個),34名師生獲省級獎項。6位集訓選手在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職服裝設計與工藝賽場上摘得5金1銀。學校榮獲“2013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江蘇分賽區優秀組織獎”、“2013年江蘇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先進單位”,連續5年獲“江蘇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特別貢獻獎”。此外,江蘇省“兩課”評比,兩人獲示范課,3人獲研究課,獲獎率100%。第五屆省“文明風采”大賽獲獎率91.67%,學校獲得“第十屆全國文明風采大賽卓越組織獎”。一次性新增市學科帶頭人5名、骨干教師11名。可以說,《教科研工作量考核辦法》有力激發了廣大教師自覺開展教科研工作的熱情,有效提升了學校教科研工作的品質。
二、具體量化標準的系統解讀
(一)制定原則
一是激勵性原則。根據不同的職稱標準,設立年度教科研基本工作量,即每年必須達成的分值(如表1所示),超出部分折算成相應的獎勵性績效,以調動所有教師的積極性。
二是導向性原則。學校對具體科研成果定性定量,尤其在一些量化指標賦分權重上的適度傾斜,如省部級規劃課題、國家級技能大賽、權威部門舉行的競賽(“兩課”評比、創意論壇)的分值之高,可以鮮明地看出學校在教科研工作方向上的期望,有利于教科研事業向績優質高縱深發展。
三是平衡性原則。鑒于教科研成果質態的高低、形態的異同和層級的差異,量化考核的分值權重設置充分兼顧到同一層級不同成果形態的質態內涵以及同一形態不同級別梯次之間的動態平衡。同時,為了克服功利和懈怠心理,變一時的熱情為專業成長的自覺,拉開了不同職稱之間的基礎分差,以鼓勵不同層次的教師對自己合理定位、全程規劃。
四是可操作性原則。全方位、全過程地量化教科研工作,可以使量化結果更為科學、合理。因而,量化考核的項目均是已知的實體。如公開發表的論文、正式出版或已投入使用的校本教材、已經立項或者結題的科研課題,指導學生獲獎的賽項等等。在考核時,由本人提交刊物封面、目錄、正文復印件,著作教材的封面、封底、版權頁復印件,獲獎證書復印件等有效證明材料,并提供原件予以核驗。
(二)量化指標與賦分依據
1.量化指標。
教科研工作主要指教師從事的推動學校專業建設、課程建設、師資隊伍建設的教育教學研究工作。根據學校實際,教科研工作量考核的具體指標包括以下十大類:一是獲得國家級、省(部)級和市級獎勵的科技成果;二是本校教職工承擔的各級各類課題及課題研究成果;三是由正式出版社出版的有一定學術價值的編著、譯著、專著或教材;四是由學校組織編寫并使用的校本教材;五是在國內外合法出版物上正式發表的專業學術及教育教學論文;六是在省級以上報紙理論版發表的文章;七是在市級及以上學術會議交流的專業學術及教育教學論文;八是在學校以及市級以上教育教學研究機構或行政主管部門組織的論文評比中的獲獎論文;九是校刊上登載的文章;十是其他市級以上大賽獲獎或輔導學生獲獎項目。
2.賦分依據。
結合學校實際,注意不同項目間的平衡與向高質量、轉化周期長的教科研成果傾斜,對不同指標進行分解并細化,將成果分門別類,制訂出相應的等級和分值。其前提是各類成果完成人需為本校在職在崗教職工且本校教職工為教育教學或科研產出的唯一完成人或第一完成人。對于重復獲獎或發表的,按最高級別給予計分。已按低級別計分的,則按其與最高級別計分差額,給予補計。
3.計算公式。
學校根據教師在出版著作、發表論文、課題研究、技能比武等方面的業績進行量化考核,實際得分是一個年度中各指標得分之和減去應完成的基本工作量,即:教科研工作量得分=(論文分+著作教材分+科研項目分+獲獎分+其他成果分)-基本工作量。
(三)保障措施
《教科研工作量考核辦法》的順利推行離不開學校在制度、經費和人才智力方面的充分保障。早在2011年上半年,學校根據經濟建設對職業教育的要求和自身事業發展的需要,制定了《江蘇省南通中等專業學校2011—2015師資隊伍建設規劃》,對學校“十二五”期間師資隊伍的規模、層次,尤其是教科研能力和水平提出了結構性的具體要求。與之配套的,研究制定了《年度績效考評辦法》、《獎勵性績效工資實施辦法》,為合理運用績效考核結果(實施績效獎勵、職稱晉升、學科帶頭人評選、年度評優評先等)提供了政策依據。同時,重點修訂了《部門教科研工作任務書》和《教師三年專業成長規劃書》,從部門團隊考核、教師個人專業成長的實際訴求出發,進行理性規劃,并開展逐年考核。此外,學校發動并組織廣大教師積極參與省、市各類職教競賽、評比和培訓活動,主動搭建省市校三級教科研活動的成果展示和交流探討平臺,努力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開闊教師的視野,更新職教理念,不斷提升全員教科研水平。
2.修訂說明
自2012、2013年度實施《教科研工作量考核辦法》以來,學校先后進行了三次集中修訂,并根據賽項的增刪及時調整細化了部分考核標準。
三、有待優化的幾個方面
(一)數量與質量
教科研工作量化考核是一件嚴肅而認真的事情,除了從制度上推進學校教科研工作的持續發展,調動廣大教師教科研工作的積極性的初衷外,更需要鼓勵多出高水平、高質量的科研成果。目前,由于在考核中往往只以數量計分,雖然也有級別(如核心與一般期刊)之分,但對于絕大部分望核心興嘆的普通教師,如若只重眼前利益,唯數量論,搞短、平、快的低水平重復工作,將極大地滋長某些浮躁虛夸之風,有害學校教科研隊伍的建設。這也是量化考核往往被詬病的短板。
因此,量化考核不能僅僅以數量為準。以論文(同級別發表的)為例,還應考慮論文的篇幅字數以及論文的質量。雖然文章優劣并非完全取決于篇幅長短,但要完整闡述一個比較重大的理論問題,沒有一定的篇幅也是行不通的,所以,對論文的篇幅不妨規定一個基本的字數(如3000字),少于這個字數的按所屬等級減半計分。至于少量“精品”短文,可由作者提出申請,提交同行作權威鑒定,專家認可后不受字數限制。此外,不同的論文類別,其“含金量”也是不同的。如教育教學隨感、課堂實錄、專業論述、文獻綜述等,如果配以不同的系數,可能會更加科學嚴密。
(二)級別與依據
在量化考核辦法中,區分賦分值的依據是級別,如省(部)級、市級規劃課題,省、市級教育行政部門立項課題。事實上,縱向比較,級別高者分值高無可非議,但橫向比較,規劃課題一定比教改類課題更權威更成果重大嗎?有時也未必。對于公開發表的核心與一般期刊論文,雖然以核心為權威是通行做法,但論文質量的高低是否由刊物的“核心”與否決定呢?尤其,依據的核心標準只是源于圖書館系統編制的《中文核心期刊總覽》,它只反映學術期刊的載文量、文摘量和引文量,與文章的質量并無直接關系。而被SCI收錄似乎又距離一線教師很遙遠,為此,很多高校又自行設定了校本一級二級刊物名錄,并給予不同的分值,此舉是否值得借鑒有待商榷。
(三)考核與獎懲
如前所述,在學校《教科研工作量考核辦法》的實施過程中,考核部門以及教師更多看重結果和數量,一方面,固然需要不斷加強教科研基礎能力建設;另一方面,更應加大對高層次教科研成果的規劃、引導和開發的力度,提高教科研成果在解決學校教育教學中的薄弱、困惑及瓶頸問題的有效性。《教科研工作量考核辦法》還需要實施滾動修訂,在逐步增加教科研績效獎勵津貼總份額的同時提高對重大或有突破意義的教科研成果的獎勵幅度。同時,對于個別不能完成基本教科研工作的懈怠行為,也應堅持標準實施處罰,以保證制度執行的嚴肅性。
(責任編輯:章躍一)
Implementation of Education Research Assessment: A Case Study
WU Xiao-jin ZHU Yi-yan
(Jiangsu Nantong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Nantong 226011, Jiangsu Province)
Abstract: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school conditions and the enhancement of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Nantong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pays great attention to its connotation development, actively carries out the \"Education Research Assessment Methods\", and inspires the majority of teachers to be dedicated to education research for thei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With the real data, this essay analyzes the guiding ideology, principles, specific indicators, scoring basis, safeguard measures and previous revisions of the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and puts forward that the quantity and quality, level and basis, assessment and rewards and punishment should be improved.
Key words: education research; quantification; assessment; indicator